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在化學教學的過程,要對教學進程進行設計,使學生更加便捷的理解化學知識。教學設計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掌握了教學設計方法,有了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過程才能變得井井有條。
教學課堂是教室的前沿陣地,在開展化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目標、過程、策略等進行精心設計,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教學前對課堂進程的設計花費心思和精力,才能夠使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一定成都的提高,從而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本文將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策略等方面論述如何做好化學教學設計。
1 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確立教學主題和重難點
每個老師所教授的每一節課,都有相應的目標。比如是教授新的知識,復習以往的課程還是進行化學實驗。有了目標也就有了相應的主題和重難點。確定主題和重難點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確立了主題,一節課就有了頭腦,確立了重難點,一節課便有了骨架,再結合相應的策略方法,一節課才能健康的順暢的進行下去。
對于每一節課程而言,教學的主題一般設置為一個最好,最多不能超過兩個。每一節可的四十五分鐘都是十分寶貴,要要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時間。過多的主題會導致每一個主題講解不清,學生一知半解。
和主題相比,每一節課程的重難點也不宜過多,對于重難點,需要留出時間來重點講解,如果重難點過多會導致和主題過多一樣的結果,從而使教學效果難以讓人滿意。
在設立了主題和重難點之后,教師要事先預演在課堂是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以前學生經常犯的錯誤,比如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做到有備無患。確定目標、主題和重難點是教學設計中的準備工作,接下來便是,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策略。
2 以教學內容為基準,確定教學過程和策略
當對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確立下來后,探究清楚其主體和重難點。接下來要做的便是以及教學的內容,確定教學過程合適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應依據教學內容盡可能的聯系實際。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通常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基于感覺體驗更容易是學生認識和理解,從而加深概念掌握不容易忘記,例如在學習化學平衡的概念是,初學者不容易理解動態平衡,正逆速率等問題。而我們通過日常生活的水箱進水和出水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學生都非常理解,在提出問題,水箱中的誰是靜止的還是變化的?而表面觀察到到的又是什么?當出水量和進水量相等是什么現象等問題,循循善誘,那么在要理解化學平衡的概念就容易多了,最后有學生總結、概括,達到牢固掌握概念的效果。
其次,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在講解和生活有關的知識是,可以創造模擬情景,是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親自體驗,動手操作,對實驗現象更好的感知和學習。還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學對于認知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設計。比如采取手段—目的分析的教學策略。手段—目的分析的教學方法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在問題空間內進行搜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和教授知識有關的問題,逐漸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利用好最適發展區,不超過現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來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比較常用的方法還有逆向搜索法和爬山法,你像搜索適用于具備一定基礎的知識教學,學生依據具備的知識,加上教師的引導獲取知識;爬山法是分解教授知識的難度,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一段一段的部分,既可以減輕難度,還可以是學生學得輕松又成就感。
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來了解相應學習階段的心里特征采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 教學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計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不同時期的學生,不同的知識,所采去分教學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是難以避免的,一旦使用了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便會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尤其是剛走入教師職業的年輕老師,因為缺少授課經驗,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更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應時刻意識到雖然教師是一堂課的主導者,但最終目的是教授知識,不應忽略掉學生的反應。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常常講了很長時間沒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時間,這就使得學生以為的接受來不及靜下心來思考,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有的年輕教師容易只顧著自己的授課技巧,因為自己的準備充分而忘記了和學生的良好互動,導致自己感覺上課很順暢,可學生的反饋卻不盡如人意。
第二,對于年輕教師,缺少授課經驗是必然的,在工作中,通過學習和模仿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一條途徑,可最忌諱的就是照搬照抄,東施效顰,沒有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一味的模仿,放棄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取的。對于每個教師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水平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的傳授知識。
第三,則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放棄了創新性和擴展性,按照教科書的方式從頭至尾沒有新意,達不到素質教育的效果。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知識進展日新月異,教課書作為大部分地區的學生學習材料,其內容十分基礎,而擴展的內容就需要教師參與其中,照本宣科是教學方法是固守于框架之內,沒有創新的。
第四,則是過于依賴新媒體新技術的教學方法,過度的脫離了課本,導致初學者一時間沒掌握基礎的知識,對擴展的領域摸不著頭腦。年輕教師因為接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比較多。所以常常因為對知識的擴展而導致對基礎知識的教授不重視,這又是舍本逐末的。
無論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還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都應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經驗分享,采取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最大程度的展現。
4 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作用
教師作為一堂教學課的引導者,學生的解惑者,要認識到自身對于所教授學生的重要性。
教師首先也必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對教學目標認識清晰,對教學內容掌握扎實,并利用新鮮豐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引導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
其次是引導學生對是課堂上所進行實驗的觀察,發現其本質。并通過情景模擬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進行實驗的的過程中,不要因為過于注重實驗的成敗,而忽略了和學生的互動,學生的參與感是實驗真正成功的保證。在卻包良好互動的同時,要保證實驗的操作和安全,操作不熟練難以達到教學效果,而出現危險這一切都是空談。
最后是當學生面對新知識出現疑惑和誤解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講解,幫助學生不斷進步。要對集中出現的問題集中解答,耐心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關鍵要素,沒有耐心對于重復出現的問題就會失去解答耐性,甚至態度不好,打擊掉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出現的問題同時要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觀摩其他教師授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授課水平。
5 總結
每一個教師必須以幫助每個學生有效學習為己任,通過系統地設計教學,最大程度的保證每個人獲取知識的有效性。面對不同學生出現的問題需要教師的智慧逐一解決。每個教師都必須認教授課程的目標,理解教授內容,完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有所用。
教師作為國家和民族教育大計的中堅力量,作為社會發展不可獲取的行業,只有按照教學規律授課,了解學生的發展和知識的根源,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才能成新時代中國夢堅實的筑夢人。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