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我國是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種子是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十分巨大。種子的質量會對農業生產的質量、產量造成直接影響,優質的種子可以促進作物增產,進而保障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國應該做好農業種子經營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就農業種子經營管理措施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
目前,我國農業正在全面改革,農業種子經營管理工作也應該隨著農業改革進行完善和調整,確保管理工作能夠適應市場經營,進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優質的種子。要提升種子經營管理的水平,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應該做好配合工作,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強化監督力度、完善管理措施,保障市場的有序經營。只有做好種子經營管理工作,保障種子質量,才能確保農業生產的產量增加和穩定發展,進而提升我國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我國各類農業問題。
一、農業種子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
我國開放種子市場之后,市場十分活躍,經營門店也在持續增長。從鄉鎮、縣城的發展情況來看,部分地區在短期內增加了近百家的種子門店。然而,大部分種子門店的規模較小,且缺少可以進行技術指導的龍頭企業,大部分門店的種子都從不同的地區進購而來,導致種子進貨渠道繁多混亂,種子品牌也隨之增加,各類品牌摻雜其中,種子的品質難以確保,進而帶來了很大的糧食安全隱患。
2、新品種引進和控制難度大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地區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進步,會積極引進各類新品種。然而,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環境等自然條件各不相同,所以許多品種的并不適合種植在本地區。為了確保新品種引進的合理性,應該做好新品種引進的管理和推廣工作,確保該工作的有序進行。然而,我國相關的政策法規較少,一些地方想要開展品種適應性種植測試,但缺少經費且無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的支持。所以,許多未經審核測試的種子就開始盲目的引進推廣。這種情況會影響農作物增收,進而降低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
3、管理職權缺位
根據相關規定,種子行政管理工作應該由行政編制人員來執行。目前,種子站并不是獨立的機構和部分,大部分都附屬于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屬于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人員沒有相應的職責和權利進行種植管理,進而導致進行公證管理的職能和職權缺位。雖然名義上種子站可以管理種子市場,但沒有相應的執法和處罰權利,在面對違法行為時,即使想要管理和處罰,也無法執行,進而導致種子站處理種子糾紛問題的能力不足,造成各類糾紛問題層出不窮。
4、各類不良銷售屢禁不止
目前,由于管理部門的執法能力不足,造成種子市場中各類不良銷售情況屢禁不止。其中包括無證銷售、種子包裝標示不合格、違法經營和虛假廣告等。雖然我國對無證銷售的管理比較嚴格,但并沒有完全杜絕。在種子營銷的過程中,許多經營者會以合作組織、集體經營的名義,在沒有營業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市場營銷,采用低收高賣的方式來謀取利益。大部分無證經營的賣家都缺少法律意識和專業的農業知識,銷售和購買的種子大部分質量不佳或與當地農業生產環境并不符合;種植包裝標注不規范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一些種子包裝上可能沒有品種審定編號,或者種子標簽上沒有生產地、生產日期等。還有一些包裝雖然標示了警示和有毒字樣,但沒有具體的藥劑名稱、成分含量等,這些包裝不達標的種子都存在一定的危險隱患;在違法經營和虛假廣告方面,由于種子經營戶逐年遞增,導致經營人員的數量也隨之增多。這些經營人員的個人素質、服務能力等參差不齊,在管理缺失的情況下,違法經營的問題時有發生。許多經營者打著便民的幌子銷售問題種子,濫竽充數、種子摻假等情況屢見不鮮。有些銷售商為了增加銷售額,甚至夸大種子的性能和產量,采用各類投機取巧的方式來吸引農民,誘騙農民采購劣質種子。
二、農業種子經營管理措施
1、強化行業管理,做好市場監督
在農業種子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照《種子法》的規定和要求,做好“兩證”的審批工作,應該公開“兩證”核發的程序、條件、標準等內容,確保經營者在審批前有明確的準備方向,也能夠為大眾監督提供依據。在“兩證”審查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種子生產和經營要資格要求進行審查,不僅要做好企業審查,還要做好人員審查。不僅如此,要強化對品種權人同意書的審核,確保各個種子品種的經營都已經經過授權同意。在審核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科學審核的態度,建立完善全面的現場審核制度,確保種子經營商的生產經營許可證核發有效,要強化種子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提升種子企業的安全意識和質量品質,確保農民能夠買到高質量、低價格的優質種子,進而促進我國農業增產,增加農業經濟效益。
2、完善經營備案,健全管理系統
為了減少新品種推廣引發的各類問題,我國應該加強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能力,做好授權管理工作,對各個農作物種子的經營都進行管理和備案。種子站可以采取全程監管的形式,由鄉鎮農業服務站進行項目的推廣和實施,采取屬地管理的方案,對種子的營銷動向進行全面監控。根據引進新品種的性能和特點,要做好品種測試、技術指導等工作,可以采用大田用種技術,確保引進品種質量優良且符合當地種植需求。此類管理方法也可以解決一部分種子糾紛問題,政府應該予以相應的政策和法規的支持,進一步發揮該方案措施的效用,確保種子市場的有序發展。此外,建立完善的種子經營檔案也十分重要。縣級或鄉級地區可以采取統一臺賬、統一購種憑證的管理方式。雖然該方案在執行初期可能會出現自制票證、銷售多企業產品等問題,但在政府的協調和管理下,此類問題可以得到緩解。
3、提升管理職能,改善管理水平
為了提升種子經營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應該加強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進而改善管理水平。首先,種子管理者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根據相應的法律規范行使自己的執法權力。應該明確種子管理的主體職能,根據《種子法》、《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辦法》來強化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也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農時、實際生產情況等進行鑒定和管理[3]。可以建立綜合性管理體制,其中包括種子行業協會、企業售后服務、技術培訓部門等,將多個部門聯系起來,健全種子推廣和檢測制度,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品質優良的種子能夠得到全面推廣,劣質種子則及時淘汰;其次,要加強管理團隊的建設,全面提升團隊的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僅經營者會出現問題,農民種植也可能出現問題,甚至一些執法者沒有做好調解工作,反而激化了矛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管理團隊專業素質不高,那么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建立高效、高素質的管理團隊。為此,不僅要加強專業人員的考核工作,保障各個工作人員持證上崗。還要在執法過程中提升管理團隊的監管水平和執法行政的能力,確保種子經營管理工作能夠全面落實;最后,要加強許可后監管工作,針對各個問題的責任應該全面追查。在監察的過程中,要明確發證部門,誰發的證就要由誰來負責,審定人員也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全面加強生產經營許可的審發工作,從質量源頭進行管理,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在生產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好監控工作,嚴謹“套袋”等問題的發生,如果出現無證、造假等問題,一定要依法查辦,根據問題的嚴重性可以撤銷經營者的經營許可資格。
4、加強宣傳力度,提升群眾認識
除了要加強管理部門、執法部門的能力水平外,還應該提升農民、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對種子的認識。為此,有關部門應該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可以進行現場技術指導,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宣傳。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業部可以建立相應的網絡咨詢平臺,平臺中可以發布相關的法律咨詢,農民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質詢。此外,也可以張貼海報、播放廣播、引發報紙等,通過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知識、技術和法律的普及,使農民能夠具有基本的鑒別能力,進而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
綜上所述,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種子是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源。要保障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就一定要確保種子的質量。為此,不僅要加強種子市場的經營管理,還要提升有關部門的執法、執政能力,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同時提升農民對種子質量的認識,加強知識、技術和政策的宣傳工作,全面控制種子質量。
(作者單位:274700山東省鄆城縣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