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碩利 丁良喜
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所在,是擔負著社會主義建設使命的重要基礎。從現階段的教學現狀來看,其普遍存在學生主觀性不高、理論水平認知較差、思想傳導不扎實等客觀現象與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形成有效的學科改革是一種必然,也是具有時代緊迫性的根本要求。從這一角度出發,以“三進”為核心,探究如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的課堂建設之中迫在眉睫。本文以此為基本目標,在理清了其基本要求、意義的基礎上,從問題出發,探究其可行的具體融合路徑,希望為后續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依據。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未來中國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根本指導與方向引領。高校學生則是未來社會主義價值觀實現的主體。二者必須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將習近平思想落到實處,轉變為可持續的社會生產力。從這一角度來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具有較高的改革必要性與改革緊迫性。希望圍繞課程教學現狀中所存在的客觀問題,并緊密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與意義加以融合,進而形成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1 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對實際的課堂觀察來看,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存在一定的缺陷與問題。宏觀上表現為學生對于課堂及相關學習的主動性及自主性相對較差,微觀層面上則在于教師對于相關理論水平的認知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于思想的傳導存在不扎實的顯現。
就宏觀層面而言,學生普遍性的沒有對于思想政治學習的主觀動力,甚至在部分思想政治及哲學專業的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究其根本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思想政治課程中存在一定的思辨思維,與學生的傳統觀念或者是行為準則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使得學生在理解以及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存在一定的“不適用”認知;二是從相關教材以及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也與當下社會存在一定的理論“脫節”,尤其是集中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理論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存在“不適應當下社會”的錯誤認知,其更深層次的意義與作用很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受眾可以明確掌握的。三是從具體的教學過程來看,該課程也缺乏必要的多樣性建設,從而導致在教學方法上缺少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從而無法完成學生的興趣構建。
在微觀層面上來看,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于相關理論水平的認知以及具體教學過程的思想傳導兩方面問題。教師隊伍的學習相對比較松散。就一般情況而言,其理論研究與教學之間存在的相關性與聯系并不緊密,從而很難將研究的成果實際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而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層面上的理論理解相對薄弱。與此同時,針對教學的相關理論學習并沒有得到有限的重視,即使是在集體學習以及黨課教育上也沒有脫離一般員工或一般學生的基本范疇,對于實際的教學水平提升貢獻缺乏。在思想的傳導上主要指課堂的傳導效率以及學生的接納程度。其中課堂的傳導效率由于學生缺乏主動性以及課堂缺少有效的方法而顯得略有不足。在學生的接納程度上也同樣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很難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尤其是在理論指導行為上缺乏有效的實現路徑。從而形成“學生懂道理,但是輕言行”的客觀矛盾。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內涵與意義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不能夠完全歸于學生的“不努力”更多的應該從教師的自我提升以及教學改革實踐活動來找尋答案。事實上,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高校思政課堂相融合的必然性所在。
從這一角度來看,則有必要對其思想的內涵與具體的時代意義進行梳理。在其思想內涵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復雜的思想體系,是對全國社會發展及民族崛起的高度概括與準確引領。很難準確的用較小的篇幅來進行概括。但就其中所提出的特色社會主義的“三進”要求來看,其內涵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完成“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核心效果。其中進教材是完成思想宣傳的必要根本,只有通過教材的編撰才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形成對思想理解的規范性與標準線。對于思想而言,不能一人一個理解,一人一套做法。那將極大的限制了其社會價值的具體表達。進課堂則是教育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學生學習的路徑化建設。只有將完善的教材理論體系融合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夠使得學生有機會、有計劃、有標準的接觸到正確的思想解讀,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思想建設。進頭腦則是對于教學成果的客觀要求,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具體的理論、概念,尤其是思維方式及認知結構融入到學生自有的知識體系及行為標準之中,才能夠真正的發揮思想的核心作用,才能夠讓思想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中發揮應用的功效。
從上述的內涵角度來看,這一過程具有實質性的特殊意義。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進行總結。一是有助于思想的傳播,達到占領信仰高地的目的。意識形態決定了發展的基本方向,而教育是意識形態構建的根本環節。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信息高度發展的今日,基于網絡的各類信息充斥著學生群體的思維,其中不乏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正當思想。只有從本質上樹立有效的正確觀念,才能夠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而保障學生群體的思想健康;二是有助于思想的教學實踐,達到多樣性課堂建設的目的。在融合的過程中充分的借鑒,形成有效的構建體系,極大的豐富現有的課堂構建,從而形成更具有多樣性的教學體系,從本質上提高相關課程的吸引力;三是切實推動了思想的理論魅力,達到育人合力的目的。不僅要用理論指導理論,還要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得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利用理論自由分析生活現象與問題的根本能力,從而將思想融合落到實處。
3 “三進”思路與基本邏輯
從上文的內涵及意義建設上發現“三進”思想是習近平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建設的有效路徑,并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同時,在構建相關課程融合機制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融合的基本邏輯框架,才能夠在未來的具體融合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思路層面上可以發現,“三進”指導方針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其通過對于教材的完善來達到融合的基本要求,通過課程的融入來達到必要的方法性建設,通過教學目標的融合來達到合理科學檢驗教學效果的根本目的。可以這樣講,“三進”的融合方案不僅為下一步的具體融合提供了理論的指導,更是從具體的實現方式上提供了有效的路徑。該三位一體的融合思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也符合教學的一般性要求,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相反是可以直接執行的具體方案與路線圖。
在邏輯層面則重點強調其在不同過程中的實現方法。在不同的融合與進入的過程中要遵從客觀事實,做好如下三方面的規劃。首先,要建立問題導向思維。現有的教學體系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但并不是說現有的教學內容與方案就要完全的摒棄。相反,習近平新時代思想也是立足于舊有的理論基礎,對我黨的歷史奮斗及我國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刻思辨后所提出的思想精華。為此,要樹立問題導向意識,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保留原有的精髓,提出現存的糟粕,從而達到穩定的教學融合與極強的教學效果。其次,要緊跟中央要求,明確教學目標。以思想為根本,以中央的具體解讀及構建為導向,做到在理論上的上下一致,做到在實踐上的人本合一。只有如此才能夠做到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不跑偏”,才能夠讓學生學習并體會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最后,要以教學目標為根本,倒逼教學模式改革。以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為唯一的評價方式,要明確任何教學改革是為了取得應有的教學成果而服務的。切忌在教學改革與教學融合過程中的本末倒置行為,避免為了改革而改革,為了融合而融合。
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合策略
通過上文的研究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合的“三進”觀念的具體內容、意義以及后續應用的基本邏輯框架進行了梳理。下一步要按照必要的原則,針對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逐一的落實與實踐。具體而言,可以按照其實現的基本邏輯框架來進行,也可以從現階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來進行。從實際的教學出發,發現基礎、方法與目標是現階段急需改革的關鍵部分。抓住了主要矛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綱舉目張”的根本效果,從而綜合保障教學改革與思想融合的效果。具體到實際的應用中來,則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部分:
第一,基礎性應用。所謂的基礎性應用主要是指包括教材、教輔等在內的教學硬件設施條件。自十九大以來,相關的教材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更新,但是在速率與普及上依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續的融合應用過程中要做好基礎先行的基本模式。學校與一線教師要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身的研究區位優勢助推具有規范融合意義的教材誕生。尤其是在教材的具體應用層面上,要做好理論與案例的結合,做好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只有如此才能夠為教學中的多樣化教材、和規劃教材提供必要的依據。
第二,方法性應用。所謂的方法性應用主要是指教師要根據現有內容以及未來融合后的基礎性內容做好具體的教學方法更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且具有較高對應特征的教學方法。改變現階段“千人一面”的尷尬狀態,形成針對教師培訓、針對學生學習以及針對社會教育等多層次、多結構的綜合教學模式。要格外注意在教學中對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于綜合的教學方法、對于最新的教學科技的應用。廣泛的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理念綜合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目標性應用。所謂的目標性應用主要是指要針對思想的主要精神實質,結合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從應用、實踐、“進腦子”等方式上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正這里要格外的注意,“進腦子”并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能夠記住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重在理解。要將思想拆分好、揉碎后傳遞給學生,重點在于學生是否理解,學生是否認同,學生是否能夠主動踐行。只有樹立上述的目標,才能夠讓思想在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發揮實效。
5 總結
本文以“三進”為主要方式,探索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的基本方法與路徑。在具體研究中,首先探討了“三進”的具體內容及意義;其次,分析其在課程融合中基本要求與邏輯;最后,從教學改革實踐的視角分析課程融合的基本方式與方法。希望能夠為后續的相關實踐提供必要指導。
課題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2018年黨建課題青年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18DJQN050 ;江西省2018年民辦專項思政專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18NLSZ02。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