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朱志鵬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影響著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挑戰,本文首先闡明了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對于促進高校發揮“立德樹人”職能的重大意義,其次深入分析了新網絡時代下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在此基礎上,從完善育人管理制度、打造高素質網絡思政工作隊伍、構建優秀網絡思政育人平臺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水平的新途徑。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尤其是辦好網絡教育。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他再次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新時代特點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將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經驗同現代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增強思政育人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見,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引發關注,發揮網絡思政育人的功能顯得愈發重要。如何通過有效的網絡文化建設路徑來實現網絡的育人功能、推動我國高校教育發展,成為當下急待解決的問題。
1 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意義
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平臺是宏觀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必要之舉。網絡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尤其是當今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和互聯網密不可分,學生的思想道德極易在網絡輿論的影響下發生重大的轉變。個別別有用心的國家和組織妄圖通過網絡空間從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理想信念上誤導我國大學生,減弱我國主流文化在當代學生中的影響力,降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對此,面對挑戰高校要時刻把握網絡輿情,主動介入、正確引導,構建紅色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積極承擔起增強黨對思想宣傳工作全面領導的使命和任務。
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平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之舉。“立德樹人”是黨和人民對高校教育提出的最根本要求、任務和標準。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生活、學習、就業都離不開網絡,通過互聯網平臺向青年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間建立具有強大聚合力和領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從而更加有效的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有效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落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平臺是彌補傳統高等思政教育不足的必要之舉。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越來越依賴于網絡媒體,網絡新媒體使學生獲取信息更加豐富、人際交流更加快捷,滿足大學生獨立、開放、多變的個性需求。借助互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突破傳統思政教育課程時域和領域上的限制,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形式多樣的學習途徑,而且將老師和學生放在了一個平等互動的平臺上,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確實增強了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實效。
2 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對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領會不充分
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職工大部分雖然教學經驗豐富,尤其對傳統課堂和課本式教育掌握較為精通,但是不具備一定的網絡和計算機專業技術技能,對新媒體和多樣化媒體傳播技術的認識及應用不熟悉,仍習慣于沿用傳統教學方法、手段及觀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對使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動力甚至有抵觸情緒。同時少數高校雖建立了思政教育網站,但是調撥經費不足,缺少專業技術支持,從而造成網站不能適時改版、推陳出新和及時更新和策劃新的教育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失去作用淡出了師生的視線。近幾年來大部分高校又創辦了相對較容易入手的“雙微”(即微信和微博),但是只是用來發布一些偏向于通知性、事務性的告知和信息,內容和形式受限,缺乏互動性。為此應盡早克服以上難題,高校應充分重視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提升網絡育人水平和質量。
2.2 高校對網絡思政育人平臺的管理不規范
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創建了思政教育網站,并且各個院系、黨團委和社團組織同時建設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雖種類眾多卻存在各自為戰現象,雖整體具備和應用了相關網絡新媒體教育形式但缺乏科學的規劃統籌。因此,造成部分媒體平臺功能重復,教育資源建設零敲碎打問題越發突出,教育資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而形成合力。另外,學校網絡思政教育網站徒有其表但不具備網絡新媒體及時推陳出新的特征,網站內容略顯粗糙、吸引力不高,仍采用說教式、灌輸式教育模式,難以為教師、學生提供良好的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2.3 高校對網絡平臺監管不利
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良莠不齊,對于正處于象牙塔中涉世不深的青年學生,極易受到不良網絡觀念的潛移默化,若學校未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很有可能發生重大的轉變,最終導致思想錯位、道德缺失、人格扭曲,同時還有可能造成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如放任不良的網絡資源猶如病毒在大學校園里肆意蔓延,將會嚴重干擾正處于花樣年紀的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無疑違背了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給高等思政育人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3 加強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實現路徑
3.1 完善育人管理制度
當今網絡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高校的網絡育人管理制度卻遲遲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體系搭建的不夠完善,造成網絡育人的效果不佳。因此,高校急需建立完善的育人管理機制,制定相關政策切實增加網絡管理有效性。高校需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明確職責,確定責任人,對校園論壇、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平臺的發布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和管理,加強網絡輿論監管力度,對不利于思政網絡育人的內容進行及時的修改或者刪除,堅持輿論導向和正面宣傳,積極研發青年學生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精品。另外,高校需統一規劃整個網絡育人體系,切實解決各院系、各部門之間網絡育人配合、銜接問題,將高校網絡育人加入到整個教育體系之中,加強網絡育人的實效性。
3.2 打造高素質網絡思政工作隊伍
目前高校的網絡思政教育存在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問題,從事網絡思政育人的教師不僅必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而且需要熟練掌握網絡新媒體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判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良好的創新意識等素質。因此,高校要針對這些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思政工作隊伍,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網絡育人質量,執行好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達到這一目標,高校應加強教師的網絡操作技能和思想觀念的培訓,將傳統優秀教育經驗與新媒體網絡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并牢牢把握當前社會趨勢和學生動態,引導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去,積極主動深入網絡世界,指引學生思想進入正確的發展軌跡上來。
3.3 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平臺
為解決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時間不足;學校對學生網絡學習環境監管力度不夠;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不暢等問題,高校必須打造好網絡思政育人平臺,建設優秀媒介,增強監管和師生互動,切實提高網絡育人實效。為了這一目的,首先高校需將校園官方網站作為建設重點,開創學生互動版塊,根據青年學生興趣所在創造校園文化精品內容,提升老師和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的興趣,讓學校更好的了解學生和老師的思想動態,及時的將信息反饋給學生,對于學生了解和認同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要逐層細化網絡二級結構,建設各院系、各學生團體網絡育人平臺,明確各自分工,直接面對學生,深入細致的為其提供網絡思政服務。最后,高校要利用好網絡新媒體技術,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點,利用學生喜愛的傳播路徑隨時隨地的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
4 結語
新時代下,網絡思政育人已成為一種趨勢,高校如何把握當下探尋思政育人新路徑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闡明了網絡思政教育的意義所在,其次結合當今高校網絡育人的實際情況,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趨勢,初步探討了高校網絡育人的實現路徑和方法,希望可以借此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思路。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