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謝祖鋒 高瑛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程之一,根據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要求,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出現的問題,在分析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提出將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實現高效課堂、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改進考核考查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法,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一流環境工程類專業人才。
伴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掌握除漢語外的多個語種(尤其是英語)變得尤為重要。經調查統計表明,目前世界上科技文獻資料均大多數采用英語出版,而國際學術會議的工作語言也以英語為主。環境問題日益全球化,想了解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掌握先進的技術對英語水平就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現狀進行研究,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增強學生英語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一流環境工程類專業人才具有重大的意義。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我校環境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程之一,其目的是提高學生正確、快速地閱讀英語科技文獻能力,把學生學到的基礎英語進行專業化強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明顯存在著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英語基礎差
對大多數工科學生來說,對英語的學習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由于自身英語水平不高,因此在學習此課程過程中會產生恐懼心理,害怕老師提問、害怕上課過程中老師要求用英語交流,導致教學成效低下。
2.2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一方面,做為基礎選修課,學校安排的教學課時少、課程學分少,不足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程度,因此很多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不上心;另一方面,智能電子設備的誘惑力太大,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做“低頭族”,沉浸在網絡游戲中,對上課沒有興趣。
2.3 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專業英語的教學對教師能力水平要求較高,既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又需要良好的英語水平。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英語教師都是由本專業老師擔任,大多數老師的在專業知識領域的研究水平較高,但是對專業英語的教學經驗不足,導致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下降。很多高校老師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不夠重視,教學方式仍舊停留在傳統的由對單詞講解、全文翻譯和重點語法的分析等,與基礎英語教學方式大同小異,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考核形式單一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強化學生基礎英語水平的學科,其考核方式應“多樣化”。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高校對此課程的考核以開卷筆試為主,這種考核方式會降低學生對此課程投入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這種僅依靠期末卷面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片面,而且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將老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老師更多的擔任引導角色,實現由老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轉到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轉變,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同時,增加互動環節、小組討論,學生授課、老師答疑等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圖片、視頻、音頻等教學材料,以此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1 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傳統教學的模式是一種以老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注重知識灌輸的單一教學手段很難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優秀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彌補教師自身經驗不足,完善教學結構。在課堂上播放與環境相關的英語音頻、視頻資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適度使用”,不能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而過分的追求快節奏;多媒體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互動,因此教師應將重點進行板書并詳細分析,增加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認識與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2 實現高效課堂
英語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中的學習,即對單詞的認識、對句子和文章的理解,而是應該融入到實際中。因此,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以分組的形式,搜集環境方面的相關熱點資料,制作PPT,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老師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并對所講內容進行隨機提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身份進行了互換,強調了學生在課下的自主學習,教師則主要負責課堂討論的引導和組織,并解答學生學習的難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擴寬學生的眼界,增加對專業問題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3 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
在網絡飛速發展、大數據爆炸增長的形勢下,信息化教學資源在高等教育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設計合理的“任務”,將英語語言知識和實際案例融合到任務中,鼓勵學習者主動參與,使學習過程始終圍繞任務的探究和解決展開運用。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渠道,同時有利于老師的管理。
3.3.1 充分利用教學APP
目前大學生對電子智能設備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使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挑選方便、好用的教學APP,例如藍墨云班課、網易公開課等。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移動教學助手APP,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可以利用線上點名簽到、隨機點名互動等方式,增加課堂的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可以將網易公開課上的優秀課分享給學生,有些重難點知識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及時消化,課下利用網易公開課進行線上學習,達到對知識深層理解、掌握的效果。
3.3.2 開發線上互動交流平臺
為方便學生在課下學習過程中,遇到問
題能及時得到解答,同時讓學生將電子設備運用到合理的地方,教師可以開發個人《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微信公眾號,建立QQ聊天群等交流互動平臺。
3.4 改進考核考查方式
考核過程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評估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考核不僅要反映學生學習效率,對課本內容的掌握情況,更要突出學生的實際運用水平。因此可以減少期末考試的分值比例,依據出勤率、課堂回答問題情況、PPT制作精美程度增加平時成績比例。實際運用水平的考核,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本專業相關的文獻,截取部分內容進行翻譯,或者選擇專業相關話題,自己寫一篇英語小論文。通過這種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將基礎英語知識專業化的程度,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勝于一張取得一百分的試卷。
3.5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由學校成立培訓班,對各專業擔任專業
英語授課任務的教師進行培訓,傳授授課經驗,甚至選派專業教師出國進修或者引進國外留學人員甚至外籍教師等,增強老師的重視程度,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保障專業英語課程的高效進行。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已經成為專業人士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的國際性交流工具之一。因此,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適應學生將來從事實際工作和專業英語的需要。通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改進考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法對專業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探究,為專業英語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方式,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一流環境工程類專業人才為目標。
基金支持:延安大學2017年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項科研計劃(重點項目),改進招生宣傳辦法 穩定并擴大招生規模路徑探討,YDJZ2017-06。
通訊作者:高瑛
(作者單位:1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2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