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主要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院校教學實力。大數據時代中,高職思政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必須加強教學改革,發揮思政教學優勢,幫助高職學生樹立健康的發展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加上移動數據、云數據等發展,全世界信息數據量呈現井噴式增長,人們已然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能夠記錄一切行為,成為一種直接的社會資源。對于高職思政教學來說,大數據給其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同時也為其改革提供了契機。高職思政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發展,強化創新,保證教學改革工作的有序進行。
1 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面臨的挑戰
1.1時效性要求更強
大數據依據與網絡信息技術,因此,大數據具有網絡信息一樣的傳播速度,且具有傳播途徑方便、傳播范圍廣的優點,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傳統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主要以課本教材為載體,但教材往往是之前已經編撰好的,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新教材編寫需要一定時間,遠遠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這種情況,表現出了大數據時代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帶來的一大挑戰,要求教學內容能夠技術更新。
1.2針對性要求更嚴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量十分龐大,而目前社會中數據存儲技術不斷發展,在網絡技術中更是推出了各類網盤工具、云存儲工具,為數據存儲提供了場所。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新生力量,是大數據的制造者與使用者,每天都產出大量數據,其思想也容易受到班雜數據信息的影響,不慎就會被不良信息所侵染。對于這些情況,要求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能夠從龐大的數據中挑選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思想道德數據,從正面引導,提升思政教學的針對性。
1.3創新性要求更大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并不存在某一位教師能夠完全掌握該專業的所有知識,加上數據傳播速度較快,學生又是數據的使用者,時刻關注著網絡,通過不同的終端獲取信息,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要求教師能夠創新,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內容。大數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公平的教育平臺,要求教師通過網絡提升自我專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知識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2 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2.1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大數據時代發展,人們思想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人們正在根據大數據時代變化而轉變思想,這對于高職思政教學來說要求更高。為了能夠適應高職學生思想觀念發展,必須創新教學手段,例如,可以利用學校校園網,建立專屬學校的論壇,邀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則通過網絡了解學生的動態,綜合論壇信息,以便于在教學工作中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當然,各種新媒體工具出現,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之中讓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通過教學創新,豐富教學內容,還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有用的信息,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養。
2.2樹立大數據使用意識,從教學中提取有效信息
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者,必須樹立大數據意識,在教學、生活以及學習中,成為數據的接收者、使用者以及傳播者,當然,也應該認識到自己也是數據的制造者。在教學工作開展中,必須能夠具有數據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課后也需要能夠積極與學生交流,觀察學生,了解學生興趣所在,利用網絡檢索功能,針對學生興趣點找到適合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東西。總的來說,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尊重大數據,運用大數據,提升自己對大數據的敏感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成效。
2.3 利用大數據開發網絡課堂
大數據技術不僅具有網絡信息技術基礎的優勢,還能夠實現開放共享、個性互動,高職院校教師能利用這些優勢特點,積極開發網絡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接受并積極探索思政知識內容,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網絡課堂,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思想動態都會形成一定數據,并及時的做出反饋。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到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做出調整,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3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更新自我教學理念,并不斷學習,利用大數據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開發網絡課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滿足新時期對高職思政教學的要求,提高整體教學的實效性。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7F18;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XJK17CZY056。
(作者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