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
當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給大學生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不僅僅可以在教學模式上達到很大的改善,而且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普遍,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和學習能力。利用"互聯網+"所帶來的現代化技術,教師可以更加順利的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形成"慕課+微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本文對此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1.1 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挑戰
隨著慕課、網易云課堂等不斷興起,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吸取知識而不單單通過教師單方面教授。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是根據書本內容,死板地進行教授,一字一句地翻譯和講解,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明顯不符合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開展英語學習,也能從多方位獲取資料,從而突破課本學習的內容。
1.2 對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的挑戰
大學英語學習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背景下能夠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第一手學習資料,使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而是延伸到各個方面。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使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而變成學生思辨、答疑、合作探究的場所,既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
1.3 對教師傳統角色的挑戰
傳統中對教師的定義是“傳道受業解惑”,更多的是知識的講解者和傳遞者。而互聯網時代的,教師更多的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主要作用在于解答疑惑。在需要時,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與學生不限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在第一時間解決疑惑,幫助和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2.1 缺乏充足的網絡資源
雖然我國在網絡教學資源中有資金扶持,但是網絡教學資源還不能夠完全滿足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國家投入的資金和設備較多,但是存在教學內容與資源不匹配的現象。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內容相對落后,模仿居多。甚至還有部分高校雖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英語資源建設,但是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的發展目標,導致各高校間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降低資源整合的效率。
2.2 專業教師資源匱乏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發生改變,要求教師在創新教學的同時,還要理解和掌握現代科技技術,開發有利于學生進行多媒體學習的方式方法。但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或是其他網絡教學大多是由本高校的任課教師兼任,缺乏網絡英語教學的專業人才。因此,高校英語網絡教學如何借助互聯網進行高效的學習,并利用創新技術與教學方式結合,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學習教師與學生面臨的主要挑戰。
2.3 教學觀念傳統
當前,大部分院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依舊利用傳統陳舊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真正發揮互聯網英語教學的作用。互聯網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教學方式進行更換,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3.1 創新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創新教學模式,以此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教師在準備課件時,可以將英語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制作成15~20分鐘的短片。視頻內容要有趣、精簡,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在選擇或制作課件時,必須要提高短片的娛樂性,可以在視頻短片中融入音樂、動畫或故事的形式,以此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高校資源共享平臺,聯系本校或非本校的同學進行英語交流,還可以聯系英語專業的同學或英語為母語的交換生進行交流,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與聽力能力。
3.2 確定學生的教學中心地位
首先,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其次,教師要將課堂適當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起到輔助作用,并能夠充分認識到師生平等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大學英語的開放性、民主性與公平性。最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完全摒棄傳統課堂“一言堂”的模式,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自學與獨立思考的時間。在“互聯網+”的英語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充當輔助的角色,針對英語能力與英語基礎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用的教學方式,針對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要以提高英語基礎為原則,明確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幫助并引導學生高效地學習,不能強行讓學生接受自身能力不能承受的難點知識。對于英語基礎較高或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要挖掘學生的英語潛能,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在第一時間給予引導。
3.3 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高校要為學生創建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保證英語教學的質量。利用互聯網創建教學同步功能,使學生不論身處何處,都能進行英語學習。只要有移動WiFi,學生就可以通過手機或互聯網進行免費學習。伴隨網絡教學平臺的不斷發展與優化,網絡英語知識資源庫日益豐富。學生可以通過資源庫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英語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知識檢測,及時了解的自身的不足。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將資源再現傳輸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高校還要創建測試功能板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完英語知識后,可以借助此平臺對自身英語水平與知識進行檢測。學生通過自行檢測系統了解自身的不足及學習過程中的漏洞。
3.4 整合教學資源
云計算等技術在高校英語應用過程中使得高校教學云平臺得以廣泛搭建,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力量的參與將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得到豐富和延展。在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取教學資源的主要途徑是依靠教師的講解,教科書、輔導書以及隨堂練習,這種方式限制了英語學習的主動探索性,且不符合“互聯網+”時代尤其是教學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對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而網絡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催生了高校個性化英語資源庫的建立,讓許多原本獨立存在的影音資料、經典美文、優秀案例等整合為聽、說、讀、寫、譯等教學、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網站的相關鏈接,便可獲取很多有利于自身學習需要的優質資源。
3.5 不斷拓展教學路徑
作為信息技術使用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教師要對有效數據資源和有價值的學習軟件進行甄別和篩選,選擇出既要符合學生現階段認知水平,又要對進一步知識構建有所助益和提升的資源和軟件加以應用和推廣。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引入網絡系統閱讀和網絡分享式寫作等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習興趣。教材體系建設也應隨著網絡技術的支持而有所革新。以新技術的應用為突破口逐步推進“實體教材+網絡資源+微信分享+App智能點對點服務”的全方位教材新模式,既能夠豐富教學資源與方法,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
3.6 轉變教學職能
在互聯網環境下,學習者有相對的自主權,可選擇的學習內容也比較寬泛,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職能,以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領域的應用,則是英語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內容。高校教師既要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引領者和探索者,又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學生使用相關技術,并營造良好的環境深入推進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將網絡授課與網絡自主學習真正變為高校英語教學的主流形式,讓教師從傳統的講授者轉變為“知識傳授+渠道拓展+效果反饋”的角色。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互聯網+”背景下,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應注重教學中的全面培養,以教育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切實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展開探討與分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學生接受更加高品質的英語教學,便于日后的生活與學習中應用所學知識完成更多工作。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