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相互促進,二者之間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以河南省鄢陵縣為研究區域,構建了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評價指標體系,計算2008-2018年鄢陵縣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指數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協調度,結果表明,鄢陵縣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指數逐年增長,二者的耦合協調度也由瀕臨失調發展為良性協調狀態。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promote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a dialectical and un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aking the Yanli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coupling evalua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in Yanling County from 2008 to 2018 and their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Yanling County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had also developed from a near-disordered state to a benign coordination state.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耦合協調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coupling coordination
中圖分類號:F592;F32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6-0112-03
1? 概念及內涵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其主要內涵包含五個方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綜合來看,涉及到鄉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共同促進鄉村全方面振興。
鄉村旅游已經不再是一個新生名詞,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很多專家學者對鄉村旅游做過各種各樣的闡述。本研究認為鄉村旅游不應該只簡單界定為發生在鄉村空間范疇的旅游活動,其內涵應該從旅游吸引物、旅游客源、旅游主體等多方面界定,即鄉村旅游就是發生在鄉村的,以鄉村風光、特色生產、特色民居、特色鄉村習俗等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或者生活習俗有較大差別的異地居民為主要客源群體,并且當地社區和居民共同參與的一種旅游活動。
2? 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辯證關系
2.1 鄉村振興是鄉村旅游的基本保障
第一,鄉村旅游,從地域系統上來界定是發生在鄉村地域范圍的旅游活動,所以,鄉村系統是開展鄉村旅游的基本場所,鄉村產業興旺,尤其是特色產業發展是鄉村旅游開展的重要依托。第二,生態宜居,打造美麗鄉村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具備吸引力的重要條件。第三,鄉風文明,鄉村居民具備了更積極的精神風貌,是對當地文明的最好詮釋,有利于以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投入于旅游中。第四,治理有效,鄉村治安穩定,是鄉村旅游開展的基本環境條件。第五,生活富裕,使鄉村居民有充足的經濟財力投入到鄉村旅游業中。
2.2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第一,由于旅游產業是高度關聯性產業,鄉村旅游發展定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全方面帶動鄉村經濟建設,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興旺。第二,鄉村旅游景觀設計、鄉村旅游統一規劃,有利于打造更美好的生態環境。第三,伴隨鄉村旅游開展,都市及異域游客帶來了更高品味的精神追求,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地鄉民,取其精華,有利于改善鄉風文明。第四,鄉村旅游開發,鄉村居民共同參與,是鄉村旅游經營的主體之一,有利于促進民主管理。第五,鄉村旅游開展,當地鄉民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得到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活富裕。
3? 實證研究
3.1 研究區域概況
鄢陵縣位于河南省許昌市東部地區,主要為平原,交通便利。由于土壤、氣候等自然因素,鄢陵自古以來以花木種植而聞名,花木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在明清時期更為興盛。在歷史發展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鄢陵花木產業在新時代有了更快發展,已經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并且聞名全國,更有鄢陵臘梅冠天下的美譽。目前有花木企業1600余家,花木產業從業人員25萬人,年銷售額90多億元。近年來,依托花木產業,鄢陵縣旅游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按照全域旅游模式,打造花木品牌生態游、生態康養游、鄉村休閑游等,建設旅游強縣,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示范村。
3.2 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3.2.1 指標體系與系統綜合評價模型
以上分析了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辯證關系,二者呈現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關系,為了更加深入分析兩個系統相互作用的效果、趨勢,本文采用物理學中的耦合理論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耦合本是物理學中用于研究兩個或者多個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關系的一個概念,耦合度指數是對二者相互依賴、作用的一個定量度量,該種方法已經突破物理領域,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
在本研究中,鄉村振興-鄉村旅游構成一個耦合系統,又分為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兩大體系。根據鄉村振興要求的主要內容,鄉村振興體系體現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維度,在選取具體指標時,要體現以上五個方面。而在鄉村旅游體系中,要從旅游產業角度考慮,所選指標要體現旅游資源、旅游需求、旅游支撐、旅游效應等方面。綜合對以上兩個體系內涵的考慮,在確定具體指標時,本著以下原則,第一,考慮與體系的相關性,并且咨詢相關專家意見;第二,查閱相關文獻,選取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評價指標體系中出現較高頻率的指標;第三,考慮指標數據的可獲取程度。對比以上三個原則,選擇放映兩個系統發展情況的指標,構建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耦合協調評價指標體系。在確定指標權重時,選擇利用熵權法,如表1所示。
研究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兩個系統耦合作用,先要分別計算兩個系統的綜合發展指數。分兩步計算,第一步,采用極差標準化法統一量綱,第二步,采用線性加權法測算綜合發展指數。
在公式(1)中,Ui代表第i個系統綜合指數,uij代表第i個系統中,第j個指標的貢獻度,wij為其權重。為了評價更客觀,減少個人主觀影響,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wij,在所有指標中,為了消除正、負不同屬性指標對結果的影響,對正負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2)、公式(3))。
正向指標計算公式:
負向指標計算公式:
在以上公式中,xij為第j個指標的值(i=1,2;j=1,2…,m),max(xij)、min(xij)為最大、最小指標值。
3.2.2 協調度測度模型
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系統是由兩個體系構成的復雜系統,表現為一種非線性耦合關系。借鑒物理學中的容量耦合系數模型,耦合度模型公式為:
在耦合度模型中,C表示耦合度,U1表示鄉村振興綜合指數,U2表示鄉村旅游綜合指數,當C=0時,兩個系統之間基本處于無關狀態,當C=1時,兩個系統及各要素耦合度最大。
盡管耦合度一般能夠反映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關系,但是,不排除某個年度兩個系統的綜合發展指數都很低,但是卻計算出較高的耦合度的情況,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偏差,引入耦合協調度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以上公式中,D表示耦合協調度,T表示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反映要研究的兩個系統各自的發展對兩者的耦合協調度的貢獻水平,同上,U1、U2代表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兩個系統的綜合發展指數,由公式(1)計算出來,α、β是待定系數,根據現有文獻研究經驗,α、β取值通常均取值0.5。根據D值的大小,對耦合協調度區間進行劃分,采用較為廣泛運用的“四分法”,見表2。
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耦合協調評價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鄢陵縣統計年鑒》,當地(許昌市、鄢陵縣)政府工作報告,旅游部門(許昌市、鄢陵縣)統計公告,鄢陵縣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以及調研數據,研究時間段為2008-2018年。
3.3 統計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研究方法,運用鄢陵縣相關指標的統計數據,分別計算出2008-2018年間,鄢陵縣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以及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指數(表3)。
3.3.1 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發展綜合水平分析
由表3可見,2008-2018年,鄢陵縣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指數基本呈逐年增長狀態。鄉村振興綜合指數從2008年的0.0523上升到2018年的0.8045,2008-2013年增幅最大,2014年以后增幅放緩。這說明鄢陵縣鄉村振興發展一直在不斷前進,表現為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長,尤其以花木產業的發展最為知名,逐步實現了產業興旺。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垃圾處理率97%,花木主產區森林覆蓋率約80%,基本實現了生態宜居。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鄉風文明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以上,并且持續增長,正在逐步實現生活富裕。從鄉村旅游發展系統來看,綜合指數由2008年的0.0968發展為2018年的0.8267,2008-2012年高速增長,2013年略有起伏,2014年以后實現穩步增長,鄢陵縣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表現為A級旅游景點的增加,其中4A級景區5家,占到了許昌的一半以上(全市共9家),旅游接待人數與旅游收入逐年提高,2018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9億元。
3.3.2 耦合協調度分析
根據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鄢陵縣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度(C)趨勢線較為平穩,基本保持在0.48-0.50左右,各年度差異較小,由此可見,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兩個系統實現了較為同步的增長。根據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D)的計算結果,各年度的耦合協調度指數存在較大差異,從變化趨勢來看,呈增長趨勢。從耦合協調程度來評價, 2008-2011年為瀕臨失調狀態,2012-2014年為勉強協調狀態,2015年以后保持良好協調狀態,但是還沒有實現優質協調。由此可見,鄢陵縣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兩個系統均在朝向良好的狀態發展,并且二者明顯呈現耦合協調,耦合協調度逐年上升。今后,應該進一步從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加強協調建設,使鄢陵縣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協調達到優質協調等級。
參考文獻:
[1]劉曉靜,趙永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鄉村旅游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河南鄢陵為例[J].經貿實踐,2017(11):72-74.
[2]李志龍.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系統耦合機制與協調發展研究 ——以湖南鳳凰縣為例[J].地理研究,2019,38(3):643-654.
[3]趙俊遠,王金獻.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的信陽市茶產業與 旅游業融合測評研究[J].茶葉通訊,2019,46(1)55-60.
[4]李裕瑞,王婧,劉彥隨,等.中國“四化”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14,69(2):199-212.
[5]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 2010,29(12):1597-1605.
[6]劉祖云,周銀坤.城市利益讓渡:鄉村振興的一個理論命題[J].社會科學,2018(5):3-12.
[7]韓瑞玲,佟連軍,佟偉銘,等.沈陽經濟區經濟與環境系統動態耦合協調演化[J].應用生態學報,2011,22(10).
[8]朱螢,劉云.昆明近郊旅游與旅游地產耦合協調度研究——以星河溫泉小鎮為例[J].價值工程,2012,31(2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