謝澤榮 吳曉雯 李景濤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聯合預警征在0~3歲嬰幼篩查中的應用。方法:選取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普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0到3歲嬰幼兒共計5813納入本組研究中,分析檢查結果。結果:本組陽性率為3.0%,低危組為2.3%,高危組4.6%,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0 ~3月齡、3 ~6月齡陽性主要體現在大運動上,6 ~8月齡、8 ~12月齡主要表現在精細動作上,12 ~36月齡主要體現在兒童語言上,在MDI、PDI指標上,6月齡、12月齡、24月齡、36月齡MDI數據分別為(96.7±11.5)、(95.6±6.7)、(91.6±7.2)、(90.7±10.4),PDI數據分別為(90.7±11.3)、(86.7±9.8)、(85.4±8.9)、、(83.7±9.4),高危組與低危組差別不大。結論:將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聯合預警征應用在0~3歲嬰幼篩查中,具有很好的指導價值,在下一階段下,需要有針對性、有重點的組織工作,著重關注高危兒童,對家長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促進兒童的健康發育。
【關鍵詞】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預警征;0~3歲嬰幼兒;篩查
【中圖分類號】R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55-01
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是影響嬰幼兒成長的重要問題,對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及早發現,既是及早干預的有效保障,也是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前提條件,目前,各個國家均已將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納入兒童保健中。在2009年開始,我國開始為0 ~3歲嬰幼兒提供免費健康體檢,2012年,我國制定了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預警征),預警征符合我國國情,簡單、易行,能夠幫助保健人員迅速了解兒童心理、行為發育情況,從201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普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0到3歲嬰幼兒共計5813納入本組研究中,年齡為1個月 ~3歲,平均年齡(2.08±1.15)歲,男2971例,女2842例,其中,低危組(新生兒期無異常)共計4108例,高危組1705例,其中,早產兒791例、新生兒窒息輕度90例、新生兒重度窒息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61例、核黃疸1例、其他(新生兒肺炎、新生兒黃疸等)754例,整個篩查過程由專業保健醫務人員負責,均接受過系統培訓,使用統一配置的檢查工具與方法,本組研究在各類影響因素方面,符合同質性特征,具有可比性。
1.2 篩查方法
在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上,評估發育指數(MDI)與運動發育指數(PDI),包括6月齡、12月齡、24月齡、36月齡幾個節點;預警征可用于0 ~3歲兒童的篩查中,以月齡作為節點,包括3月齡,6月齡,8月齡,12月齡,18月齡,24月齡、30月齡、36月齡幾個節點,各個年齡點檢測內容均為四條,包括“個人社交”、“兒童語言”、“大運動”、“精細動作”、四個維度,由工作人員或監護人詢問,并同時開展健康體檢,若結果呈現陽性,則代表發育存在異常,及時登記、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9 .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陽性率為3.0%,低危組為2.3%,高危組4.6%,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0 ~3月齡、3 ~6月齡陽性主要體現在大運動上,6 ~8月齡、8 ~12月齡主要表現在精細動作上,12 ~36月齡主要體現在兒童語言上。具體數據見表1與表2:
在MDI、PDI指標上,6月齡、12月齡、24月齡、36月齡MDI數據分別為(96.7±11.5)、(95.6±6.7)、(91.6±7.2)、(90.7±10.4),PDI數據分別為(90.7±11.3)、(86.7±9.8)、(85.4±8.9)、、(83.7±9.4)。
3 討論
在醫療技術的發展下,社會各界對兒童保健的要求日益提升,既要關注兒童身體發育,也要對其心理行為予以必備關注,以發現兒童潛在問題,及時進行矯正治療,促進兒童心理行為、體格上的健康發展。目前,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預警征在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是針對0 ~3歲兒童進行的調查量表,內容包括“個人社交”、“兒童語言”、“大運動”、“精細動作”,由監護人、調查者詢問完成,能夠從多方面分析兒童的心理行為狀態,對于語言功能也有很好的篩查效果,通過早期篩查,能夠為可以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予以科學的隨診、干預,對于兒童的長期發展十分有益。同時,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異常,可能引起各類神經心理缺陷,影響兒童生活質量,及時識別異常十分重要,通過兒童神經心理檢查,能夠發現早期異常,及時干預。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危組預警征陽性較高,這與臨床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后期發育相對遲緩,這就提示,對于此類兒童,要予以高度關注。而不同年齡點,在各維度陽性率上也具有顯著差異,其中,0 ~3月齡、3 ~6月齡陽性主要體現在大運動上,6 ~8月齡、8 ~12月齡主要表現在精細動作上,12 ~36月齡主要體現在兒童語言上,在MDI、PDI指標上,6月齡、12月齡、24月齡、36月齡MDI數據分別為(96.7±11.5)、(95.6±6.7)、(91.6±7.2)、(90.7±10.4),PDI數據分別為(90.7±11.3)、(86.7±9.8)、(85.4±8.9)、、(83.7±9.4),高危組與低危組差別不大。這就提示家長、教育工作者、醫護人員要針對不同月齡段兒童予以相應的鍛煉指導。
綜上述所,將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聯合預警征應用在0~3歲嬰幼篩查中,具有很好的指導價值,在下一階段下,需要有針對性、有重點的組織工作,著重關注高危兒童,對家長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促進兒童的健康發育。
參考文獻
[1]唐普潤,鄧素娟,梁敏,等. 0 ~1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測評及早期干預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5,(19):3196-3198.
[2]張悅,黃小娜,王惠珊,等. 中國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編制及釋義[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1):112-114,116.
[3]黃小娜,張悅,馮圍圍,等. 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表的信度效度評估[J]. 中華兒科雜志,2017,(6):445-450.
[4]周文娟,梁愛民,王鳳芝,等. 北京市四區/縣18月齡兒童發育遲緩的流行病學研究[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2):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