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峰 程娜燕 田豐毓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逐漸加劇,引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多元供給主體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期解決當前的養老難題。當前,面對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的困境,引導培育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對長春市某高校大學生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參與現狀的分析,提出旨在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宣傳力度、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建設、完善大學生志愿者培訓制度、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服務 社區居家養老
中圖分類號:D632.9 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6-0044-03
截至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1]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的多元養老服務體系,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舉措。但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程度還遠遠不夠,養老服務人才還十分短缺。引導培育志愿者、尤其是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使志愿服務與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成為一項有益探索。基于此,調查了解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成為本文的出發點。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長春市某高校大學生為對象,圍繞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客觀行為狀況、主觀意愿狀況和影響因素三個方面設計問卷,然后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75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7.5%。最后利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
在被調查的175人中,男生81人(占46.3%),女生94人(占53.7%);大一學生47人(占26.9%),大二學生61人(占34.9%),大三學生45人(占25.7%),大四學生22人(占12.6%)。其中,擔任干部的學生79人(占45.1%),屬于黨員身份的學生23人(占13.1%)。
二、調查結果
1.參與狀況
在被調查的175名大學生中,參加過志愿服務的有125名,占71.4%,而參加過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只有50人,占28.5%。從大學生參與時長及頻次來看,每學年參與時長達到48小時以上且服務頻次達到一年10次以上,即深入參與的人數只占4%。
從性別角度來看,參與過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50人中,男生有24人,占48%;女生有26人,占52%,即男女生參與情況比例相當,性別差異較小。
從年級分布來看,參與過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大一年級有7人,占14%;大二年級有16人,占32%;大三年級有16人,占32%;大四年級有11人,占22%,大二、大三年級是主要的參與群體。
從學生身分屬性來看,參加過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學生干部有22人,占44%;非學生干部有28人,占56%。黨員有10人,占20%;非黨員有40人,占80%。即學生的身分與是否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并無太大關系。但是,學生干部及其黨員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帶頭模范作用。
2.參與動機
從參與動機來看,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主要受其既利他又利己型動機的影響。選擇完全利他型動機和完全利己型動機的各占25.7%,選擇既利他又利己型動機的占45.7%。根據這一數據,總體上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動力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整體的參與動機是積極正向的,為他人服務、奉獻愛心的利他性動機與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提升個人能力的利己型動機融合在一起,有利地推動著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
3.影響因素
從個人時間和能力方面來看,37.8%的大學生認為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會在占用個人時間,影響學習和工作,所以不愿意參與。而48.6%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個人能力欠缺,比如專業知識技能與老人溝通能力等,因而不愿參與。由此可見,大學生自身的時間因素及能力因素影響著其對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參與意愿和行動。
從參與途徑方面來看,69.4%的大學生表示由于缺乏合適的參與途徑而不愿意參加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當前,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主要是由學校組織具體負責,而其他參與途徑較少,從而限制了大學生參與活動的選擇性與多樣性。
從激勵形式和管理保障方面來看,認為高校需要開設社區服務課程、實行獎勵制度的占79.7%;認為政府要制定有關大學生社區養老志愿服務的專項政策法規的占74.1%;認為社區要完善管理體制,接納大學生作為服務力量的占72.2%。由此可見,獲得激勵(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是多數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選擇。其中,政府和社區的相關保障管理措施對大學生更好地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1.志愿服務活動的參與度有待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參加過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只占28.5%。究其原因,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大學生對“社區居家養老”不夠了解。調查中,僅有6.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十分了解社區居家養老,46.94%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對此一般了解,還有4.08%的大學生根本不了解社區居家養老。二是個人主觀原因,即時間和能力有限,從而影響著其參與意愿。三是缺乏合適的參與途徑。四是高校和社會上對志愿服務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從而降低了大學生的參與熱情。
2.志愿活動內容開展廣度及深度有待提升
就志愿活動內容開展的廣度來看,目前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所進的工作主要包括家政服務、日常陪伴、文娛活動、知識科普、教授生活技巧等。根據調查顯示,83.67%的大學生表示他們只會陪老人聊天,家政服務和文娛活動所占的比例也分別達到48.98%和46.94%,由此可見,志愿服務面較為狹窄。
就其志愿活動內容開展的深度來看,在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前是否接受相關培訓會影響著志愿服務活動內容開展的深度和服務質量。但調查顯示,在進行志愿服務活動之前偶爾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大學生占55.12%,僅有13.4%的人每次都接受相關培訓,20.5%的人經常接受相關培訓,還有11%的人從未接受過相關培訓。并且部分大學生存在跟風行為,沒有真正意識到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深層次價值。因此,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或者按照形式進行,沒有考慮老人的真實需求,造成了志愿服務內容與老人的實際需要脫軌的現象。
3.獎懲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
獎懲激勵機制方面,在我國相應的激勵體制也有,比如中國的“三支一扶”政策,但是很少。很多高校志愿服務體系中,目前還沒有設置針對志愿服務的加分、獎勵等激勵體制,只是單純的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簡單的宣傳。從而使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和積極性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影響其發展。[2]調查顯示有90.3%的大學生認為,高校需要制定并實行一定的獎勵機制,由此來激發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
權益保障方面,很多高校志愿者認為其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資金經費有限。開展活動時難以到較遠的地區進行,或者開展的活動程度有限,效果不理想。二是人力資源有限。很多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不能配備足夠的人員,導致志愿服務有很大的局限,難以形成合力。三是業務培訓不足。主要是目前很多志愿服務組織的培訓機制不健全,零散單一,深度不足,通常是決定開展哪些類型的服務或者確定了服務方向、對象之后,才進行相關的培訓或者臨時引導,根本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培訓系統和可持續性的體制機制。[3]此次調查中,有79.4%的人表示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缺乏有力的社會保障。只有保證了大學生志愿者的基本權益,才能使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活動。
四、提高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熱情的對策
1.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宣傳力度
學校應當發揮教書育人的優勢,把志愿服務納入大學課堂教育,并開設專門的志愿服務教育課程;同時,通過講座,演講比賽等形式展示有關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精神核心。此外,應積極拓寬宣傳途徑,充分發揮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深入宣傳志愿服務理念,引導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并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中去。
2.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建設
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項目往往缺乏創新性,與社會需求脫節,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對志愿服務內容的深層次挖掘。大學生志愿者團隊經常面臨志愿服務內容與老人的實際需要脫軌的尷尬局面。基于此,可以借鑒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首創的“點單上菜”青年志愿服務模式,實行志愿服務進駐社區政務審批大廳,居民可在大廳直接“點單”,選擇需要的志愿服務,這就較好地實現了志愿服務供需雙方的點對點對接。[4]
3.完善大學生志愿者培訓制度
志愿服務的開展離不開志愿者自身的專業技能,專業化必然成為志愿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而如今大學生志愿者的水平往往達不到專業性很強的志愿服務崗位需求,這就導致大學生志愿者空有滿腔熱情,卻無法勝任高難度的工作。因此,針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系統、規范而專業的培訓勢在必行。一要注重培訓大學生語言溝通能力,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有利于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注重大學生志愿者專業技能的培訓,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質量。
4.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
完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建立志愿者嘉許制度,完善考核標準和表彰機制,對志愿服務活動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授予榮譽稱號;以激發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與興趣,讓他們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
健全志愿服務保障機制。高校應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把志愿服務納入學分制管理,同時將大學生參加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測評體系。政府作為調控者,應加大對志愿服務的財政支持,為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提供強而有力的物質保障。同時,政府也應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引導各民間組織或個人為大學生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和監督制度,以保障志愿活動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趙函.突出養老體系建設 增進老年人福祉——全國老齡辦有關負責人解讀《“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J].中國民政,2017(21):35-36.
[2]張麗茜.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現狀與對策[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8,18(3):31-33+39.
[3]劉亞寧,劉美華.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J].品牌研究,2018(6):203-204.
[4]劉凱.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會管理的路徑、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8):114-11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