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骕
校園足球對于改變中國足球現狀、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開展校園足球,能夠促進中學生愉悅身心、強健體魄,但是也有不少家長擔心學生受傷或影響學生學習。本文將對校園足球的各方面利弊進行介紹,并分析其對中學生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對校園足球的發展十分重視,現在很多學校都在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深受學生,尤其是男學生的喜歡。但也有不少的家長擔心足球活動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怕孩子受傷,從而持反對態度。足球運動對學生到底有什么意義,是否會與學習發生沖突,也許只有過來人最有發言權。為幫助家長正確認識校園足球對學生的意義,本文作者試根據自身體驗現身說法。
1 校園足球對中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影響
筆者自小學四年級開始踢足球,后來小升初時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北京足球傳統學校之一的北京市八一學校,在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中參加了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市舉辦的各種足球競賽、耐克杯足球賽等,還代表北京市到日本參加過國際比賽,獲得過不少榮譽。后來由于興趣發生變化,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便終止了足球訓練。至此與足球前后打了差不多7年的交道。
中學生參加足球訓練在身體健康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從事足球訓練和比賽時,參與者的身體要進行各種形式的有球和無球活動,這些身體運動能夠有效地發展人體的速度、靈敏、力量、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并能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內臟器官系統以及肌肉骨骼等運動系統的功能。當然,足球運動不是說一點缺陷也沒有。鑒于足球運動身體對抗性很強,小碰小磕免不了,擦破皮,流點血是家常便飯,但這對隊員的身體并不會有什么大影響。影響比較大的骨折等情況雖不能說絕對不發生,但絕對屬于小概率事件。
2 校園足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足球運動較強的身體對抗性和團隊合作性,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多有益作用: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各行各業都充滿著各種競爭,只有具有競爭意識的人,才能輕松地融入這個社會,游刃有余地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競爭意識顯然需要一個培養過程,但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偶爾能參與的就是一年一度、時間很短的運動會,這無疑不夠。足球由于需要通過不斷的比賽來提升水平,每一次比賽就意味著一次競爭,完全可以擔當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重任。
(2)有利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足球不是一個人的運動,必須依靠集體協作才能取勝。當一個人拿球后,所有的人都必須跑動起來,久而久之隊員之間就能形成默契。拿球隊員必須有大局意識,當發現他人處于最佳的進球位置時,必須毫不猶豫地將球傳過去,而不能獨自貪功,那樣往往容易功虧一簣。
(3)有利于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人容易走極端,因而心理承受能力強是一個人健康的表現之一。但心理承受能力強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鍛煉,足球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手段。足球比賽常有輸贏,有時比分相差還很大。失敗方必須承受失敗,第一次失敗也許心里很難受,后來失敗多了就以習為常了,這就意味心理承受能力已經顯著增強。另一個鍛煉心理承受能力的關鍵時刻就是罰點球。面對只有一個守門員、近在咫尺的球門,能否將球罰進,發球的隊員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罰多了,心理就會越來越穩定。
(4)有利于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家長對孩子文化教育也非常舍得投入,隨著城鄉經濟、文化差異縮小,許多獨生子女在優越環境和家長的呵護下缺少吃苦耐勞精神。足球運動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常一身汗水一身泥,嬌氣斷然不會再存在。
(5)有利于增強獨立生活和交際能力。足球運動員經常需要奔赴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參加訓練和比賽,時不時需要獨自在外生活,自行安排衣食住行。隊員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氣,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相處,交際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6)有利于培養愛國精神。當學生參加國際足球比賽時,由于比賽結果關系到國家榮譽,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就會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的心田。
總體而言,足球訓練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會壓縮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對學習是否會造成嚴重影響取決于學校是否積極采取措施消減這一負面影響。如學校將足球隊員分散到普通班,外出訓練比賽期間帶上補課老師和輔導老師,在比賽和訓練駐地安排自習等,隊員自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會把對學習的沖擊降到很低。如果日后不準備通過足球上大學,覺得學習確受影響的話,在高二終止訓練即可,此時足球的積極影響已經在學生身上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北京市八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