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琴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父母則是幼兒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其教育行為對幼兒今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親子活動”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良好手段,這不但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質不斷提高。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同時應為社區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務”。
而如今的年輕父母們,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視了個性、情感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些都極易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任性,與同伴缺乏交流,不能與之友好的合作、分享、協商等社會性行為問題。
新課程體系特別強調: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選擇能力;增強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我們提出,兒童教育的重心應由兒童本身移向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關鍵人身上,要培養健全的兒童,家庭學校的參與十分重要,只有密切配合,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親子活動的含義
“親子”,“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人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親子活動”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良好手段,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在此過程中讓孩子學習掌握一些知識,發展一些技能。這不但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質不斷提高。
2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特點
親子活動是一種以親緣關系為基礎,建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實施親情影響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它的主要教育手段為游戲活動,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教學活動,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戲與學習的機會和條件,這就決定了親子游戲具有多元性、多向性和全面性的特點:
2.1 多元主體性。在幼兒園親子活動中,教師、家長、幼兒都是活動的主體,都應積極參與活動。
2.2 多向互動性。多元主體性決定了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多向互動性,師幼間、親子間、幼兒間、教師與家長間積極交流、互動。
2.3 全面教育性。親子活動全方位地開發了孩子們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
3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意義
3.1 豐富親子活動的資源庫
我們通過活動逐步建立“親子活動資源庫”, 充分體現幼兒園親子活動指導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全面性。
3.2 提高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
在親子活動的開展中,無論哪個活動,對教師的專業化素質而言,都是一次挑戰。教師已有的理論知識不再單純地停留在表面,而是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今后的親子活動開展鋪設了路基。
3.3 提高家長的育兒能力
家長通過“親子活動”能耳聞目睹孩子生活、游戲和學習等真實的表現,獲得孩子成長的感性知識經驗,加深對孩子能力發展的認識,從而采用相應的教育措施,使教育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3.4 有效帶動家庭親子活動的開展
教師對親子教育的指導為家庭的親子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變化,教師也從家長那里學習到了許多教育經驗。這樣就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優勢互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渠道。
3.5促進了幼兒的健康發展
親子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輕松的環境,這種關系使父母和孩子融為一個不可分離的共同體。活動中,幼兒充分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使他們以更為生動、活潑、主動的精神狀態去獲取各種知識和經驗。
4 幼兒園親子活動實踐中的問題
4.1 家長缺乏對“親子活動”價值的認識
近些年來隨著親子教育的日益普及,家長們的觀念也在更新、在轉變。他們對親子溝通的意義大多表示認可,但在參與活動時大部分家長還是“有空才參加”,甚至直接是“沒時間參加”,普遍存在著認識與行動不統一現象。
4.2 活動目標的模糊
我們所看到的幼兒園親子活動僅僅局限于帶著家長外出活動或者邀請家長來園游戲為主。這種活動沒有目標性,不能幫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就改善不了親子關系,不利于孩子的實際發展。
4.3 活動主體的缺失
親子活動的主體應是多主體的,即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有效的互動。但在親子活動的實際過程中,呈現出家長處于中心、主導、控制地位,形成不對等的兩極——幼兒主體缺失。
4.4 互動的單向性
親子活動需要教師、家長、幼兒三方面的交流與互動。然而在在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中,許多家長由于羞于表現和教育技能的缺乏,常常無所適從或袖手旁觀。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幼兒間的互動較少。
5 開展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途徑
5.1 加強宣傳,創設條件。
家長觀念的轉變、更新是先決條件。幼兒園以多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最新的有關活動的信息,介紹親子活動的目的、意義,讓家長們明確親子活動的意義、價值,提升對親子活動的認識,從而愿意“走近”親子活動。
5.2 調整合理的親子活動時間。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是上班族,無法經常請假參加活動。因此幼兒園在組織親子活動時可以安排在雙休日、節假日,可以從一定程度提高父母來園參加活動的參與率。
5.3 設計合理的親子活動。
在設計每個親子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及心理發展特點,將活動課程生活化、游戲化、音樂化,建立一種科學化、游戲化、親情化和互動化的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6 結語
多元化的親子活動,溝通了家園、親子感情,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家園的溝通與配合發揮“1+1>2”的作用,使孩子在愛的教育中茁壯成長,成為健康、和諧、快樂、積極的現代兒童。如果把“幼兒園,教師,家長,孩子”當成教育工作中一個個獨立的“點”,那么親子活動便是將這些“點”串連在一起的紐帶。當今的幼兒教育,愈發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親子活動正是實現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只有為人師長者首先做好表率,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我們才能說,孩子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單位:平涼市崇信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