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奕同
小學教育以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思想素養與各類學科的基礎知識,幫助小學生了解世界、逐漸適應學校學習生活。新時代下倡導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小學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游戲也逐漸被人們提出。本文根據小學教育現存的問題,探討小學教育中教育游戲的可行性與應用。
1 教育游戲概念與意義
教育游戲源于美國教育學者提出的嚴肅游戲計劃理論,是指通過游戲提供知識、專業訓練與模擬訓練達到知識教授的目的。教育游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游戲,它通過科學計劃與試驗為理論前提,經過一系列的設計考量、建模再到試行,已具備相對成熟的理論基礎與運用模式,服務目標廣泛,包括各階段、各工作的人,為其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
教學游戲因其獨特的魅力,一改傳統課程的枯燥乏味,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專注于課程內容,促進知識的吸收與學習,在游戲中培養游戲使用者的技能,不但提高課堂效率,還能鍛煉知識的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今后的學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起始點,肩負著啟蒙教育的重要意義,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礎。在過去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育采用較為枯燥的宣講式教學,注重知識的講解,不注重實際應用,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目前,我國小學教育正處于過渡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模式創新力度不夠;二是學校教改重視程度不夠;三是相應的制度體系不完善。教師們意識到了現有的教育的弊端,但整體的改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學校對教改的重視不夠,教師只應用了新課改的書本,在教學模式的改動少之又少。雖然學校設立了綜合素質考察指標,但真正決定學生是否優秀的指標依然是升學課程的成績,先關的綜合學科的課程安排少,綜合素質考核存在表面工作。具體表現在課堂上依然是老師全程講課,課程氛圍嚴肅,沒有激情,學生被動學習,聽課質量不高。教師與高校在保守與創新間無法邁步,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占主導地位。學生將課程學習當成任務來完成,素質教育的效果依然沒有達到。針對這種現狀,需要相關部門督促學校盡快落實教改工作,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理念,真正達到新時代的教育要求。
3 教育游戲的應用探討
3.1課堂與教育游戲融合
教育游戲在教學上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必要要與實際結合在一起。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或課程進度,教學游戲可以作為引入知識內容的一部分、或是穿插學習中輔助知識的理解、或是留在知識的應用階段,需要教師仔細考慮后再寫入大綱。適當的游戲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跟隨教師的講解進度,提出自己的思考見解,教師再進行解答。游戲能讓知識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的理解知識,增加課堂內容的印象。
3.2明確教育游戲的目標
教學游戲在課堂上的應用需要考慮到游戲的定性與定量問題。教師應當根據課堂內容與知識的性質設定游戲的方法與目標。定性能促進教學游戲以何種形式切入課堂,定量能掌握課程的進度,合理分配游戲與教學的時間,達到恰好的度。具體地表現在學生不沉溺游戲,及時回轉精力放在課堂知識上,讓知識內容本身依舊作為課堂的主體,使游戲成為輔助知識吸收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教學游戲實際運用的一大難點,處于小學年齡段的孩子玩心較重,游戲的定位不準確容易導致本末倒置,導致課堂失去原有的效果,這也是學校保留傳統的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根據這個現象,相關的教師需要把握住度,綜合考慮后再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3.3注重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自從多媒體教學理念提出后,多媒體使用成為教學日常。多媒體與教學游戲的合理使用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推動課堂的進程,促進游戲的開展。如通過視頻引入學科的知識,如數學植樹問題中,100米的馬路,每間隔5米種植一棵樹,求最后栽種的樹木數量。多媒體結合教學游戲模擬種樹過程,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種樹的過程,幫助其理解數學與種植過程,達到知識與應用結合的目的。游戲過程中,主要不要過度依賴多媒體,日常工作中保證學生良好的使用智能終端,養成良好的行為意識和觀念。
3.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育游戲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學工作開展的前提。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需要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溫柔良好的形象,在課堂中能達到與學生平等交流,而不是作為老師要求學生學習。平等的交流有利于學生表達自我,增加課堂上的探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好地引入教學游戲與學生們互動。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與表揚,促進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表現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多加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到新的教學課堂中。
4 結束語
學生從第一次進入小學校園后,便開啟了6年的學習生活,學校將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一部分。學校應當重視素質教育工作,盡快改革課堂模式,督促教師將游戲教育與課堂結合起來,滿足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理念。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