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林
一般來說,高校所培養出來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主要服務的領域是管理、經濟、教育和科技等。而這些領域對于人才的綜合性、創新性、應用性等能力要求較高,所以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該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保證教學有效性。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過程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該專業的健康發展。所以,這就需要高校教師能夠認清現實,首先找出當前教學工作性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才能為改進、優化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并且培養出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數學與應用數學方面的人才。
1.1?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
自高校擴招政策貫徹落實以來,在有效推動了高校教育的發展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進入高校的標準。入學標準的降低就意味著與過去的大學生相比,他們知識基礎、個人素養等都要弱一些。而且高校大學生來自于國內各個地區,不同地區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教學工作的難度。學生知識基礎不同,如果教師想照顧到每個學生,那么就必須重新規劃教學計劃,同時也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但是,這無疑會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所以很多教師并不想對改變教學現狀,更沒有為平衡學生知識基礎做出努力。
1.2?教師隊伍有待加強。
當前,有很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過硬的老教師都退居二線,不再成為教學工作主力軍,而是由那些年輕教師擔任教學主力。但是,由于這些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知識儲備也不夠充實,所以有時候很難勝任一些教學工作。教師隊伍年輕化并不見得的是一件好事,因為任何一個隊伍都必須有“領頭人”,而能夠扮演這個角色的教師往往是德才兼備的老教師。如果這些教師都醉心于科研,而忽視教學任務,就會使教育的本質發生變化,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有一些高校,特別是那些民營高校,青年教師占據著教師隊伍的主體部分,有些時候教學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
1.3?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
在一般人的眼中,與數學有關的專業都屬于理論研究性專業,并沒有特別明顯應用性。但是,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而言,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這些數量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從當前的情形來說,雖然我國正在推進素質教育,但很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師仍然以應試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象仍然非常普遍。在市場經濟時代背景下,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生存。所以,這就要求該專業教師能夠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不要把時間和精力過多地投入到理論教學環節,而是應該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理地分配課時,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步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合理、更科學的教學服務。
1.4?教學模式過時。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很多教師仍然以填鴨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未能成功地完成對自己角色的轉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良好數學能力思維的形成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更好學習的基本保障,也是發揮教師職責的重要體現。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必然會使學生過于依賴于課堂教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2.1?優化課程體系。
社會的發展為人才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這些企業對人才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能夠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為社會發展提供保質保量的人才。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而言,高校所培養出的學生必須滿足應用型人才的標準,優化課程體系,讓學生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高校在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設置教學結構時,需要根據該專業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還要對課程進行合理劃分,保證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而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更要體現出這樣的特點,要求教學內容可以體現出一定的現代化、綜合化、系統化、有序化的特征,并且在原來的教學內容基礎上把數學文化教育、數學實驗、數學建模等思想融入其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當然,教師還要看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借助于實踐教學課堂,有效激發學生在數學領域發展的潛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在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時,要彰顯出學生對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保障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而這不僅是以人為本教學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彰顯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過程。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景交融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還可以把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資源引入到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工作當中,吸引學生聽課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3?加快教材建設步伐。
不同高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隨大流兒”的對教材進行選擇,那么很可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難度。因此,學校可以組織相關教師,讓他們根據本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特點編寫專用教材,保證教材內容的針對性、有效性。而學校也要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出書經費,給予這些教師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基礎,優化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工作,不僅符合社會、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同時也是該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該專業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作者單位:長春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