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亮
摘要:通過研究浙江省金華市交通、旅游、醫療、金融等領域的語言景觀發現,該區域語言景觀總體規范,體現出了應有的語言國際化水平。但是,一些語言景觀在書寫及外譯方面還存在一地多名、一名多譯、中式英語及語用失誤和拼寫錯誤問題。唯有完善語言景觀書寫、翻譯法規和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才能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
關鍵詞:語言景觀 書寫 翻譯 規范
中圖分類號:H0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73-03
語言景觀(linguistic landscape)這一概念首先由Landry和Bourhis(1997)提出,特定區域的地名、街名、公共路牌、廣告牌、商鋪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的公共標牌之上的語言共同組成該區域的語言景觀。近年來,語言景觀研究逐漸成為應用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領域最為新穎和熱門的研究話題之一。2006年,《國際多語言雜志》推出了城市語言景觀研究專輯。2015年,著名的John Benjamins出版集團推出了《語言景觀國際期刊》。國內語言景觀研究,一方面著重考察其認識論基礎、分析維度和理論構建情況(如尚國文,趙守輝,2014;徐茗,盧松,2015);另一方面是針對特定區域或者城市開展具體實證研究(如田飛洋,張維佳,2014;巫喜麗,戰菊,劉曉波,2017)。同時,一些學者也開始呼吁政府急需加強對語言景觀的管理和建設(如王輝,2018)。語言景觀研究的核心對象是公共領域中的書面語言呈現問題。語言景觀研究通常將語料分為兩類:一是自上而下的標牌,即政府設立的代表政府立場和行為的標牌,如路標、街名、交通指示牌或旅游景區標牌等,也稱為官方標牌;二是自下而上的標牌,即私人或企業以傳播商業信息為目的所設立的標牌,如店名、廣告牌、海報等,也稱為非官方標牌(尚國文,趙守輝,2014)。語言景觀是一個地區的重要象征符號,可以展示所屬區域的社會文化語境(Ben-Rafael et al,2006)。Spolsky(2009)強調語言景觀研究是考察一個城市社會語言生態的好方法。
語言景觀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與公眾溝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承載著特定的交際意圖和明確的交際目的,具有提示、指示、限制、強制等功能。語言景觀的變遷與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特定城市的語言景觀體現了其語言文化風貌,構成了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化和中國快速城鎮化背景下,中國城市國際化速度加快,對語言使用的地理過程和城市語言景觀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金華致力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第十三屆亞運會金華賽區建設,打造“三條廊道”和建設浙江第四大都市圈等。作為體現城市文化品位和國際化窗口的語言景觀,不僅是金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符號化表征,而且能夠反映金華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印象。因而,對語言景觀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金華地區語言使用的實際狀況及語言意識形態,為規范語言使用和改善城市語言文化傳播提供依據。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首先,課題組圍繞金華市區的街道名稱、公共路牌、公共指示牌進行了語言景觀的數據采集。按照每一個單獨的標牌為一個語料的原則,在2019年4月和5月通過數碼拍照的方式,在剔除重復標牌后總計獲得有效圖片461張。采樣范圍涵蓋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侍王府為代表的婺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以國家4A級金華山雙龍洞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區、以金華國際茶花園和婺州公園為代表的城市園林、以金華高鐵站為代表的交通樞紐、以金華地區中心醫院為代表的醫療機構、以中國郵政為代表的郵遞系統、以農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系統,以及市區主要道路和街道。其次,在針對文本進行定性分析的同時,還就語言景觀中的英文文本向外籍專家及留學生進行了訪談。
二、調查結果
雖然語言景觀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類,但是從影響城市形象傳播的顯著性視角來看,官方標牌更能體現特定區域的語言景觀特征。因此,本文研究對象主要圍繞“自上而下”的語言景觀的總體特征、規范性及英譯問題展開,為改善城市語言景觀提供參考。
(一)語碼類型特征
通過對自建語料庫的分析發現,金華市語言景觀總共涉及漢語、英語、日語和韓語四種語言。以一個標牌上出現一種語言則被視為單語標牌,兩種語言為雙語標牌,三種及三種以上語言為多語標牌的標準(Lai,2013),多語標牌數量為39個。其中,三語的13個,在標牌上按照從高到低和從左到右(部分標牌上英語和韓語在漢語下方同行左右書寫或在漢語后方合并一行上下書寫)依次呈現為漢語、英語和韓語的順序特點。四語標牌26個,均為從上到下排列:漢語、英語、日語和韓語。總體而言,單語標牌均為漢語,未出現單獨外語的情況;雙語標牌均為英漢對照,未出現漢韓對照或者漢日對照的情況。可以看出,金華語言景觀在外語上選擇了作為全球強勢語言的英語和鄰國的強勢語言日語和韓語。
從標牌語用功能的角度來分析發現,語料庫中用以表達禁止和勸導的公共標示語標牌主要為漢英對照的雙語標牌,僅有2個標牌中出現了韓語;禁止和勸導文本中未出現日語。所以,日語和韓語主要是用于名稱和介紹,發揮信息說明功能,以免造成兩國人民的誤解。相比13個中英韓三語標牌,26個中英日韓多語標牌某種程度上卻反映出日語比韓語在金華具有更高的社會文化地位。而把英語廣泛作為表達禁止和勸導的外部語言從另一個角度恰好說明英語作為全球最為通用的外語這一共識和印象深入人心。
(二)書寫規范狀況
金華市語言景觀中的書寫規范問題主要反映在街名、路名及地名指示牌上的英語文本中。一方面是作為通名的“街(street)”及“路(road)”的書寫方式,另一方面是作為專名的羅馬字母的書寫方式。同時,也涉及方向詞和通名之間的先后順序問題。語料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專名、通名及方向詞皆大寫,如“FENGTING W.RD.(豐亭西路)”“JIEFANG E.RD(解放東路)”“MING YUE ST(明月街)”等;專名及通名首字母大寫、方向詞大寫,如“Renmin Rd.(W)(人民西路)”“Hui xi St.(回溪街)”等;專名每個字音首字母、通名首字母及方向詞大寫,如“Er Huan Rd.(N)(二環北路)”“Yu Quan Rd.(W)(玉泉西路)”等。可以看出,專名和通名不僅在采用大小寫書寫方面不統一,而且在專名內字音是否需要連寫方面認識也不一致。研究還發現,同一街名、路名的英語書寫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如“解放東路”存在“Jie fang Rd.(E)”“JIE FANG E.RD.”及“JIEFANG E.RD”三種書寫方式。此外,在漢字和羅馬字母對照的指示牌中也存在書寫原則統一問題,如“HUANGCHENG XILU(環城西路)”與“Ying Bin Da Dao(迎賓大道)”就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做法。
根據《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的規定,由專名和通名構成的街道名稱原則上專名和通名分寫,分寫時不能把同一個詞分開。因此,眾多為了拼音和漢字上下對應(對齊)把拼字分開書寫的做法是不合乎規范的。在公共標牌上采用羅馬字母書寫地名本質上講并不是為了給漢字注音,因而沒有必要完全采用“字”和“音”上下位置完全對應。雖然地名不能單純使用羅馬字母來標注,而需置于漢字名下下方來共同使用,但是羅馬字母標注的地名也具有相應的整體性和規則性。參照針對全國多個省市已經頒布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譯寫的標準、規范或者指南的研究(邢杰,2013),道路名稱在專名連寫的前提下,有專名、通名全部字母大寫和專名、通名首字母大寫兩種做法;在方向詞上,也存在“方向詞+通名”和“通名+方向詞”兩種寫法。參照而言,金華市道路名稱書寫不論采取哪種做法,都應該有統一的規范標準。因而,如“解放東路”應當為“JIEFANG ROAD EAST”,“豐亭西路”應為“Fengting West Road”以及“迎賓大道”應當為“YINGBIN DADAO”。但是,訪談發現英美國家的道路、街道名稱標牌主要還是以大寫形式書寫,并且通名一般也使用全稱,而不縮寫。另外,調查發現金華市語言景觀文本中還存在漢字、英文單詞及拼音書寫錯誤的現象;如多處“Volunteer”(志愿者)寫成了“Vollinteer”,“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Belongs”中的“Belongs”應為“Belongings”,“攔路井”被寫成“欄路井”及“八一北街”被寫成“Ba yi Bai St.”等。顯然,以上各類問題需要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并采取措施,才能改變語言景觀的規范狀況,從而使城市語文化形象得到提高。
(三)翻譯實態分析
語言景觀的翻譯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對外宣傳和針對外籍人士的信息及文化傳播,也從側面折射出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國際化水平。根據語言景觀的功能和特點,在翻譯時須充分考慮文化因素,注重平行文本以及交際目的。但是,金華市語言景觀的翻譯目前在譯文的統一性、準確性及可接受性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一名多譯
語料比對表明,同一事物在同一特定區域的標牌上翻譯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徑庭。比如,在國家4A級的雙龍洞風景區內,對“雙龍洞風景區”翻譯多達四種:“Double-dragon Scenic Area”“Shuanglong Cave Scenic Area”“Shuang Long Tourist Spots”及“Shuanglong Cave Scenic Area”;“二仙洞”被譯為“Erxian Cave”和“Two Immortal Cave”;“黃大仙”被譯為“Wong Tai Sin”和“Huang Daxian”;“冰壺洞”被譯為“Ice Pot Cave”和“Ice Kettle Cave”。關于婺江邊的“游船碼頭”的譯文有“Marinas”“Boat Dock”及“TOURISM BOAT WHARF”三個版本。關于同一個醫院的“西藥房”卻存在“Dispensary”和“Pharmacy”兩種寫法,“開水間”有“Water Heater Room”“Boiler Room”和“water supply room”三種譯文。作為歷史性景點的故居“將軍樓”居然有“General Mansion”“General Tower”及“Generals House”三種表達。國家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侍王府”中的“侍王府”部分竟也有“SHI Kings Mansion”“King Shiwangs Residence”“the King of Shi Mansion”等不同翻譯。上述標牌中的同名不同譯存在不規范或者錯誤的情況,但是并非一定要兩者或者三者必須居其一。對于專名到底是要采用音譯還是意譯,或者兩者結合,取決于對翻譯目的的認識。然而,無論是基于哪種翻譯原則,同一事物的譯文應當準確、統一。
2.中式英語
語言景觀中的中式英語主要表現在翻譯時不考慮目的語的用法及意義甚至原文的真正含義,而按照原文進行字面對譯和望文生義兩個方面。于是,經常造成譯文的漏洞和錯誤。比如,將區別于高鐵站公共交通系統運輸工具(這里有快速公交車載客點、普通公交載客點及出租車載客點)的“社會車輛”(這里實際指公交系統以外的私家車)翻譯為“Social Vehicle”。顯然,這個“社會車輛”應譯為“Private Cars”或者“Private Vehicles”。把“雨天路滑 注意安全”譯成“Rainy day road slipper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其實,按照英語中的規范用法,應當翻譯為“SLIPPERY WHEN WET”(英美國家類似的標牌多用大寫,比較醒目,便于書寫和認讀)。“文明城市靠你靠我靠他 和諧環境為你為我為他”被譯說成“Civilized city depends on you and I rely on him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you for me for him”,很有可能是隨意采用了軟件翻譯的結果。再如,“小腳不亂跑、小草微微笑”被譯為“Little feet dontt run,grass will smiles”,錯漏百出。還有把“禁止戲水”和“車輛進口”(位于停車場的入口處的標牌)分別翻譯成“Forbidding Water”和“Vehicle Import”,也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3.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和中式英語緊密相關,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講有時難以辨識。根據對自建語料庫的分析,金華市語言景觀中的語用失誤也不在少數,主要表現在英語表達使用場合欠妥、語氣生硬等方面。譯文的語用失誤導致表意不清,會讓目的語讀者不解和困惑。譬如標牌上“便民傘”與“愛心雨具”的對應英文是“Convenient umbrella”和“Love rain gear”。但是據考證,這種公共場合下為方便市民或者游客提供的雨傘、雨具應當稱為“Courtesy Umbrella”和“Courtesy Rain Gear”。火車站標牌“售票處(北)”實際要表達的意義是“北售票處”,其對應的翻譯卻是“North Tickets”。調查中,外籍人士都認為“North Tickets”標牌指示的是“購買去北方車票的售票處”。跟他們解釋后,他們指出清楚的表述應該是“North Office of Tickets”或者“Tickets Office (North)”。再如金華某醫院里收費處的“應急窗口”英語被標示為“Emergency Window”,但是英語中“emergency window”一般指逃生窗,也就是“emergency escape window”。同一診區的兩個標牌:“便民門診”和“老干部門診”,想必是為方便市民,也方便老干部就診的吧,兩者對應的翻譯卻是“Outpatient Clinic”和“Veteran Clinic”。如果是“Outpatient Clinic”,那和門診大廳還有什么區別呢?當然,“Veteran Clinic”更是讓外國人糊涂了。還有公交車載客點附近區域的標牌:“禁止亂停車”,意為禁止其他車輛在該區域泊車,本來一個“NO PARKING”即可,可是標牌英文卻是“Do not stop in a mess”。很容易被外籍人士誤認為是:可以停車,但是要停整齊。像“請勿亂丟垃圾”被譯為“Do Not Throw Rubbish”,其實應為“No Littering”。
三、結語
語言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是城市國際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語言景觀最為直觀地呈現了特定區域或城市的語言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其中,自上而下的語言景觀建設狀況則集中展現了官方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狀況,對于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蘊的構建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路牌、街道名稱及公共指示牌的語言規范和語言選擇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同時還是一個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問題。研究發現,金華市的語言景觀整體上比較規范,體現了政府的建設力度。但是,部分語言景觀在書寫及翻譯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進一步完善公共空間語言標牌的書寫及翻譯法規,并且加強交通、園林、文化、衛生等不同管理部門的協作變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參考文獻:
[1]Landry,R.& R.Bourhis.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 [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6):23-49.
[2]尚國文,趙守輝.語言景觀的分析維度與理論構建[J].外國語,2014(6):81-89.
[3]徐茗,盧松.城市語言景觀研究進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5(1):21-25.
[4]田飛洋,張維佳.全球化社會語言學:語言景觀研究的新理論——以北京市學院路雙語公示語為例[J].語言文字應用,2014(2):38-45.
[5]巫喜麗,戰菊,劉曉波.語言景觀研究的理論視角、問題取向及研究方法——國內語言景觀研究十年綜述[J].學術研究,2017(7):170-174.
[6]王輝.民心相通、人文交流與語言景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1-23.
[7]Ben-Rafael,E.,E.Shohamy,M.H.Amara & N.Trumper-Hecht.Linguistic landscape as a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Isra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1):7-30.
[8]Spolsky,B.Prolegommena to a sociolinguistic theory of public signage[A].In E.Shohamy & D.Gorter (eds.),2009:25-39.
[9]Lai,Mee Ling.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Hong Kong after the Change of Sovereign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13(10):251-272.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the public road signs,street names,place names and public sign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ransportation,tourism,hospital and financial sectors in Jinhua Zhejiang displays the vitality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is territory.But the language on the public signs still needs improving in writing,spelling and translation.The enforcement of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are vital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language landscape.
Key words:linguistic landscape;writing;translation;standardization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