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普及,在進行高校的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要求必須充分立足“互聯網+”的環境發展,合理引入“互聯網+”思想,實現智慧校園的合理構建。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能夠切實達成智慧校園建設的目標,并促使智慧校園為更好開展教育工作助力。針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來說,也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引入,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的校園建設目標。因此對于高校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來說,如何有效引入“互聯網+”思想,推動高校校園建設和互聯網技術的無邊界融合,成為目前在高校建設工作開展上必須關注和思考的內容。
1 關于“智慧校園”
所謂“智慧校園”,顧名思義指的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強調在進行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始終能夠立足學生為核心,重視校園文化以及校園氛圍的構建。從目前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來說,智慧校園實際上指的是實現技術、教育以及管理、服務融合發展的校園布局。通過智慧校園的構建,促使在進行校園文化的塑造上,能夠充分滿足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要求,促使教師能夠在智慧校園理念的驅動下,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實現智能化、信息化校園氛圍的營造。
從這個視角來說,實際上“智慧校園”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對當前校園建設提出的全新標準和要求。借助智慧校園的構建,還可以在校園內實現更為出色的網絡環境營造,讓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上,能夠充分結合學生需求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布局,提升教學工作的效益。此外智慧校園的構建,還有助于推動校企聯動,促使高校在教學工作開展上,能夠充分融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最終實現企業和高校雙贏的目標。而且在對智慧校園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還了解智慧校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模式,不斷縮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維差距,確保學生能夠按照教師思維方式學習各科目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高小學生現有學習水平。在提升高校各科目綜合教學質量的同時,以為我國教育行業良性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2 智慧校園建設的技術支持
為了充分達成智慧校園構建的目標,在進行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開展上,要求必須要充分立足當前互聯網發展現狀,重視多重技術的合理引入,通過技術的支持,推動高校在進行智慧校園構建的過程中,取得出色的建設成果。
2.1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在進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互聯網技術是基礎支撐。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為實現智慧校園構建奠定了技術基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誕生源于移動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二者的有效融合,為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在進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引入,能夠促使師生在校園中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信息獲取,并能夠展開良好的互動和交流。所以要想充分達成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目標,移動互聯網技術是基礎保障,也是基礎前提。
2.2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模式。所謂物聯網技術,指的是借助傳感技術的引入,通過傳感器布局進行預定范疇內環境的監控和檢測。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盡可能實現最大化的數據信息獲取。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引入,可以實現對校園內部各個角落的實時監控,為更好的保障學生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基礎。同時物聯網技術的引入,為實現智慧校園建設目標達成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基礎。通過物聯網技術引入,促使在進行智慧校園構建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更便捷、更高效的校園管理工作,確保智慧校園建設目標的高效達成。
2.3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也是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模式。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針對學生以及教師校園行動的軌跡進行分析,從而基于海量數據分析基礎上,進行用戶特征以及用戶習慣的挖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高效的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存在進行相應解決方案的制定。
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開展上,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引入,能夠促使智慧校園建設者更好的了解智慧校園的建設情況,并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針對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出及時、合理的分析,在數據分析基礎上,結合校園內教師以及學生的需求進行相應改進方案的制定。應該說,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的引入可以更好的實現智慧校園管理以及相應決策的制定,為推動智慧校園建設目標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和保障。
2.4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技術的誕生源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結合云計算技術的特點來說,最突出的表現是通用性、虛擬性以及可擴展性等,同時可以結合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服務的提供。結合智慧校園的建設需求,通過合理的進行云計算技術引入,能夠充分的實現針對性服務模式的提供,促使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可以實現服務水平以及服務效果的不斷改善。除此之外,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還能保證教師對高校各科目綜合教學模式實施優化處理,并按照學生心理需求和其他方面因素調整現有教學模式,使得高校學生在短時間內融入相應教學氛圍當中,這對于調整高校教育智慧化水平和綜合教學模式等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高校教育產生新的要求,則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向高校管理人員表達各類想法,高校管理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生對智慧校園建設的看法,繼而推進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順利開展。
3 “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內容
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背景,在進行智慧校園構建的實現上,要綜合不同技術的合理引入,充分立足學生以及教師需求視角,合理進行智慧校園建設方案的制定。通過高效的建設方案布局,促使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能夠充分達成預期的校園建設和布局目標。
3.1 實現統一的架構系統布局,實現智慧教育
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上,首先是要實現統一的架構系統布局,借助統一架構布局設計,充分為智慧教育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和支持。
第一步要實現數字校園的構建。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的進行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的引入,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背景,合理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從而促使在進行校園建設的過程中,達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園內部環境營造。在進行智慧校園構建上,模型的構建涵蓋了感知層、網絡層、數據層、應用層、服務層、信息標準與規范體系及運行維護與安全體系等。通過不同分層合理引入,確保智慧校園建設目標高效達成。
其次借助相應的系統架構布局,在進行智慧校園布局上,能夠更好的立足既有結構實現教育資源的智慧化運用。比如進行資源互聯、實現電子書包,同時也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異質分組等。借助統一機構的布局,促使在進行教學活動開展上,能夠始終圍繞學生為核心,基于智慧校園系統布局,實現智慧人才培養。
3.2 一站式服務需求的滿足,實現智慧科研
通過智慧校園的構建,有助于達成教學一體化需求,并為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最終確保在高校校園中能夠實現智慧科研活動開展。
通過智慧校園系統的構建,促使教師在進行科教學科研活動開展上,可以借助一體化平臺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并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基于既有的智慧校園平臺進行科研趨勢的跟蹤,并不斷進行最新研究成果的添加。此外借助智慧校園平臺,還可以為教師進行相應科研活動開展提供必要的團隊伙伴推進,促使在進行教學科研活動開展上,盡可能做到協同合作、相互支持。
3.3 契合教學應用的需求,實現智慧管理
在當前的智慧校園布局上,還可以促使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以及教學管理上,充分立足教學實踐以及學生需求,基于智慧校園實現校園智慧管理的目標。而且當前我國各個高校在進行智慧校園建設時還需要在其中考慮教學應用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智慧校園與高校教育要求相互銜接的目標,這對于提升高校綜合教育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在創設智慧校園時,還需要考慮互聯網+與智慧校園之間的關聯性,有效處理高校各科目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充分彰顯互聯網+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效果,借以保證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構建,不僅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日常教學管理,同時基于平臺使用,還可以更好的實現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針對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和教師展開實時的交流和互動。同時結合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教師也可以借助平臺進行學生作業的布置,這對于提升教學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積極價值。
另外,借助智慧校園平臺,促使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開展上,能夠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定位和監控,盡可能實現學生在校行為的實時監管,從而促使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開展上,能夠充分實現智慧化管理。在通過互聯網+技術對高校學生日常學習狀態實施有效監督的過程中,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縮小學生與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之間的差距,確保高校學生能夠按照教師智慧指導模式學習各項知識點,繼而降低高校各科目綜合教學難度,以推進我國教育行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
4 結語
通過智慧校園的構建,促使在校園中可以實現移動網絡的全面覆蓋,基于網絡使用,幫助學生和學校、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以及教師和學校、教師和教師間實現無縫溝通和交流,實現一體化校園教學氛圍的營造,推動高校實現教學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