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盼
摘要:在我國目前實踐中,未成年人的監護一般由父母法定監護,但是當出現監護失當、監護不足、監護缺位等現象時又應該由誰監護?筆者通過調研西寧市福利院未成年人監護情況這一點出發,具體分析了我國目前國家監護情況不足之處。
關鍵詞:西寧市福利院;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國家監護;監護困境
我國未成年人的監護情況不容樂觀,常常出現監護缺位、監護不足等情況,所以此時,國家監護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實地調研,探討了西寧市福利院未成人的監護情況。
一、監護的對象
西寧市福利院共有106位未成年人,絕大部分是孤兒,并且大部分是重殘兒童。其中只有一例是父母服刑人員,因為存在無人監護的情況所以送至福利院,委托福利院臨時監護。據工作人員的了解,大部分的重殘兒童即使在國家免除學費等諸多費用時,很多人也并不能獲得一個較高的學歷,絕大多數是國家終生監護,成年后便轉入社會福利院。
行使權利來保護兒童,很多兒童即使被虐待也缺乏相應的證據,往往處理這種案件時都是采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另一方面,雖然如今《民法總則》的頒布為法律基礎打好了基石,但是真正執行起來,積極主動地去行使如監護權撤銷等一系列的職權的機構不夠明確。會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以筆者的了解,只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民政部門或者檢察院才會主動去行使權利保護未成年人。
如今我國的福利院主要還是接收孤兒,像西寧市福利院接收的就是父母不明的或者被遺棄的或者空隙兒童。空隙兒童指的是暫無監護人,短期內由福利院行使監護權的兒童。對福利院中的未成年人,政府一般是采取
本院內并沒有受虐待后被送至福利院撫養的兒童,一方面,過去并沒有完善的法律做基礎和明確的機構來行使權利來保護兒童,很多兒童即使被虐待也缺乏相應的證據,往往處理這種案件時都是采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另一方面,雖然如今《民法總則》的頒布為法律基礎打好了基石,但是真正執行起來,積極主動地去行使如監護權撤銷等一系列的職權的機構不夠明確。會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以筆者的了解,只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民政部門或者檢察院才會主動去行使權利保護未成年人。
如今我國的福利院主要還是接收孤兒,像西寧市福利院接收的就是父母不明的或者被遺棄的或者空隙兒童。空隙兒童指的是暫無監護人,短期內由福利院行使監護權的兒童。對福利院中的未成年人,政府一般是采取“兩免一補”的政策,即學費免除,生活費免除,另外再一人一月補貼1100元人民幣(西寧市的標準)。還有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救濟,比如筆者在福利院門口看見的運奶車,就是當地奶廠半賣半送給福利院的。同時有200~300左右的社會愛心人士等登記在冊。
二、監護的情況
西寧市福利院共有94位職工,負責照顧106位未成年人的生活。除了一位是因為父母服刑而臨時監護的兒童,其余則是作為法定監護人行使監護權。院里的未成年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由工作人員負責,包括上學就醫等行為。這么用心的照顧背后的原因在于大多數是重殘兒童。即使將來他們成年之后,很多孩子也沒有自立能力,屆時一般會轉入社會福利院,由國家對其進行終身監護。當院內孩子被收養后,其監護權將轉移給養父母。西寧市福利院共有90位被收養的孩子,其中國內收養38例,國外收養52例。
從西寧市福利院監護對象就可以看出,國家監護的對象范圍并不廣,一般都是孤兒。而因為被虐待,被臨時照顧的未成年人則交給救助站救護。目前出現虐待情況從宏觀層面上可以找居委會、村委會、婦聯以及共青團解決。但是實踐中并不如人意。西寧曾有一個案例,救助站發現一名離家出走的兒童,后查出父親虐待孩子,母親離家出走,爺爺奶奶多次勸阻不住后報給了當地婦聯,尋求救濟。但是婦聯調解失敗,又向上級反映,共青團出面調解也調解失敗,最終不了了之。這個案例完全地反映出實際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宏觀與微觀不配套。即便國家已經構建了全面宏觀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但是實踐中具體操作困難,處罰力度不大,沒有足夠的威懾力。甚至,在如今的社會上,還有絕大多數人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可以隨便打罵。思想上,他們就從來沒有轉變過。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民法總則》通過第三十六條確立了監護權撤銷制度,但是目前我國積極主動行使撤銷監護權的案例并不多。即使有地方積極主動地撤銷監護權,也大多為經濟發達地區,譬如北京,上海等地。而且法條列舉的單位太多,會導致機構之間互相推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通過諸多理由相互推卸責任,損害未成年的合法權益。立法上列舉了這么多的單位,是為了讓未成年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保護,但是,實踐中并不理想。
西寧市的城鄉結合部地區,比如通海路,海湖以及彭家寨等地經常出現虐待兒童的現象,但是一般都是無法處理。很多案例即使報警,由共青團和婦女聯合會出面都無濟于事。在家長監護不力、監護缺位、監護失當等情形下,未成年人應該由誰監護?監護不應該僅僅限于親屬監護和家庭監護,立法要從“兒童利益最大原則”出發,同時要尊重未成年人的自我意愿。
三、中外監護制度比較
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上,英美國家采用的是“大監護”概念,不區分親權和監護。親權與監護互相包含、合二為一。同時又設置了家庭寄養等輔助的監護制度,基于我國的文化傳統,我國現行的立法也是不區分親權與監護的,體現在《民法總則》的制定中,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第二十七條的“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而大陸法系國家卻不采用“大監護”制度,他們明確地區分親權與監護,監護是作為親權的補充制度而存在的。
如今更是有的國家用了“父母責任”一詞代替了“親權、監護”。例如1989年英國年就在《兒童法》中寫道“對父母責任的定義為:法律所規定的,父母對兒童及其財產所具有的所有權利、義務、權力、責任和職權。負有父母責任的人不得放棄后轉讓該責任的任何部分......”。1995年澳大利亞也在《家庭法改革》中“父母責任”一詞成為了“親權”的上位概念。所以父母不再理所當然地享有監護權了,親權中的權力變成了父母責任。
也有一部分國家使用“父母照顧”代替了“親權”。如德國,“父母照顧”取代了“親權”這一概念。具體可參照《德國民法典》第四編親屬法第五節中對于父母子女權利義務的規定可以看出。在日本,對“親權”的限制有所加強。比如增加了親權喪失宣告制度。
我國現在也對“親權”的限制有所加強,在《民法總則》第三十六條規定了監護權撤銷制度,類似于日本的親權喪失宣告制度。
四、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西寧市福利院的調研,筆者得出如今存在最大的問題首先就是國家監護的范圍還是過于狹小,困境未成年人不僅僅只有孤兒,還有流浪兒童,被虐待的未成年人等等,但是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從法律這個宏觀角度要進行立法,從實際操作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對于這個問題,是否可以采用美國的“家庭寄養”模式來解決?通過調動社會的支持來幫助困境未成年人。就西寧市福利院目前的運行,社會愛心力量起了很大的幫助,所以,筆者認為可以調動一定的社會力量輔助國家監護的執行。
參考文獻:
[1]王雪梅.兒童權利論—一個初步的比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曹詩權.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3]李雙元,李贊,李娟著.兒童權利的國際法律保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4]王竹青,楊科.監護制度比較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