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
摘 要:通過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認識到行為經濟學在其中的重要價值。旨在通過問題的分析,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不斷優化大學生就業的基本方法,改善當前大學生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構建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滿足行為經濟學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中的解決需求,為高校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行為經濟學
在當前高校人才培養中,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由于高校規模的逐漸擴大,高校畢業生逐漸增加,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效率,這種現象的發生與對大學生素質需求的提升、畢業生地域選擇失衡以及用人單位待遇等方面在關聯,若這些限制因素不能及時解決,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最終對社會的發展帶來影響。因此,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中,應該結合行為經濟學的相關內容,認識到限制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并通過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整合個,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以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1 行為經濟學
所謂行為經濟學,其作為將認知心理學與經濟研究融合的內容,為經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支持。行為經濟學通常將人類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實驗的分析等,對個體或是群體的發展做出經濟性的決策,在一些不確定的狀態下,不同群體會對復雜環境中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決策,也就是說,人的決策是結構化以及連續化的過程。因此,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解決中,應該認識到行為經濟學的價值性,通過行為經濟學的指導,為當代大學生營造更多的就業環境[1]。
2 大學生就業難的行為經濟學分析
通過對行為經濟 學的研究,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行分析,具體原因如下:第一,大學生就業期望較高。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在對工作進行選擇中,對工資、福利以及工作環境的要求較高,他們在就業決策中,通常會高估自身的就業凈現值,將追求自身利益作為核心,無法實現對自身價值的客觀評價,從而增加大學生的就業難度。第二,大學生就業中的自我控制局限性較大。結合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分析,大部分畢業生在就業時會受到自身意識的限制,無法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在就業選擇中缺少自我控制能力,無法適應工作模式,增加就業難度。第三,前景理論的限制。通過對前景理論的分析,其主要內容是指在面對風險選擇時,人們會通過價值函數進行行為的評估,對于部分的畢業生而言,在職業選擇中為了避免所擁有的東西,容易出現安于現狀的現象,通常會在保底工作簽約之后另外尋找就業機會,這種現象的無法提升學生的就業選擇能力,為學生的職業規劃發展造成影響。
3 完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行為經濟學發展策略
3.1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職能
通過對當代高校人才培養狀況的分析,為了及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通過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調控,將GDP作為核心導向,強調以人們為本的發展理念,針對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構建綜合性的發展目標,以實現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政府部門也應該出臺市場規范發展的法律內容,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保障,例如,及時調整民營企業的融資、稅收以及市場準入機制,引導民營企業吸納大學生,以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就業[2]。
3.2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行為經濟學發展的背景下,應該將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作為重點,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有效引導,提高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調整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高校人才培養中,應該引導學生掌握當前的就業形勢,使學生對自身的能力以及社會的需求有客觀的認識,避免大學生就業選擇中出現偏差問題,降低過高的心理預期,以實現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第二,大學生應該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以及自我疏導,以避免過多負面情緒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就業的自信心,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支持[3]。
3.3積極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在就業選擇中為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應該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提升就業的競爭力。通過自主創業理念以及優惠政策的提出,可以避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發生。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較為明顯的創業精神以及創業能力,但是,由于經濟的限制,無法積極投入到創業之中。因此,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時,應該結合行為經濟學的特點,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優惠政策。第一,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第二,對于大學生創辦的企業需要教育大幅度的減稅政策,通過政策的扶持為大學生的創業構建綠色通道,以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性,避免大學生創業中遇到資金限制。第三,對于各個高校而言,也應該針對大學生的創業需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整體價值[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高校教育中,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效率,應該及時認清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限制問題,通過政府政策、高校教育以及就業市場等綜合因素的分析,引導大學生進行就業及擇業的理性選擇,通過行為經濟學的內容分析,明確自身對求職崗位的需求,逐漸提升自身的素養,以全面提升就業效率。而且,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行為經濟學分析中,政府部門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能力,強調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并通過對大學生就業的鼓勵,拓寬學生的就業選擇渠道,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國虹.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研究——基于文化墮距理論的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04):123-126.
[2]關龍飛.淺析近年東北地區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金融,2019(03):36-37.
[3]孫敬.經濟學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0):121.
[4]徐珊珊.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解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113.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