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龍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和關鍵渠道,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為學生未來學習和自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 我國現代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語文課堂素質教育教學設計不合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小學語文課堂素質教育教學就是要最大化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長期以來,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沒有考慮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進行課堂設計。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在安排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往往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不顧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導致學生無法跟上教師課堂教學的節奏,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大部分語文教師比較重視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在上課之前增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學習中,但這些問題往往與該堂課的教學毫無關聯,看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了素質教育但是起不到任何效果。
1.2 小學語文教學理念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眾所周知,教育理念是指導教育教學的基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而現在部分學校的教育理念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部分學校仍然將分數作為決定學生優劣的唯一根據,忽視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實踐創新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1.3 小學語文課堂中素質教育的實施過于形式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不應該成為素質教育的標準,并不能簡單的認為豐富、絢麗的課堂教學模式就代表實施素質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與教學內容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教學內容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的升華。小學語文課堂不應該成為教師精彩表演的平臺,教學形式只是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手段,教學形式上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雖然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在教學形式上的過分追求忽視教學內容反而對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2.1 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1.1 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采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
2.1.2 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體情況制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
2.1.3 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的能力大小,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
2.2 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語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總之,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
2.3 堅持整體性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書,最終目標是育人。在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由于學生的個性鮮明,可塑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施教,恰當地運用教材,講求教學藝術,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識教學當中。現代教育是由知識型向發展型轉化。發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又以人的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教育,強調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活動,學會認識、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斷獲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又要教會學生做人,培養良好的個性,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發展。
3 結語
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我們民族振興的關鍵,也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因此,作為實現基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的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因此,作為實現基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的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反思,需要我們在反思中前進,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有效地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作者單位:泰安市高新區天寶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