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亞楠 汪莉
白城師范學院是吉林西部地區唯一一所公辦省屬綜合性的高等本科院校。2015年學校獲批吉林省屬本科院校首批整體轉型發展試點單位,為了響應號召我院積極探索能夠適應吉林西部地區建筑企業對人才要求的培養模式,從2015年開始,我院與白城市眾信水利水電建筑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逐漸形成一套能夠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并且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本文從原有培養模式弊端、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現狀,以及我校構建的新模式進行闡述。
1.1?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對于土木類院校而言,很多高校教師都是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導致很多教師很難有機會進入施工企業一線的經驗,所以教師對于施工過程和施工工藝大都停留在理論階段。即使有校企合作后,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去學習的時間通常較短,無法進行系統的學習,實踐應用到理論也只停留在表面;對企業而言,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雖然可以進入到課堂將施工最前沿的知識帶給學生,但往往很難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有效反饋,無法做到參與系統教學。
1.2?校企合作中學生培養模式單一,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我院原有聯合培養模式僅限于訂單式培養和頂崗實習。訂單培養模式主要為在某一階段專門對學生實行單一方向的培養,例如每年的七月初有試驗班,專門針對施工中試驗檢測相關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而頂崗實習中,學生由學校未經培訓直接進入施工一線,對施工工藝不熟悉,對施工管理無經驗,必須由專人帶領并指導。
1.3?校企合作與應屆生就業產生對接偏差
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土木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大,而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沒有為在校生提供實時、準確的就業信息,另外學校的實踐教育滯后于行業發展速度,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施工一線的工作也成為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原因之一。
我院從2012年至2018年底已建立成熟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余家,并且已經通過學生訂單式培養、企業高級管理人才進入課堂、教師進入企業與技術人員共同看展科學研究、學生進入第一線工作前的員工培訓和頂崗實習等形式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學校轉型后積極探索轉型新途徑,開創出校企合作新局面。
3.1?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請企業的兩位高級工程師參與我院三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致力于培養出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強、團隊協作能力強的人才,把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相融合,加強課程改革的力度,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具備學習能力,同樣具備創新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以便于學生一畢業就可以迅速完成學生到建筑企業技術管理人員的角色轉變。
3.2?“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自新模式實施之后,我院教師先后以頂崗的方式深入到企業進行一線學習,通常定在6月到9月,利用3個月的時間來全程參與施工建設,使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的過程中,不斷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企業的工程建設和施工技術的改進和簡化,使教師能夠掌握施工一線最前沿的技術,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行業發展趨勢,真正的做到“雙師雙能”。
3.3?“契約式”人才培養,確保人才培養的時效性
校企雙方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契約式”的合作關系,在合作協議中明確雙方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合作內容細節化,在合作期間企業派富有經驗的高級工程師與我院進行對接,全程參與了對學生的培養方案的制訂、專業建設和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實踐課程的指導以及崗前培訓等;與此同時,我院也派出教授為企業的一線員工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講解,建立科學研究平臺,進行相關的技術創新,并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雙方進行優勢互補,實現良性循環。
3.4?構建校企合作的溝通平臺
合作協議簽訂后,我院專門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溝通平臺。平臺建立后,發現問題及時在平臺上進行溝通,由學校和企業雙方指派專人針對問題進行解決,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不再有信息滯后的現象發生,使得學校和企業的溝通更順暢。
在白城師范學院整體轉型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學院利用現有資源與白城市眾信水利水電建筑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了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不斷的探索、學習國內外優秀兄弟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逐漸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適應吉林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的道路,能夠給建筑企業提供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用于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服務吉林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白城師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