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亞
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確立了健康中國戰略,同時還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醫護人員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我們的護生將來作為一名護理專業人員,僅靠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已經遠遠達不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培養護理專業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走上崗位后能盡快適應不斷發展的醫學技術、盡快掌握不斷更新的護理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個醫院都非常注重對老年病人的生活護理、增加病人舒適度,其中《口腔護理技術》就是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清潔護理技術。我們中職護理專業的護生必須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口腔護理技術,將來才能更好地服務病人、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創新性地采用了自主學習教學法,激發護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以下就是我設計本課的心得,與大家共勉。
1 教學分析
1.1 對教材的分析
《口腔護理技術》是一堂實踐操作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程江平主編的中職護理專業課改成果教材——《護理技術》上冊,項目三《清潔護理》中的任務一《口腔護理技術》。這本教材以臨床情境為引入,以學習任務為驅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以入院后護理為軸線、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來設計,課前護生已經掌握了口腔的解剖生理、口腔護理的理論知識,也學習了入院護理和臥位的安置,為本次課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1.2 對學生的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二年級護生,年齡在十六至十七歲之間。她們活潑且有好奇心,樂于接觸實物和動手操作,聽覺、視覺等多種刺激同時存在的學習可以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課前已經完成了預習任務,利用手機、網絡觀看了口腔護理微課、慕課、操作視頻,對本次課堂將要進行的真人口腔護理操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中職護生入學時中考成績普遍不太理想,缺少良好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1.3 三維目標分析
根據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指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護生能完成口腔護理技術的操作,并正確地說出昏迷病人操作中的注意事項;(2)過程與方法:能提高護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培養護生的團隊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能力。
1.4 重點難點分析
結合三維目標,確定本課的重點是讓護生獨立完成口腔護理操作技能,難點是如何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
2 教學策略
2.1 教學資源
本課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網絡、智能手機等信息化教學手段,以藍墨云班課APP為核心,課中用1個病例和3個任務貫穿本課。另外將希沃教學助手與教室的希沃白板相連接,同屏示教口腔護理操作流程。
2.2 教法學法
本課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任務驅動法;學法有小組討論法、實踐體驗法。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情境引發學習興趣、以任務引導思考方向、以小組加強團結協作、以實踐內化知識體系,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護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3 教學過程
3.1 課前準備
課前我在藍墨云上建立了本次口腔護理的班課,在資源庫中上傳了病例:一個肺炎病人出現了口腔真菌感染。同時還上傳了口腔護理的慕課、口腔衛生的動畫片、以及我制作的口腔護理操作重難點的微課,以豐富且新穎的形式激發起護生對本次課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3.2 課堂實施
3.2.1 情境體驗
課堂開始,首先請兩個同學根據課前推送的病例進行表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直觀的引入本節課的主題-《口腔護理》。
3.2.2 小組討論
接著分組討論病人出現了什么情況,我們護士應該怎么做?鍛煉護生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將討論結果總結在學習單上,每組將學習單拍照上傳至藍墨云的討論群中,組與組之間進行互動互助和信息的共享整合。
3.2.3 合作探究
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分組到實驗室進行角色扮演,“護士”認真準備用物,為“病人”進行口腔護理,其他組員則仔細觀察、記錄評價。組員之間可以一起討論分析操作中遇到的難點和錯誤,既能培養護生護理實施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加強了與“病人”溝通的能力。教師在護生操作過程中將一些常見錯誤拍下來,下一環節進行講解。
3.2.4 糾錯示范
操作結束后,各個小組對“護士”操作中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互相點評,討論結果可上傳至班課中,組與組之間相互比較、相互學習。接著教師利用希沃同屏功能示教一次規范口腔護理技術,同時講解護生在上一環節中出現的常見錯誤,在糾錯改錯中領悟方法、自主學習、掌握新知。
3.2.5 延伸強化
這一環節教師對病例進行了延伸:病人病情惡化,出現了感染性休克。根據新的病例討論如何對昏迷且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接著各組實驗室輪流進行針對該病人的口腔護理操作。在病例討論中培養了護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操作練習中鍛煉了她們護理評價、護理診斷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
3.2.6 課后測驗
隨堂測驗可以加強護生對重難點的掌握、鞏固所學知識。測驗結束后藍墨云系統會自動進行評估,教師可及時講解錯題率較高的題目。
3.3 課后提升
課后安排開放練習,反復操作加以鞏固,一周后從操作前準備、操作流程、操作后續工作和整體評價等方面進行同學間的互評。激發了護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小組合作能力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
3.4 多維評價
我們采用的是多維評價體系,即在評價時間上有課前督促、課中點評、課后作業評價;在評價對象上有組內點評、小組互評、教師點撥;在評價方式上有作業批閱、學生互評、操作考核。通過多維評價良好地實現了課前制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進一步促進了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4 教學反思
4.1 彈性預設,生成精彩。
和以往傳統的示教法相比,本課采用了護生先做-討論自查-老師示教-鞏固提高的教學模式,這是基于全面了解護生、準確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對課堂進行了預設,使得課堂呈現出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狀態。
4.2 三維目標,提升能力。
護生從學到樂學,做到能做,說到會說,真正達成了三維教學目標,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養。
4.3 體驗教學,用心感受。
本課將課堂還給護生,始終堅持以護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護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發現并建構知識,用心感受自主學習的魅力。
5 特色創新
5.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本課利用慕課、微課、藍墨云班課等多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了線上護生自主學習,線下師生深入互動,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5.2 多維評價高效課堂
我們摒棄了以往老師考學生的單一評價方式,通過評價時間、對象和方式等多維評價體系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設計本堂《口腔護理技術》實踐課的心得體會,基于以上教學經驗,我認為自主學習在護理學基礎課堂中是可以應用推廣的,如《頭發護理》、《一般飲食護理》、《生命體征測量》等課都可以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提高護生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出高技能應用型護理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