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效能感較低,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學習效能感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效能感的方法與措施,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效能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業(yè)成就,順利進入工作崗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近兩年,隨著招生制度的改革,單獨招生政策的出臺,進入高職院校的門檻越來越低,大部分學生進入校園以后,他們會發(fā)現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積極性不高,對學習沒有興趣,自我效能感較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效能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其提高學業(yè)成就,順利進入工作崗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 學習效能感概述
1.1 學習效能感的內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自我效能感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遇事能理智處理、樂于迎接應急情況的挑戰(zhàn)、能夠控制自暴自棄的想法,需要時能發(fā)揮智慧和技能,堅信自己通過努力能獲得成功。
學習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的表現,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和進行具體學習活動能力的一種預測。學習效能感體現了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一種自信和期望,是學生取得良好學業(yè)成就的前提和基礎,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2 影響學習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響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自身的成敗經驗。這個效能信息源對學習效能感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但成功經驗對效能期望的影響還要受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如果歸因于外部機遇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不會增強效能感,把失敗歸因于自我能力等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會降低效能感。因此,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替代經驗或模仿。即通過觀察他人的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產生的影響。如果看到一個跟自己情況非常相似的榜樣獲得了成功,將大大提升觀察者本人的自我效能感。
(3)言語勸說。他人的勸說或鼓勵,特別是老師、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較大,言語勸說應當有事實依據,切合實際,在直接經驗或替代性經驗基礎上進行勸說的效果會更好。
(4)情緒喚醒。當人們不為厭惡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但個體在面臨某項活動任務時的心身反應、強烈的激動情緒通常會妨礙行為的表現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5)情境條件。不同的環(huán)境提供給人們的信息是大不一樣的。家庭、學校、社會對自我效能感都會產生影響,幸福的家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會提升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其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強度就會降低。
2 高職學生學習效能感低的原因分析
(1)自信心缺乏。對于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在初高中階段學習基礎薄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高職學校后,由于大學的教學方式與高中時期有較大的差異,專業(yè)知識難度較大,新舊知識難以產生聯系,會出現對問題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低的情況,特別是對于部分偏遠農村的學生,在學習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也不一定取得好的成績。因此,上課不按時出勤,學習畏難情緒強,厭學情緒嚴重,對學習沒有自信心。
(2)主動性缺乏。在中學時期,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都是靠老師來督促完成,學習自覺性較差,在學習上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對學習缺乏熱情,有抵觸心理,進入大學以后,老師不再督促其學習,受網絡的影響,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3)成就感缺乏。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即使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也不會積極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找不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學習成績不理想,無效能感,導致學習效能感低。
(4)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缺乏正確引導。目前大學畢業(yè)生越來越多,社會競爭壓力較大。相對于本科生來講,高職學生學歷層次較低,受社會認可程度低,就業(yè)環(huán)境不理想,認為讀書不過是為了拿張文憑,畢業(yè)出來以后如果沒有家庭背景,學再多的知識對以后的就業(yè)也沒有多大作用,因此會陷入極大的厭學情緒中,學習效能感降低。
3 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效能感的途徑
自我效能感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而形成,因此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只要能培養(yǎng)其面對困難時能迎難而上的自信心,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那么就具有高效的學習效能感。
3.1 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成就感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很多學生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害怕困難和挑戰(zhàn),缺乏自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老師應在課堂中多積極鼓勵,引導其正確面對失敗,學會使用正確的歸因方式,失敗并非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和外界因素引起的,而是因為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要學會堅持不解。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幫助學生設定具體的合適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到成功;通過開展班會活動,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優(yōu)劣勢的分析,多多發(fā)揮學生優(yōu)勢,不斷挑戰(zhàn)自我,讓學生不斷積累成功的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3.2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并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能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教學風格風趣幽默,靈活地調整教學方式,對于高職學生來講,純理論的講解,很難讓他們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理解起來也有難度,在理論講解的同時應當切合實際結合案例講授,所引入的案例要既具有趣味性又貼合實際,通俗易懂。教師可根據課程要求開展多種活動,創(chuàng)設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如適當組織演講、PPT 展示、辯論賽、活動游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如此,對于學生來講,操作性的記憶比程序性記憶更為深刻,不容易忘記,可增加實訓比重,通過實際操作來激發(fā)學生參加學習的積極性。
3.3 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會有利于學習效能感的提升。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良好氛圍,樹立榜樣;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可在考核中設置實訓項目,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評比、考核,加強學生對平時知識積累、技能提升、動手操作、團隊合作等的重視,通過朋輩的鼓勵和替代性的經驗,會促使學生之間互為動力、互相幫助,提高彼此的學習效能感,促進整個班級的共同成長。
3.4 正確引導轉變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在學生進入學校之初,通過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yè)觀念,端正學習和就業(yè)態(tài)度,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從事不同的職業(yè),僅僅只是承擔的社會分工不同,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社會同樣需要大批專業(yè)技術型人才,很多時候待遇并不比本科畢業(yè)的學生低。開設就業(yè)指導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當前就業(yè)環(huán)境、關注用人單位人才標準,讓學生不僅認識到就業(yè)形勢的嚴峻,更促使學生用外界的職業(yè)需求與職業(yè)要求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讓專本業(yè)中已的優(yōu)秀學長回校進行鼓勵教育,只要學生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社會后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也就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