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甜
普通高校對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方面的重視度不高,需要構建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有效利用新型資源,促使學生更好掌握體育相關理論知識,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促使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并且能夠更好掌握知識,培養出更加專業、更加優秀人才。
1 前言
體育理論課程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理論課程能夠在非常短時間內為學生集中傳授體育保健、運動常識、體育社會、體育人文等相關知識,兼具實用性和科學性,轉變高校大學生體育觀念、體育意識淡薄的問題,提升高校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本文結合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際情況,結合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做好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為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深化提供有效參考,為踐行素質教育目標以及終身體育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體育理論課程課時不足
從《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來看,文件中對理論學時方面具有嚴格要求,研究教學課時需要保持在所有體育課時10%,但是根據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情況,80%以上高校的體育理論課程教學課時并沒有達到《綱要》的要求,甚至非常多高校并沒有設置體育理論相關課程。結合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材內容,非常多高校并沒有進行體育知識相關教學,往往存在著非常嚴重形式化問題,并沒有考慮到體育鍛煉相關人文知識、科學知識等重要性。
2.2 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方式過于單一
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更加注重目的性、原則性、任務性,但是長遠性、實效性以及針對性卻不足,缺乏使用價值,并沒有構建同現代社會發展相契合體育理論知識體系。從目前來看,普通高校其他學科已經著手普及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等,但是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3 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對策
3.1 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原則
3.1.1 符合高校學生的個體需要
普通高校學生傾向于選擇科學的體育鍛煉方式、體育衛生相關保健知識、運動的戰術等等,同普通高校學生實際需求相契合,也是理論課程的教學重點。因此,普通高校體育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個人需求,將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實踐相結合,促使學生能夠掌握科學健身方式,進而積極、主動、目的性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培養普通高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3.1.2 滿足高校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體育教學內容包含了綜合性體育修養以及體育素質,諸如,體質水平、體育技能、品德、行為意識、個性等等,為了能夠培養高校大學生全面體育素養,需要明確普通高校的理論課程教學目標。為了能夠提升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質,需要重視人文教育,優化普通高校的體育理論課程教學。
3.2 優化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方式
3.2.1 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將理論授課和實踐授課相結合,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實踐中所遇到新問題,進而增加體育認識,培養體育學習興趣。該種傳授方式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高校體育教師重視體育理論知識學習與體育理論知識積累,體育實踐前,結合體育教學項目的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做好精選體育理論知識點設計,促使體育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提升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質量。
3.2.2 適當增加體育理論課程的課時
體育的理論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非常的豐富,涉及范圍也比較廣,諸如,體育運動的健身原理、體育價值功能、科學鍛煉身體原則、身體素質理論、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等。為了貫徹落實《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以及素質教育要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的課時,同時還需要做好體育實踐課程的理論知識講授與理論知識介紹,進而更好的落實體育理論。
3.2.3 優化教學方式
體育課程的存在意義在于全面的育人,選擇課程需要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編制出可行性較強個人鍛煉的計劃,掌握基本的運動方式與運動技能,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同時,做好體制健康情況的測試與評價,進而能夠更好處理社會競爭和社會合作。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期望能夠借助網絡進行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更加生動、更加有趣,也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F代化教學方式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擺脫教學內容上限制,在選擇學習地點、學習時間以及指導教師等方面更加的自由,促使學生能夠實現自主學習。有效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資源,組織相關講座,普及高校體育理論課程相關知識。
4 結語
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逐漸深入,由于技術為主教學改革限制促使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需要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將體育文化相關知識作為著力點,培養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養以及體育意識,轉變傳統體育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踐行終身體育教學目標??傊?,普通高校需要重視體育文化知識傳授,培養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養以及體育意識,直接影響體育觀念,轉變傳統被動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到體育理論教學活動中,最終踐行終身體育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西安郵電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