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光
以太極拳運動的理論為依據,通過文獻資料法,從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健身價值,心理健康作用中重點探討了太極拳對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從而使太極拳在中職學生得以開展, 對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有重大意義。
“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人們逐漸追求的目標,體育運動以其特殊的作用在人們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日漸顯現。太極拳運動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的鍛煉。望子成龍是每一家長的心愿。但如何教育孩子成才,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和學習的階段。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壓力都很大。很多學生不負重壓,出現了各種嚴重的問題,如厭學、多動癥、神經衰弱等,甚至因此而輟學,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我國中職學生中多為獨生子女,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他們在個性傾向上不可避免地出現與人溝通困難、自我中心意識強、性情冷淡、唯我獨尊等不利于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非身體和智力因素。通過太極拳的“禮、義、孝”的影響可以使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思想教育。太極拳能改善學生禮儀道德,個人修養,情緒狀況,溝通能力,抗病能力,消化能力,身體素質,緩解壓力。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4-18歲中職學生。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和在朝陽市圖書館資料庫的查詢以此獲得與本文研究相關的信息,為積累資料并提供詳實的史料來源和論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太極拳對中職學生文化內涵的作用
我國中職學生中多為獨生子女,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他們在個性傾向上不可避免地出現與人溝通困難、自我中心意識強、性情冷淡、唯我獨尊等不利于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非身體和智力因素。通過太極拳的“禮、義、孝”的影響可以使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思想教育。太極拳能改善學生禮儀道德,個人修養,情緒狀況,溝通能力,抗病能力,消化能力,身體素質,緩解壓力。
2.1.1 太極拳能提高中職學生的禮儀道德觀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而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接受事物比較快。而在太極拳的“禮儀”道德觀中可培養中職學生的尚禮崇儀的道德品質。使得中職學生在學習時和人際交往時注重禮節、用語禮貌、表現出彬彬有禮、注重尊師敬友、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
2.1.2 太極拳能提高中學生的忠孝道德觀
中職學生由于社會、家庭給予的壓力,使中職學生出現一些排斥性心里,脫離了忠、孝這條“道路”。受儒家“家國一體”思想的影響,太極拳所提倡的忠孝道德觀就是忠于國家、孝敬父母。忠于國家就是熱愛祖國,表現為對祖國山河、歷史和人民的熱愛,遵守國家的法律,不危害國家的利益,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統一。
2.2 太極拳對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用
中職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和學習的階段,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壓力都很大。太極拳,動作柔和、舒展大方、剛柔相濟。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可補充人體大腦之神氣。因它符合人體的生理科學,能增加人體氣血運行,培養人的正氣,對學生壓力大、過度緊張導致的腦神經衰弱有很好的補神效果。青少年長期練習,可使他們更加聰明,反應能力更強,處事不驚。到中年以后有個強健的身體,可以使他們受益終身。
2.2.1 中職學生練習太極拳可增強神經系統功能
神經系統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與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即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以適應于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體內的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中職學生在沉重的社會壓力下常會出現一些神經上的病態,例如:“自閉癥”、“憂郁癥”等病例。因此,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如果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對全身來說就有很好的保健意義,太極拳的優勢就在于此。練習太極拳時,要求精神專一,排除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全神貫注到運動中去,這就使大腦皮層中與運動有關的部分做有規律的興奮,即興奮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區域,而大腦的其他區域則進入保護性仰制狀態,這不僅能使大腦得到休息,從而健全大腦及調整各系統的功能,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2.2.2 中職學生練習太極拳可促進了血液循環和增強抗病能力
練習太極拳要求動中有靜,全身在極輕松和緩、協調自然、精神及其安定的狀態下勻緩動作,呼吸勻、細、深、長,與睡眠時的呼吸自然深長有些類似。這種呼吸方法能使橫隔及胸腹的運動增強,呼吸器官強健,加大肺部氣體的交換容量,增強組織的彈性、胸廓運動度,降低助軟骨骨化率,加速靜脈血回流,改善心臟本身及腸、胃、肝、脾等臟器血液循環,增強腸胃的吸收技能,改善恢復腦功能,使神經系統鎮靜、強健,對消除疲勞,防治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神經衰弱、胃腸消化不良及慢性腸炎等等疾病有積極作用,所以練習太極拳能大大地提高抗病能力。
2.2.3 中職學生練習太極拳對消化道的功能改善有明顯作用
城市里的孩子基本上都處于獨生子女,被家長嬌生慣養著。使得有些中職學生會出現厭食,只吃零食,不吃正餐等情況會影響中職學生的消化系統。而鍛煉太極拳要則要求“氣沉 丹田”,動作要以“腰為軸”,這就使膈肌不斷的上下運動和腹壁肌不斷左右運動,對肝臟、胃腸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的血液循環,加強了胃腸的蠕動,提高消化、吸收的能力。實踐證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于某些因神經系統技能紊亂而產生的胃腸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炎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另外,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口唇輕閉,齒輕合,舌頭抵住上腭,有利于促進口腔唾液的分泌。口腔中的唾液能防止口腔干燥,也有助于消化,唾液中的溶菌酶還具有殺滅細菌的作用。
2.2.4 中職學生練習太極拳有增強關節、骨骼、肌肉的作用
中職學生都以學習技能為主而忽略了體育鍛煉,使的中職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而人缺少運動不好,但是運動過量或劇烈運動也不好。必須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量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的失調而引起疾病,最終導致過早衰老,縮短人的壽命。中職學生正處于發育時期過量的運動和不良的坐姿習慣會導致許多身體發育的變形,如肩斜,駝背等畸形。練習太極拳對骨骼、肌肉、關節、運動器官有極大的好處,因為太極拳首先要求外部九個主要關節(頸、脊、胯、腰、踝、肩、肘和腕)先要貫穿,如九星連珠般運動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節節連貫穿的運動形式對增強肢體關節技能起著重要的作用。按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在運動時,要求“內外結合”,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中定安舒、松腰收臀、腳趾拔地等動作對頭頸、胸背、腹髖等都有具體的要求。練習時肢體關節應盡量放松,減少關節周圍肌肉、肌腱、韌帶對關節的作用,并在意念的作用和肢體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牽拉關節,使關節腔隙產生增大的趨勢,這樣就能使關節松弛,活動范圍增大,靈活性提高。
3 結論
太極拳運動是一門科學、高尚的體育運動,是任何其它體育項目也不能媲美的。練習太極拳對學生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好處,而且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太極拳在提高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社會適應性能力有積極作用,是中職學生了解東方文化的內涵,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的一個有效途徑,是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輔助教材,可以鍛煉學生的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所以太極拳對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單位:朝陽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