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中班正是幼兒感知世界非常重要的階段,基于幼兒美術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本文著重討論了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在中班美術的教育活動。
作為幼兒感知世界表達自我的一個重要途徑,幼兒美術素養的培養是全面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園屬于學前階段的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作為幼兒美術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段,美術教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無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美術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幼兒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還能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審美體驗,促進幼兒形成一定的美術素養。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為了促進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許多園區設立了游戲化課程。做為當前幼兒教育質量的切入點,課程游戲化是當前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突破口。課程游戲化最核心目的是能讓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更加貼近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而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發展,同時提升教師課程建設的水平,提升課程實踐的水平。
因此,美術課程游戲化不應該僅僅是貼一個游戲化的標簽,或者游戲活動多一點。為了保證原定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課程和游戲是如何組合,是教師要首要考慮的一個切實問題,。站在質量的高度,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我們應該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教育活動作出一個回答。
1 不要苛求于遵守理論,漠視實踐
以中班教學為例,此階段的幼兒對比小班在活動能力上增強,大部分喜歡參與集體活動,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該著重于激發幼兒繪畫的強烈愿望, 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的、 友善的環境,鼓勵兒童去看過去看不到的東西,去想過去想不到的事情,把訓練幼兒直覺感受、形象的觀察、形象的記憶、形象的聯想、想象、創造作為重點,而不只是給孩子們于提供繪畫技巧的幫助。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表達能力和繪畫技能都會相應提高,但中班美術教育的關鍵卻在于培養幼兒形象思維,讓幼兒的潛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繪畫只是是思維的表達手段,應當先學會思維,再去提高技能。換句話說,在美術教學中以開發幼兒智力、提高審美能力為前提,帶動幼兒繪畫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頭腦中的形象豐富,感情豐富,對世界的理解區別于成人,在正確的引導下往往能創造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教師應該以直觀的教學幫助幼兒獲得更多感受,使其在動手實踐中建構起美術知識,豐富其情感體驗和美術素養。 通過課程游戲化,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觀察事物,例如身邊常見的小動物或花草樹木。以小鴨子為例,它是小朋友喜歡,又熟悉的小動物,教師可以設置“猜猜我是誰”,“小鴨子的新衣服”等等游戲環節,即讓孩子們學的容易,也學得輕松,又能解放孩子的創造性,符合幼兒作畫大膽,構思夸張的特點。
2 千萬不要刻板化、模式化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特別是當教育主體是幼兒時,更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與美術活動真正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不斷去創造美。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需要引導幼兒對過往經驗和記憶進行重組。這意味著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交流,要注意自身言語的表達,不要將成人世界定式的思維帶到教學活動中,產生刻板化模式化的負面效果。教師干預過多,最后產出結果大同小異,那美術教育就失去了意義。課程游戲化讓幼兒作為活動主體,淡化教師在課程中的主導地位。課堂上,教師應該避免在從開始一直講到結束,中班美術教學更應該在意的是行動方案,教師需要設計的是幼兒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盡量少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允許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我。
3 教師要善于反思,查找原因
觀察課堂是教師的必修功課之一,尤其是在與新的教磨合的前提下,教師更應該自發的進行內容復盤,借助攝影攝像的幫助去整合每一個游戲環節,提高每一節課程。如果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角色,特別配合教師進行活動,一節課之后小孩仍然樂此不疲,沉浸在這種角色扮演中,并且對所學的東西印象深刻,那么這節課程是成功的。如果在復盤時發現幼兒興趣缺缺,對教師設計的游戲提不起興趣,就應該反思下哪個環節不符合幼兒行李。中班的孩子,在理解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別,即使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助、多鍛煉那些表達能力差、活動進度較為滯后的幼兒,找出優化方案,使他們也能跟的上課堂節奏。
總之,三到四歲的中班幼兒已經能夠將簡單的形狀與實物聯系起來,但是表達能力發展的不完善,對畫中物體之間的聯系把握較差,缺少想象的情節。通過課程游戲化,拋棄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引導幼兒自己感知自己體驗,最終培養起審美能力。
(作者單位:昆山市實驗幼兒園澞和苑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