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美 彭克清
摘要:紅色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德育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論文認為應該把握住“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效應,實現“課程思政”中的“專業教育課”、“綜合素養課”和“第二課堂”三位一體育人新模式。
關鍵詞:紅色文化;德育;三位一體
2019年12月份,我和幾位同學幫助思政課老師在我們護理學院實施了一份《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現狀調查問卷》調查。這份問卷涉及到學生的性別、年級、所學的專業、政治面貌、對于紅色文化德了解度、是否參觀過紅色景區、參觀紅色景區都會關注什么、以及對于紅色旅游(參觀遺址,學習繼承革命精神)的看法、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的作用、紅色革命精神大學生生活的關系、是否關注以紅色文化為背景的影視作品,話劇等作品、大學生在紅色文化傳承中扮演什么角色、大學生是否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傳承紅色文化以及思政課對你了解紅色文化有促進作用等問題。
本次調查問卷選取某民辦高校2018級、2019級本、專科學生1001余人予以實施,我和幾位同學負責2019級護理學專業該問卷實施發放、收回、數據統計。經認真統計,結果如下:關于:對于紅色旅游(參觀遺址,學習繼承革命精神)的看法、參觀紅色景區都會關注什么、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大學生在紅色文化傳承中扮演傳承角色、大學生有必要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傳承紅色文化、思政課對幫助學生了解紅色文化有促進作用等方面幾乎100%持相同觀點。但在以下幾方面有一定不同觀點:(1)對于紅色文化比較了解的人數占98.10%,只有極個別學生對紅色文化完全不了解。(2)偶爾參觀過紅色景區的占95%,參觀過很多的占3.9%,沒有參觀過的占1.1%。(3)覺得紅色精神在當今時代非常有意義的占98%,認為時代變了,意義不大的占2%。(4)偶爾關注以紅色文化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的占94%,非常關注者4%,不關注者2%。
基于上述問卷調查結果,我對于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有以下不成熟的思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抓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而忽視其他課程以及校園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健康的、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各科目攜手并舉,共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教育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才是“課程思政”的意義所在。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把握住“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效應,實現“課程思政”中的“專業教育課”、“綜合素養課”和“第二課堂”三位一體育人新模式。
一、專業教育課
專業課程注重以技能知識專業化為主要特征開展育人工作。高校專業課涵蓋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提高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程度,以專業教學,特別是以教學實踐環節作為重要教育渠道,不僅能夠對大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思政教育,還能夠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拓寬學科應用范圍,最大程度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專業學科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精心研究設計課程教學的各個組成部分,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準備。二是全心教授專業知識,建立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明白扎實實學好專業是立足之本。三、增強“四個自信”,自覺傳播宣傳正能量。四、要通過“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探索各門課程的思政內涵,把教書育人落到實處,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實現。
當前,高校辦學面臨著班學環境的變化、教育實施對象的變化、各種思想和多元文化的挑戰。在學生多為90后,他們既接受主流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熏陶,又受到各種非主流社會思潮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中要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與思想引導和價值塑造有機結合起來。高校根據學科分類和課程開放情況設置專業,因此,“課程思政”的建設應順應學科發展和專業培養目標。
二、綜合素養課
綜合素養課,主要由通識教育課和公共基礎課組成,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中起主流價值的引領作用,要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綜合素養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于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在價值引領中提煉知識內涵,又注重在知識傳播中突出價值傳播。
引導學生不僅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而且熟練掌握運用待人處事的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心性,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堅定的意志心志以及優良品性的過程,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科學的價值觀和健康的理想信念有效傳導給學生。充分凸顯課堂教學在育人方面的成效,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
三、“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課堂教學是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在規定的學時內由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而第二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進行的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它形式多樣、時空范圍廣,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都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決不能忽視“第二課堂”的思政教育功能。高校在“課程思政”實踐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導向,科學設計載體,創新工作舉措,將“第二課堂”與課堂思政有機結合,建立立體化思政教育工作體系。
總之,高校應把應該把握住“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效應,實現“課程思政”中的“專業教育課”、“綜合素養課”和“第二課堂”三位一體育人新模式,才能不斷取得德育與人的新進步。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