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波 趙金晶 袁家蘭
本文分析了我國高職院校目前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存在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積極、老師教學觀念老舊、考核方式不理想的問題。針對這一費時、低效的現狀,提出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依托以藍墨云班課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顆粒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利用該平臺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平臺具備客觀記錄學生學習軌跡的優勢,使過程性考核更加科學合理,進而優化考核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學習能力。
隨著科技與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當今社會已進入高度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教學也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學校有1500萬所,這一數字已超過美國。信息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更加自主的學習機會,也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的有效轉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與學習效率。
1.1學生英語學習特點
1.1.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高職學生生源情況復雜,有少部分學生是經過高考的高中畢業生,他們有著系統的學習經歷,但是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絕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偏低,并未達到及格分數;有一部分學生是職業高中升學來的,他們在以往的學習中以職業技能課程為主,英語接觸的很少,甚至沒有開設英語課,英語知識相當匱乏,基礎薄弱;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中途輟學,并未在學校學習,英語的學習更是無從談起,英語水平更是堪憂。所以,生源多元化,英語基礎薄弱是現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
1.1.2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不積極
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沒有參加過高考,對學習持有應付的心態。近幾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不僅公共課如此,專業課也不例外。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坐在第一、二排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持積極態度且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坐在中間第三到第五排的學生,基本上是對學習持積極態度,但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興趣欠缺;坐在最后幾排的學生,是對任何學科都不感興趣,但考慮到平時出勤考核成績,不得不來上課。上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玩手機或睡覺的學生,老師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維持課堂紀律,既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教師英語教學的局限性
1.2.1教學方法與手段不適應生源現狀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的變化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我們不僅要意識到生源特點的變化,還要不斷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
為了客觀了解英語教學的課堂現狀,我們隨機抽取了我校4個專業的32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37.9%的學生對上課方式感到較滿意,40.9%的學生認為一般。多數教師無法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堂灌”、“填鴨式”課堂教學使得教師教起來辛苦, 學生學起來吃力, 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2考核方式不理想
隨著生源主體的多元化,英語基礎的參差不齊,傳統的一張考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英語教學的需要。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認為高職英語教學評價形式過于單一,把期末考試作為評價學生英語學業成績主要手段,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評價,學生主體意識無法體現,學生評價能力得不到提高。
2.1教學資源顆粒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藍墨云班課是近幾年各高校利用較為普遍的信息化教學平臺,該平臺為高校各學科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對于英語教學與學習而言,藍墨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改善目前費時、低效的教學現狀,使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現了“無縫對接”,提升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
藍墨云班課具有較完善的資源上傳與監督檢驗體系。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多數學生很難完成,一是因為學生不知道預習的重點是什么,二是因為老師無法檢查到所有的學生,他們都會抱著僥幸的心理,三是覺得大家都不預習,法不責眾。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們很無奈,因為沒有一個有效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采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后,這個難題迎刃而解。老師課前可以將下節課要講的知識點顆粒化,以資源的方式上傳到班課資源中,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而且知識點呈現的方式也是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此外,老師針對每個知識點都可以設置相關的檢測習題,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沒有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了解學生哪些知識點掌握地好,哪些知識點掌握地不好,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中,Unit 5的單元主題是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該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與天氣表達相關的單詞、短語及句型。上課前,老師從單詞入手,將描述天氣的常見詞匯及讀音,編輯成文件上傳到班課資源中,并設置單詞測試活動,定時發布,定時結束,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并在網上搜索有關天氣討論的情景小視頻,長度在5分鐘以內,經過調查,高職學生觀看視頻的的長度極限值為5分鐘,并針對視頻內容,設置上下句問答檢測題,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自己寫,活動結束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自己掌握。這樣,學生就可以“有備而來”,使教學有的放矢,課堂教學的效率顯著提高。
2.2活動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為老師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包括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答疑討論等,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活動形式,隨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Unit 5的教學任務之一是學習篇標題為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的文章,文章討論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從細微處做到保護環境,由于文章主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學生對此話題也比較熟悉,所以在文章導入時,老師在云班課中設置了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的頭腦風暴活動,而且每個答案設置2個經驗值,學生非常踴躍地參加活動,有的基礎不好的學生,會到網上搜索,找到相關話題,并將答案歸納總結,發布到班課中,雖然這不是他們的原創,但是我們成功地將玩手機游戲的學生的注意力從游戲轉到了課堂,把交頭接耳說話的學生討論的話題從無關的閑聊轉到了英語學習上,睡覺的學生為了經驗值,也參與進來,改變了以往上課的現狀,為了使學生將知識內化,老師可以總結一下學生上傳的答案,并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然后老師在班課中設置搶答活動,英譯漢,翻譯老師給出的漢語,這樣學生就完成了從學習資料搜集整理到知識內化的過程。
2.3客觀記錄學生學習軌跡,優化考核方式
長期以來,高校一直提倡并進行了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一線教師也在不斷嘗試,逐漸加大了過程性考核的比重,但是老師們在記錄各項平時成績時,非常的麻煩,且長久保留也有一定的難度,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無法了解自己與別的同學的差距,也就對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并不清楚。
但是在藍墨云班課中,學生的所有表現都會呈現出一個網狀圖,例如,簽到、課堂回答問題、課前資源學習、作業完成情況等,老師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每個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了解他們哪方面做得比較好,哪方面需要加強,并且隨時在班課中進行提醒,使英語教學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學生參加每項活動都會形成學習軌跡,獲取相應的經驗值,通過藍墨學習平臺,他們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在哪方面被落下,自己還有那些學習任務沒有完成以及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因此,藍墨給了老師一個客觀記錄學生平時學習軌跡的平臺,也給了學生一個及時了解自我學習狀況的途徑,這種過程考核的呈現形式便于老師管理,也便于學生接受,優化了考核的方式。
進入21世紀,我們進入了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必須適應時代發展,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理念,利用信息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藍墨云班課作為信息化教學領域被廣泛應用的教學平臺,給英語教學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教學與管理服務,有利于我們改善目前英語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優化考核方式,為社會的發展輸出具備一定英語應用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課題名稱: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2018年度信息化課程建設項目:《大學英語視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