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征信業務非現場監管,目前主要是指基層人民銀行通過收集各金融機構征信業務相關活動和風險狀況的報表數據、經營管理情況及其他內外部資料,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狀況和合規情況進行分析,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實現對征信業務合規情況的持續監控和動態分析。通過加強非現場監管,可提高監管的覆蓋面和及時性,降低監管成本,將風險防范關口前移,提高監管效率。但目前基層央行征信業務非現場監管尚處在起步階段,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與現場檢查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形成一個監管整體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一、基層央行征信業務非現場監管的現狀
一是建立各機構備案制度。要求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將業務范圍、組織架構、高管信息、信用信息系統情況、內控制度等資料在人民銀行進行備案。二是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初步建立。建設了征信管理監測系統,具有機構及人員信息管理、約談、檢查及獎罰信息管理,投訴及訴訟等征信維權管理、報表管理等功能。三是非現場監管考核系統初步形成。內容包括:內控機制、人員及用戶管理、業務合規操作、信息安全與技術保障、重點工作落實等方面。在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嘗試非現場監管模式、維護金融穩定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
二、面臨的現實問題
1.缺乏統一制度和標準制約了非現場監管效能發揮。目前,人民銀行尚未建立統一全面的征信非現場監管制度、規范的總體要求、完備流程及具體操作辦法等。
2.監管意識不到位“梗阻”了非現場監管目標實現。一是監管方式屬于事后監管,過程監管缺失,無法對接入機構整個征信業務流程進行監測。二是目前征信非現場監管內容側重合規性監管,對于在查詢授權程序、不良信息告知、數據上報等易發生風險的業務環節,存在監管意識不夠、監管力度不足問題。三是在對接入機構監管方面,基層央行征信非現場監管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視,產生監管真空。
3.系統功能不健全造成非現場監管資源浪費、效率低下。一是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功能不完善。二是缺乏完備的信息采集指標體系。三是信息的后續處理機制不健全。
4.收集的信息質量不能滿足非現場監管需求。征信非現場監管采集信息的渠道包括被監管對象自身報送,目前缺乏對被監管對象非現場監管信息報送的獎懲機制,導致某些機構報送信息及時性、準確性難以保證,尤其是基層央行要求被監管對象主動報送自身違規情況的信息,存在隱瞞或者干脆不報現象。另外,根據相關制度,重大事項發生當天必須向當地人民銀行報備,在實際工作中,接入機構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及時向人民銀行進行報告,影響了征信非現場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5.監管手段落后無法適應互聯網征信的發展。虛擬化的信息搜索整合、數據庫的生成及跨地域經營是互聯網征信的基本特征。
三、優化對策與建議
1.制定統一的非現場監管內容和較完善的規程制度。人民銀行總行在《征信合規管理遠程培訓》課程中提出,征信非現場監管有5項內容:內控制度制定及備案;從業人員培訓;業務綜合評價;業務情況統計與報告;日常監測分析。依據統一的監管內容,建議制定三類制度體系,一是信息收集制度,完善現有備案制度,建立信息采集程序及標準,擴充信息采集渠道;二是數據分析評估制度,詳細規范數據分析評估整體流程及工作方法,通過科學的數據評估模型,實現對被監管對象的綜合考量與分級評估;三是后續跟蹤處理制度,規范非現場監管評估結果的后續處理程序,明確依據評估結果對各類機構分級管理的標準。
2.用新思想武裝監管理念,充分發揮非現場監管效能。為了提升征信風險防控意識,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必須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建議采取以下對策:一是突破合規監管固化模式嵌入風險監管,注重對風險的早期識別、預警和控制,將監管內容擴充到事前和事中,實現對接入機構的全面監管及風險排查。二是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高度關注各類機構的執業行為,由機構監管轉向行為監管。三是下放基層央行對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部分管理權限,使其對接入機構的用戶管理、用戶查詢數量及異議問題投訴情況能夠進行查詢統計,及時發現接入機構的風險并督促糾正。
3.加強非現場監管系統建設,科學設置監管指標體系。一是建立功能完善征信非現場監管系統,應具備機構備案管理、信息采集、監督檢查、維權處理、統計分析、預警監測等功能。二是建立完整的信息采集指標體系,突出對當前與歷史數據的收集。三是建立科學的評估及應用模型,完善非現場監管評估與預警體系,加強對采集信息的分析利用。
4.建立非現場監管激勵約束機制。針對被監管機構出臺相關的獎懲制度,尤其要增加相關的懲戒措施,如暫停業務開展、提高查詢收費標準等,以此保證各類機構提高數據報送質量。同時要建立非現場監管責任追究制度。
5.以技術創新推動非現場監管方式轉變。一是建立協同監管機制。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定期收集整理分析互聯網征信機構的各類業務活動,全方位持續監測其風險狀況。二是明確互聯網征信機構在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異議處理等方面的職責。三是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入征信監管隊伍,加強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應用力度,以新技術手段推動非現場監管方式轉變。
參考文獻:
[1]苑婷婷.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接入機構非現場監管路徑研究[J].征信,2015(7):30-32.
[2]楊巖,許小雨.基層人民銀行征信業務非現場監管模式研究[J].征信,2018(5):33-3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五臺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