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營養學是指導人們通過合理攝取和利用食物改善生理功能、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前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關系著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環境因素對于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其中的食物攝取對兒童發展至關重要,合理的營養攝入可以增強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更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的身體免疫能力,讓學前兒童更好的全面發展。學前營養學在學前教育課程中的增加將加強學生的理論基礎,使職業教育中的學生畢業后更好的融入到工作當中。因此,學前營養學課程的設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應當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前營養學的教育,充實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進入新世紀以來,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幼兒教師的培養也成為重中之重,教育方式由單純的職前理論教育向產學實踐相結合轉變。尤其是在職業教育中,大部分三年制學前教育改為五年制,充分的課時,讓學生可以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營養學作為指導人們通過合理攝取和利用食物改善生理功能、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一門重要學科,而學前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關系著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環境因素對于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其中的食物攝取對兒童發展至關重要,合理的營養攝入可以增強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更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的身體免疫能力,使學前兒童更好的全面發展。
1 學前營養學在學前教育課程中的現狀、
目前,很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中,重視舞蹈、鋼琴、聲樂、美術等專業技術課程,對學前營養課程不加重視。尤其是職業教育方面,對教師資格證書考試科目都加強課時,使學前營養學課程被迫取消,將學前營養課程融合在學前衛生學當中進行教學。這就造成學前營養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減少,教學深度不夠,不能滿足學生在畢業之后對學前營養學知識量的要求。
2 學前營養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必要性
2.1 幼兒園中對學生在營養知識方面的要求
1)有助于了解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
人一出生就已經具備了人體的基本結構和生理功能,隨著年齡的生長,生理功能也有所不同。在學前教育中,應具有針對性的了解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體型、姿態與器官組織的構造。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分別對3-4、4-5、5-6歲三個階段幼兒的健康發展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要求簡單,配合學前衛生學中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可以更詳盡的了解兒童的生理功能的發育。學前營養學課程中的生長發育特點更關注于學前兒童營養相關的方面,例如消化系統的特點,對于課程的針對性較學前衛生學的籠統講解更加貼合兒童身體的營養供需,在學生以后進行具體工作中,會更有針對性。
2)了解兒童膳食特點,更有助于同家長進行家園共育
在各時期學前兒童對營養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像學前兒童對六大營養素的需求量,就根據3-4、4-5、5-6歲年齡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幼兒園根據不同時期兒童的需要制定相應的食譜及食量,在與家長溝通時,根據所學知識,向家長解釋為何各年齡段的食譜不同,更可以給家長提出幼兒在家庭用餐時合理的食譜,使幼兒家園共育達到更好的階段。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營養攝入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形態和功能的發展,改善幼兒的健康狀態。由于各家長對食物攝入的理解不同,某些家長認為學前機構的營養配餐不合理,一到周末就任由學前兒童暴飲暴食或過多攝入不健康食物,以致造成了一些幼兒營養方面的疾病。這就要求老師具有相關的學前營養學知識,發現兒童營養方面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用專業知識的角度為其分析營養攝入的好處,使幼兒在園期間健康發展。
2.2 合理膳食配餐在幼兒園中的重要性
合理膳食制定,膳食寶塔的利用。為滿足兒童的生長發育的需要,兒童必須每日從膳食中獲取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而學前兒童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體格發育等各個方面并不完善,存在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對營養物質需求量較大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這就要求在食物攝入上有專業的營養人士進行合理制定。而學前營養學的理論知識比一般的營養學更關注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搭配,可以進行更好的營養干預
不良飲食行為提前發現,及早糾正。學前兒童常見的不良飲食行為有偏食、挑食、暴飲暴食、拒食等行為,對于這些行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學會區分,并學會根據不同的飲食狀況應如何進行引導。
學前兒童常見營養性疾病,并進行干預。對于兒童常見的營養性疾病肥胖癥、營養不良、營養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癥等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攝入的不均衡造成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通過已學習的營養性疾病癥狀的表現再加上學習如何與家長溝通,來初步確定疾病,這樣可以通過飲食調節達到全齡前兒童營養性疾病的恢復。
以上學齡前兒童的不良飲食行為和常見性營養疾病,都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前營養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利用多種膳食吸引幼兒平衡膳食,不挑食不浪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有充足的的學習時間,對于知識的汲取比較積極,而且有任課教師的教授與指引。職業教育畢業的孩子,一般是畢業即上崗,上崗之后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知識汲取,而且相對于更專業的學前營養學知識,也不好理解,容易產生理解錯誤,造成工作誤差。
2.3 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知識
食品安全是社會熱點,也是國人關注的焦點, 為了從制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而公共食堂由于服務對象數量大,食品安全問題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幼兒園食堂而言,由于就餐人員的極端特殊性,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中之重。我國食品安全法中就對公共食堂的衛生有所要求,幼兒園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購、儲藏、烹任等方面的衛生關外,還必須教育幼兒不吃腐爛的、有異味的食物。對于這些食品安全知識,不能等到學生在工作后才了解,應在教學期間穿插食品安全知識,時刻提醒食品安全對于幼兒的重要性。不僅要設置單獨的課時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更要在一日生活中加強相關知識的記憶。在學生將來的學前教育工作中,雖然有相關人員把守食品安全問題,但難免有疏忽地方,這就需要學生了解食品安全方面問題,進一步避免個體或者大面積食物安全問題。
2.4 拓展就業方向,提高就業率
學前營養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對學生以后在幼兒園工作有所幫助,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就業方向。目前各幼兒園食堂都需要具有專業資質的營養師進行配餐,學生在學習營養的基礎知識后,如果對此方面感興趣,可以考取公共營養師資格證書,進行配餐工作。取得公共營養師資格證書后,除了簡單配餐,還可以從事營養咨詢、營養測評、營養指導、營養宣教、營養管理以及從事營養教學與科研等工作,是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目前,我國的營養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公共營養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相對于大中專院校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方面還比較薄弱,多增加學前營養方面的課程可以拓展就業方向。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放寬,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對教育者的質量要求也在增高,這就要求院校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全面發展。學前教育機構是對學前兒童進行集體教養的機構,培養具有系統兒童營養保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能在托幼機構、早教中心等從事營養膳食管理、營養指導及兒童健康教育的幼兒教師,對學前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改善,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學前營養學課程設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應當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營養學教育,充實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秦皇島技師學院應用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