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李文霞


目的:探究在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健康評估》教學中應用敘事教學法的方法及應用評價和效果。方法:選擇二年級兩個班級護理學專業學生,在《健康評估》教學過程中分別采用用敘事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發放問卷對敘事教學法作出評價及根據學生問診考試成績對敘事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進行評價。結果:采用敘事學法進行教學的班級,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較高,在護理人際溝通、增強對知識理解及人文關懷等方面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學生。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行為主義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護理教育的發展,護理的核心是關心、尊重和幫助,護理教育應該充分體現出護理的人文關懷精神。敘事教育指的是通過敘述 、解釋和重構教育者和學生的故事、經歷,達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敘事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描述經驗,解釋現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研究方法[1]。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及護理學專業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的要求,我們在《健康評估》教學中應用的敘事教學法。
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本校護理學專業學習的二年級學生中選擇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共107人,其中對照組54人,實驗組53人。研究者為本校負責《健康評估》的教師以及本次研究的具體實施。
2 研究方法
2.1教學安排
教學教材為呂探云主編的《健康評估》第3版,《健康評估》課程在大學第二學年下學期講授,2組學生由同一個教學組教師任教,同一章節由同一位教師任教,教學過程中所明確的教學重點、難點一致,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均相等。
2.2敘事教學前準備
對照組54人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首先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訂授課計劃,教學實施中采用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觀察組53人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敘事教學法。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最后發放調查問卷及對兩組學生問診及溝通能力進行考核并對成績進行分析。
2.3敘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首先確定敘事主題,實驗組53人每人都要以“健康”為主題,通過學生對自己身邊以及所見所聞與健康相關的任何話題都可以作為演講主題。在演講結束后學生分組做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及觀點進行總結,通過訪談、反思筆記、調查等形式與同學分享。在學期末時進行學生反饋。反饋通過座談會與問卷調查兩種形式實施。座談會學生自由發言,針對敘事教學的優勢和缺點以及改進之處進行討論。同時給53名同學發放問卷,針對敘事教學法對學生的幫助情況以及認可程度進行匿名調查。共發放53份,收回5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取α=0.05為顯著性檢驗水準, 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3 結果
3.1學生對敘事教學法實施效果的評價問卷結果
通過對問卷的整理分析,學生對各個項目評分較高(見表1),表示大部分學生對敘事教學法持肯定態度,主要體現在多數學生認為此項方法在調動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方面有很顯著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換位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知識,提高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是一種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
3.2學生問診及溝通能力進行考核成績結果(見表2)
通過問診及溝通能力的考核中,對照組54人中成績≥85分的人數為,優秀率為,在實驗組53人中成績≥85分的人數為,優秀率為,實驗組學生成績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生成績優秀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χ2=5.009, P<0.05)
4 討論
4.1 敘事教學法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敘事教學法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結果也證實,經過敘事教學法干預后,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較高。尤其在問診與患者溝通過程中更加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表達力,敏捷的思考力以及人文關懷的融入。
4.2 敘事教學法使課堂教學更關注教學體驗
敘事教學法使得教育不再只注重教育結果而更關注教育過程的本身,關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體驗,從而拓展了護理教育研究的方法和領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以及提高信息捕捉和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