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元 孫曉范
本文就學習“乳娘精神”對高校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工作的積極意義和參考價值進行了闡述。“乳娘精神”的核心是“忠心向黨,大愛無疆”。高校輔導員要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要立德樹人;高校輔導員就是學生遠離父母身在異鄉的“乳娘”。因此,學習“乳娘精神”對于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思想認識、職業能力、工作作風都有積極意義,是新時期開展高校輔導員崗位培訓的可取素材。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是“怎么培養人”的執行者。“怎么培養人”,關系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能否實現。
2019年2月26日晚,由山東省婦聯、市委宣傳部、乳山市委、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共同舉辦的大型紅色民族舞劇《乳娘》在國家大劇院舞臺進行了公演,通過舞蹈藝術豐滿厚重地再現了膠東“乳娘”與前線子弟兵后代、烈士遺孤之間血乳交融、生死與共的人間大愛。“中共膠東區黨委于1942年的7月在牟海縣(今乳山市)組建了膠東育兒所,選取乳娘對黨政軍干部子女和烈士遺孤進行哺育。在此后10多年的時間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先后共養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雖經日軍‘掃蕩和遷徙,乳兒無一傷亡。在那充滿硝煙戰火的年代里,在那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乳娘們把最后一滴奶留給乳兒吮,最后一口糧留給乳兒吃,最后一件衣留給乳兒穿。有的為了保護革命后代,生死關頭,甚至舍棄親生骨肉。”“忠心向黨,大愛無疆”的“乳娘精神”,深深觸動觀者心扉。
高校輔導員重視和學習“乳娘精神”,對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怎么培養人”有積極的參考價值,是紅色基因融入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切入點。筆者將從輔導員工作特點、“乳娘精神”與輔導員工作內在聯系及對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意義等角度進行闡述。
1 輔導員工作的特點
(1)面對學生時承擔的角色多。輔導員在高校教師隊伍中是承擔角色最多的群體,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學校管理工作的執行人,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指導者,還是學生社會交往和心理成熟的引領者。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是“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2)與學生聯系最密切,對學生影響最大。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參與最多、接觸最多,是學生與學校進行聯系的紐帶和橋梁,對于學生來講輔導員就是學校的“代言人”,輔導員的個人風格會影響學生對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判斷,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和成效會影響學生對學校和老師的認可程度。
(3)輔導員工作內容豐富。輔導員在學校管理隊伍中處于最底層,所有部門與學生有關的工作最終都會著落在輔導員身上,除了學生的日常管理,其他的工作內容都講求時效性。可以說,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可以用“事情多、對口雜、覆蓋面廣、反應快速”來概括。
2 “乳娘精神”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內在契合點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離開父母身在異鄉最可信任的人,是學生在學校的“乳娘”。
(1)高校輔導員工作要求的第一條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部分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時,尚不能兼顧“有深度、有溫度、有廣度”,仍需在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專業學習等方面自我加壓。學習乳娘“忠心向黨”的精神有助于提升高校輔導員自身職業核心競爭力,保持輔導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2)高校輔導員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工作,離不開對學生的仁愛之心。習近平同志曾說,高校教師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輔導員不斷強化愛心意識,關愛學生如煦日和風,甘于奉獻如春雨潤物,才能影響學生,使學生“親師信道”“尊師向道”。部分高校輔導員對關心愛護學生的“度”把握不到位。有的為了保持教師的權威性,與學生“距離過遠”,導致學生心里有事嘴上沒事;有的為了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打成一片,結果“距離過近”,導致學生對老師少了一份應有的尊敬。學習乳娘“大愛無疆”的精神,有助于輔導員明確自身定位,更好完成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
3 “乳娘精神”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意義和參考價值
“乳娘精神”的核心就是“忠心向黨,大愛無疆”,其對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意義和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3.1 高校輔導員的“忠心向黨”,體現在“立德”。
高校輔導員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黨的理論和革命文化,是厚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自覺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是培固輔導員立德樹人精神的積極途徑,不僅能夠豐富理論修養,更能夠增強工作的動力和信心。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輔導員學習理論知識,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對工作自覺加壓主動挑擔。自覺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是高校輔導員切實履行輔導員崗位職責的必然條件,只有輔導員自身理論知識過硬,才能勝任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觀引領工作,才能夠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才能確保輔導員在紛雜繁瑣的工作中不會迷失方向、誤人誤己。
3.2 高校輔導員的“忠心向黨”,體現在“樹人”。
高校輔導員要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校大學生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正是最需要用充足的精神營養來精心引導與栽培的階段。火車全靠頭來帶,一位好輔導員能培養造就一批好學生。輔導員只有自己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影響和引導學生亦如此。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是在校大學生思想的守門人,應理直氣壯地傳播革命文化,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地解讀中國特色、正確看待國際比較、正確理解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樹立遠大抱負,腳踏實地的學習和成長,做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保證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后繼有人。
3.3 高校輔導員的“大愛無疆”,體現在“自愛”。
高校輔導員是實施“質量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是關系著“質量工程”能否保障“質量”的關鍵環節。打鐵還需自身硬,輔導員自身的質量要先過關。首先要愛護自身身心健康,規律生活、適當運動、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培養理性平和的心態,其實就是要輔導員“以身立教”,進而影響學生了解生活,熱愛生活,樂于學習,常學常新;其次要愛護自己的形象,講究“慎獨”和“自律”,其實就是要求輔導員“以德立教”。嚴把言行舉止,不對學生有曖昧不明的言語,不對學生做瓜田李下的行為,不做有損私德公德的事情,愛惜羽毛,勤于自省,防范未然;再次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自覺做學習型輔導員,提升職業核心競爭力,使自己能夠具備“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環境”的育人格局,其實就是要輔導員“以業立教”。輔導員需要對哲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就業指導等多方面的知識進行積累,需要提升思政談話、行為督導、專業輔導等職業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解思想之惑、答專業之疑、明人生之路,緩內心之苦。才能切切實實做到“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3.4 高校輔導員的“大愛無疆”,體現在“愛學生”。
高校輔導員的“愛學生”主要體現在輔導員的工作作風上,就是要急學生做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如果輔導員沒有對學生深沉的愛,自然也就做不到“燃青春之我,育桃李之才”。高校輔導員的愛學生體現在“關心學生”,就是要把學生的冷暖與成長放在心里,熱情耐心地回應學生的訴求。中南大學的林韻玲老師被學生親切的稱為“林媽媽”,31年如一日,辛勤呵護學生成長;輔導員的“愛學生”體現在“關注學生”,就是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關心學生的生活與發展,了解學生思想上的變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石國卿老師認為“輔導員的工作再怎么追求完美,再怎么細致也不為過。”入職11年來,石國卿一直堅持做到“六進”:進宿舍、進課堂、進餐廳、進活動、進網絡、進家庭,深入學生成長的每個細節,做學生身邊的“影子俠”,石國卿以平凡認真的堅守,陪伴著一批又一批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的“愛學生”體現在“服務學生”,就是要照顧好學生的在校生活,監督好學生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馬云香老師,從入職開始,就晝夜不分地和學生“綁”在了一起。不論寒暑、日夜,她都一心一意為學生排憂解難,守護著1329名學生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學習“乳娘精神”對于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思想認識、職業能力、工作作風都有積極意義,是新時期高校開展輔導員崗位培訓的可取素材。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