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榮
【摘? 要】流行性感冒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類傳染性疾病,尤其在冬春季節有著較高的發病率。本文對冬春季節流感的特點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冬春季節如何運用中醫手段進行流感的預防進行了討論和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流行性感冒;中醫;預防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92-02
引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指由患者受到流感病毒侵襲而發生的一類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臨床多表現為高熱(39 ~40℃)、頭痛、乏力、全身肌肉痛以及鼻咽部粘膜炎癥等呼吸道癥狀,是我國法定的丙類傳染病(除甲型H1N1外)[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流感每年的發病人次約有300 ~500萬人,約導致2 ~5萬人死亡。
1.冬春季節流感的特點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發生變異是導致其出現大范圍傳播的重要原因。根據流感病毒的病原學分類,流感的種類可以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病原體易出現變異的特點,很容易導致較大范圍內的流行發病,乙型流感在傳染性上次于甲型流感,丙型流感則較為穩定。
在流行性感冒的傳播上,主要是以流感患者為主要的傳染源,同時隱性感染者與動物也是重要的傳染源。流感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1 ~7天左右,在潛伏末期即具有傳染性,在患者疾病初期的傳染性最強。流感的傳播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大多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而造成感染。流感的易感染人群主要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嬰幼兒、孕產婦以及部分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同時由于其免疫力低下,其出現流感重癥的幾率也相對較高。
流感病毒耐熱性不強,可在0 ~4℃的環境下生存數周時間,而在18 ~22℃下即喪失傳染性,在56℃下加熱30min即失活,因此冬春季節寒冷、干燥多風往往給予了流感病毒存活、傳播的適宜條件,同時冬春季節人體鼻黏膜、口鼻腔局部溫度一般在32℃左右,適宜流感病毒復制,因此冬春季節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
流行性感冒在臨床上可以分為單純性流感、肺炎性流感、中毒性流感、胃腸型流感以及特殊人群流感等類型,并且該病能夠導致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瑞氏綜合征以及心臟、神經系統損傷等并發癥,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流感的臨床發病與普通感冒有著本質區別,前者多發病急驟,病情較重,全身癥狀顯著,后者一般癥狀較輕且較少導致并發癥的出現。
2.冬春季節流感的中醫藥預防手段
在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中,流行性感冒當屬于“時行感冒”的范疇,在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侯》中記載:“時行病者,春時應暖而反寒,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并無長少,率相近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將流感(時行感冒)歸為“時行病”之類,強調其具有較強傳染性;清·林佩琴在《類證治裁·傷風》中明確提出了“時行感冒”的病名。根據中醫學理論,流感(時行感冒)主要指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病情類似的感冒疾病,認為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人體衛外功能減弱,不能調節應變之時,導致時行病毒從皮毛、口鼻侵入人體,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
流行性感冒作為一種傳播能力很強的傳染性疾病。相較于臨床治療工作,對于該病的積極預防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現代醫學認為流感是由具有傳染性和致病性的流感病毒導致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在該病的治療和預防上主要是針對致病病毒進行抑制以及切斷傳播途徑。我國傳統中醫對于流感(時行感冒)有著較多的認識和研究,在該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在冬春季節流感高發時期,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運用中醫藥手段進行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1)生活預防。中醫學理論強調整體觀念,其不僅指在疾病的預防治療上要對機體整體進行考慮,同時還要兼顧人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因此,在冬春季節的流感預防中,就需要對易感人群以及流感患者的生活進行干預,主要包括:慎起居,適寒溫。要注意氣候、天氣的變化,及時加減衣被,做好防寒保暖;體育鍛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患者體質,提高其免疫力能力,抵抗病毒入侵;做好個人衛生,認真洗手,佩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換氣,勤洗曬衣被,在流感易發時期盡量減少外出;飲食調整,通過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等,也可調配代茶飲服用進行疾病的預防,如春節可服用金桔蘆根飲:金銀花10g、菊花5g、蘆根10g,沸水浸泡;穴位按摩,流感易感人群可每日按摩迎香、風池、風府等穴位,舒展局部筋脈氣血,以達到抵抗邪氣入侵的效果。
(2)藥物預防。我國傳統中醫藥在流感的治療上所使用的藥物主要以解表、清熱、化痰止咳等為主。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2],在冬春季節治療流感的藥物中解表藥使用最多,其次為清熱藥、發散風寒藥。現代藥理學對傳統中藥的研究表明,清熱解毒類的藥物多具有直接的抗病毒效果,并且能夠減少內毒素對機體的損害,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微循環和保護臟器。
冬春季節,流感易感人群或出現感冒輕癥的患者可以通過適當服用中藥進行預防,如服用貫眾湯:貫眾10g、紫蘇10g、荊芥10g、甘草5g,水煎服;此外貫眾、板藍根、甘草等藥物煎服對于流感有著較好的預防效果。在使用中藥進行流感防治時,需注意所使用的散寒解表藥物多為質輕、上升的藥物,不可久煎,服藥后可覆衣被促進排汗。如患者服藥后感冒癥狀未見好轉則應及時就醫治療。
(3)治療期間預防。除流感患病前的預防以外,預防流感患者疾病發展以及疾病傳播也是疾病預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醫護人員對于流感患者應做好隔離與防護,盡量減少患者與外界健康人群的接觸,減少疾病傳播幾率,杜絕交叉感染。同時對患者進行對證治療,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囑患者適當休息,飲食清淡,對嬰幼兒、老年人群以及重癥流感人群要加強觀察,尤其是要注意防止并發癥的出現或者患者原有慢性疾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杰. 淺談冬春季節基層醫院門診流行性感冒的防控[J].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5(3):31-32.
[2]李悅, 王秀蓮, 張建勛. 基于中醫病案數據庫流感樣病例四季用藥研究[J]. 中醫藥學報, 2014(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