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儒
摘要:在教育改革新常態下如何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成為幼兒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育兒要點問題之一。其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科學開展育兒活動的重要模式之一,需教師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豐富區域活動主題及區域活動內涵,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不僅可感受到成長的樂趣,還能提升自身核心素養,提高區域活動質量,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穩健發展。通過分析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的策略,以期提升幼兒園教育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 教育 區域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214-02
幼兒園是開展幼兒啟蒙教育活動關鍵階段,幼兒在此階段學習生活技能,掌握基礎生活常識,通過區域活動提升幼兒口語交際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協作互助能力、思考探究能力等核心素養,區域活動育兒價值可見一斑。然而,當前有些幼兒園卻存在忽視區域活動現象,影響區域活動成效,無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基于此,為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穩健發展,探析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價值
1.優化配置教育資源
所謂區域活動主要是指將幼兒活動范圍劃分成若干區域,賦予每個區域不同的活動主題,為此具有優化配置幼兒園教育資源的價值,使幼兒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行為能力參與區域活動,落實幼兒園教育目標。
2.科學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區域活動主體是幼兒,幼兒通過動手實踐、思考創新可提升其手、眼、腦協調能力,使幼兒行為能力隨之提升。同時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相對較為自由,可自主創新、大膽實踐,與同伴一起協作完成區域活動任務,達到科學培養幼兒核心素養的目的。
3.推動幼兒教育事業與時俱進
新時代幼兒成長及育兒事業迎來新挑戰,幼兒教師不僅需落實育兒目標,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還需遵循幼兒個性化成長規律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基于區域活動形式豐富、內容較多,可根據幼兒身心成長規律靈活變動區域活動形式,顛覆傳統育兒模式,賦予區域活動深層次內涵,拓寬育兒思路,推動幼兒教育事業與時俱進。[1]
二、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架構
1.明確區域活動目標
幼兒教師需率先設定區域活動目標,找準教育資源調配基點,保障區域活動科學高效。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送給母親節的禮物”為目標,組織各個區域內的幼兒開展實踐活動,如美工區的幼兒可動手制作工藝品,閱讀區的幼兒可寫一首贊美母親的兒歌或節日賀卡,益智區的幼兒可陪母親下盤棋,母親節的禮物豐富多樣,使幼兒明晰最好的母親節禮物不是花昂貴的價錢買某樣東西,而是用心制作禮物,將耐心、孝心、用心融合在一起,化作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禮物送給母親,引導幼兒樹立正確價值觀,將“孝順”這顆種子深植幼兒心中,繼而科學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2.完善區域活動流程
在以往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進程中,幼兒教師不重視規劃區域活動流程,認為只要幼兒可以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即可,基于幼兒認知能力有限,為此其在區域活動中的體悟將存在差異性并不予理會,影響區域活動成效。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完善區域活動流程,健全區域活動體系,將區域活動分設若干環節,使幼兒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有更多收獲。例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陶塑活動時可根據幼兒興趣愛好,將陶塑活動劃分若干區域,如動物制造區、植物制造區、餐具制造區等,并在區域活動開始前率先詢問幼兒想要制作的物品,理清自身動手實踐思路,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按照創想自主實踐,充分利用育兒資源,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動手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同時可維持良好的區域活動秩序,待不同區域幼兒完成陶塑任務后,幼兒教師可鼓勵幼兒互相點評,而后由幼兒教師進行評點,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自信心等核心素養,使區域活動育兒質量隨之提高。
3.立足區域活動實況開展教研活動
為使區域活動體系更加健全,區域活動流程更加完善,幼兒教師可優化配置區域活動資源。幼兒教師應秉持反思自省理念,時刻關注區域活動情況并開展教研活動,旨在彌補區域活動缺陷,助力區域活動育兒方略與時俱進。[2]
三、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原則
1.因材施教
基于幼兒性格特點、身心成長規律、學習能力、興趣喜好等存在差異性,幼兒教師需在生本教育思想指引下秉持因材施教原則,根據幼兒區域活動表現靈活創設活動主題,豐富區域活動形式。例如,幼兒教師在育兒進程中發現部分幼兒實踐能力較強且設計思維活躍,為此在美工區內開設“服裝設計與制作”活動,為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幼兒教師可鼓勵美工區幼兒運用廢棄物品,如紙殼、塑料、易拉罐等設計制作服裝,在豐富區域活動形式前提下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2.創新多元
為避免區域活動形式千篇一律,消磨幼兒實踐自主性,打擊幼兒活動積極性,幼兒教師應秉持創新多元原則,結合幼兒園教育實況,以靈活運用育兒資源為出發點,以培養幼兒核心素養為導向,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為核心,積極創新區域活動,拓展區域活動途徑。例如,幼兒教師在分設活動區域時,可以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探索活動(觀察植物的生長、動手制作凈水器等)、美工活動(捏橡皮泥、折紙、剪紙、繪畫等)、益智活動(搭樂高、下跳棋、下圍棋等)、閱讀區(朗讀古詩、看繪本、寫兒歌)等,使區域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激活幼兒活動參與熱情,與幼兒教師攜手創設高效育兒活動,助力幼兒教師科學開展區域活動。[3]
四、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方略
1.樹立區域活動意識
幼兒教師應明晰區域活動內涵及踐行價值,樹立區域活動意識,根據幼兒成長實況并結合育兒新課程標準靈活創設區域活動,通過幼兒教育頂層設計將區域活動視為幼兒園教育重要一環,有計劃、有方向地踐行區域活動,助力幼兒教師優化配置區域活動資源,提高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質量。例如,幼兒教師可在新學期開始前以周、月為單位設定區域活動計劃,將該計劃呈交責任部門予以審批,并向上級反饋區域活動阻力,為幼兒園調配、采辦、利用育兒資源提供依據,確保幼兒園教育目標、區域活動、幼兒身心成長方向保持一致,達到提高區域活動有效性的目的。
2.創新區域活動模式
幼兒教師應積極創新區域活動模式,豐富區域活動表現形式,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以不斷成長。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裝扮教室我能行”為主題,針對益智區,幼兒教師可將樂高底粘在墻壁上,鼓勵幼兒根據自身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拼搭樂高;針對科學探索區,幼兒教師可鼓勵幼兒動手栽植多肉植物;針對美工區、科學探索區,幼兒教師可引導幼兒動手制作花盆、幼兒栽植植物美化教室,在培養幼兒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同時,引導幼兒樹立協作互助意識,繼而落實區域活動育兒目標。區域活動的創新與實踐無法一蹴而就,幼兒教師應不斷學習先進育兒理念及手段,提升自身教育創新能力,并根據幼兒園教育實際情況創新區域活動,使幼兒園教育更富成效。[4]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幼兒教師應樹立區域活動意識,創新區域活動方法,提升自身區域活動創新實踐能力。在因材施教、創新多元等原則加持下推行區域活動架構,明確區域活動目標,完善區域活動流程,立足區域活動實況開展教研活動,旨在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科學培養幼兒核心素養,推動幼兒教育事業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李曉玲.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學周刊,2019,6(6):166-167.
[2]張沖.幼兒園教育區域活動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9,21(6):183.
[3]陳欽玲.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J].神州,2019(10):151.
[4]孫恒.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3):48.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