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其
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是現代化圖書館的管理理念,作為高校文獻資料聚集中心,高校圖書館肩負著傳播知識、繼承文化、開展教育的職能。高校圖書館志愿者可以維護讀者和圖書館間的關系,為讀者解決實際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意義,進而分別探究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服務的創新途徑。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公共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讀者提供資料檢索、突出借閱、信息查詢等個性化間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改善服務理念。對于高校圖書館志愿者來說,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參加志愿者活動,這不僅能夠緩解圖書館人力資源緊張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服務精神,這也符合新時期高校教育事業改革的理念。因此,不斷推動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和服務創新,對推動高校發展、提高學生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1 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的意義
1.1 優化圖書館人力資源配置
新時期下,高校圖書館不僅僅是資源收集和文獻聚集中心,同時也肩負著校園文化傳承、教書育人的責任,賦予了圖書館更多的責任。高校圖書館日常業務繁瑣,包括文獻建設部、借閱部、系統研究部、信息咨詢部等,再加上很多高校建立了分校區,提升了圖書館人力資源壓力。為了給在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需要不斷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這就讓圖書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變得更加重要。
而志愿者的加入,不僅豐富了圖書館的人力資源配置,還給圖書館日常經營管理帶來了新鮮血液。此外,圖書館本職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相對固定,志愿者是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師生的需求掌握更多,因此在服務上可以滿足師生需求。再者,志愿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優勢,掌握師生對文獻、資料的需求情況,為圖書館后續館藏建設、圖書采購提供決策依據。
1.2 有利于實現育人目標
從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當今社會更加需求綜合型人才,也就是有豐富的知識體系,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大學生在圖書館擔任志愿者工作時,一方面可以掌握高校圖書館各部門辦公流程和業務流程,除了增強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在組織規劃活動中鍛煉個人的為人處世、溝通能力,為自己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目標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在參加志愿者活動當中,大學生可以體會到無私奉獻、為人服務的樂趣,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學生價值,這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良好的回憶。
1.3 有利于搭建與讀者的平臺
做好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工作可以拉近圖書館和學生間的距離。志愿者既扮演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角色,同時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讀者。志愿者在雙重身份轉化當中,可以有效挖掘圖書館日常經營中的不足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改進思路,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由于志愿者是大學生,因此志愿者可以起到連接學生和圖書館的作用。針對圖書館各項服務提出意見和建議,完善借閱服務、加強文獻資源建設,這樣即可提現出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2 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措施
志愿者管理包含了志愿者規劃、人員招聘、培訓、監督、激勵5個方面,規范志愿者活動,讓志愿者有組織、有紀律的為師生服務。
2.1 志愿者規劃
圖書館需要結合志愿者規劃標準,做好招募計劃,這也是志愿者隊伍建設、培訓、管理、考評的前期工作。在志愿者招募當中,需要管理人員擬定一份招募計劃方案,確定志愿者招募的流程與內容,包括招募程序、任職條件、人數、工作內容、培訓內容、招募宣傳、工作時間、激勵制度等,這樣才能夠保障志愿者規劃的全面性。
2.2 招聘
招聘需要結合圖書館的實際需求進行,包括招聘人數、崗位、比例要求等,招聘可以借助校園廣播、官方網站、論壇、微信群、圖書館LED屏幕等。招聘志愿者時,需要注重志愿者綜合素養,要有奉獻精神、公益精神、品學兼優。還需要考慮到志愿者的興趣、能力、動力等方面。采用筆試加面試的選拔機制,保障志愿者的綜合素養,還需要重點考慮學生的專業、實習、離校等因素,避免志愿者斷層問題。通過考核的志愿者需要登記注冊,統一進行管理,根據志愿者的閑暇時間安排工作。
2.3 培訓
新招聘的志愿者對圖書館服務流程比較陌生,為了能夠快速掌握圖書館情況,明確志愿者的工作內容和標準,需要展開崗前培訓工作,重點培養志愿者的崗位知識和技能。志愿者基礎知識培訓包括服務流程、內容、工作理念、規章制度、借閱規則等。志愿者需要掌握書庫、流通流程以及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采編室等各項基本工作。培訓方式采用集中講座、教學示范、師徒制等形式,最快時間讓志愿者可以獨立進行工作,同時在志愿者服務中在職員工要多與其交流,認識到志愿者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給予積極建議,反之,在職員工也要積極采納志愿者的優秀意見和建議,營造良好的圖書館工作氛圍。
2.4 考核
考核工作可以讓志愿者認識到個人工作層面上的不足和優勢,還可以為骨干志愿者選拔提供有效依據。考核內容包括志愿者出勤、服務時間、服務態度、服務行為等作為標準,還需要考察志愿者基本知識是否扎實、服務是否專業、是否能夠讓讀者滿意等,通過在職人員和讀者回饋進行加減分,采用量化指標展開評價,對于不稱職、無故離崗、服務態度惡劣的志愿者取消其服務資格。
2.5 激勵
從本質上說,志愿者是不以回報為目的的崗位,因此激勵要以精神經歷為主,這樣才不會與“志愿”相沖突。可以授予志愿者稱號、獎章、增加學術評分等。首先,展開優秀志愿者評估活動,對優秀志愿者頒發證書,并召開表彰大會,在校園網、學校公示板上公開表揚;其次,讓志愿者考核評分、考核結果、日常表現等納入到入黨、學生骨干評定當中;最后,專門為志愿者提供學習場所,也就是自修區域。
3 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管理創新
3.1 針對性培訓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個性化培訓工作,結合志愿者專業特長、年齡、知識水平等展開針對性培訓,根據培訓結果確定志愿者崗位,充分發揮志愿者的優勢。如可以將不同專業志愿者安排到不同區域,工程專業負責工程建筑圖書專區等,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層次,志愿者在相應的專區中可以不斷累積知識,體現出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3.2 發揮志愿者團隊價值
圖書館的很多日常工作需要臨時聯系學生工作,如搬運圖書、打掃衛生等簡單服務,但是這些零碎的工作會導致志愿者流動性加大,隊伍缺乏穩定性,難以實現統一管理。所以通過公開招聘的方法,對志愿者進行層層篩選并展開專門培訓,讓最終留下的志愿者登記在冊,成為一個團隊,提升志愿者管理的規范性,所有志愿者工作都經過統一安排,從而發揮志愿者團隊的價值,更好的進行信息溝通與反饋。
3.3 優化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優化有助于穩定志愿者團隊,調動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激勵需要采用不同激勵手段,結合志愿者實際需求針對性進行激勵才能夠發揮效益。如部分志愿者為了方便查詢資料、部分志愿者為了增加工作閱歷等等,所以在激勵層面上也要采取多元化手段,因人而異。如志愿者為了更方便查詢資料,則可以給予志愿者更多閱讀時間等,根據不同情況發放不同獎勵,公開頒發優秀志愿者獎章,提升志愿者的自豪感,自身價值可以得到體現,從而帶來不同的激勵效果。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高校服務職能不斷提升,志愿者活動也愈加頻繁,促進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活動,讓學生成為志愿者之后有所收獲,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圖書館要認識到志愿者的作用,實現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創新,這對圖書館、學生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