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蘭 周榮強
江郎山是中國丹霞自然遺產南方濕潤區丹霞中特征最突出和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保護好江郎山世界遺產資源的完整性與原生性,確保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是江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自2010年8月2日成功申遺以來,在國家林草局和建設部、浙江省建設廳和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專業保護委員會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江山市全面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風景名勝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完善遺產保護管理規劃體系,落實遺產保護管理各項工作舉措,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傳承,江郎山世遺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突出政府主導
加強江郎山世遺管理頂層設計
完善管理機制。2017年,為加強世界自然遺產地江郎山的保護和管理職責,江山市設立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保護中心,具體負責遺產地現場的管理工作。中心機構健全、制度完善、人員充足,較好地行使了遺產保護、社區協調和活動組織等職能。2019年,由江山市林業局統一行使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建設職能,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文化旅游、氣象等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協助做好遺產地各項數據監控。
強化保護措施。按照“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各項資源,特別是地質地貌都處于非常良好的保存狀態。遺產地的邊界標志清晰有效,核心區、緩沖區共有界牌界樁38塊,核心區、緩沖區范圍和面積均未變動;遺產地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優良,大氣、水均為一級標準,森林覆蓋率達95%。遺產地歷史文化遺址建筑風貌保存良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突出全面整治
努力提升江郎山世遺建管水平
穩妥推進保護性開發。2013年,根據江郎山申遺期間IUCN專家組的意見,啟動實施總投資近2億元的江郎山入口區建設提升工程。在項目前期階段,江山市依法依規履行了項目選址論證、土地預審、環評審查等各項審批手續,項目規劃選址上報國家建設部審查,由省建設廳出具選址審查意見;項目所涉及建筑的體量、規模、高度、風格都得到了嚴格的控制。該項目于2016年8月22日正式完工并對外開放。
積極推進數字化管理。積極開展數字化景區建設,投資400多萬元,在江郎山組建監測指揮中心,布置了200多個監控點,實時監控景區資源、瞬時游客量及游客安全等情況。在實現世遺地監控全覆蓋的基礎上,2017年3月,啟動大數據中心建設,完善風景名勝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數據分析、游客量監測、旅游秩序管理、安全應急指揮、資源遺產保護、景區廁所管理等十大系統,并在全省創新,將大數據中心與“四個平臺”相結合,為遺產地管理決策、游客量管控等工作提供了科學、有效的依據。
有效整治違規類建設。根據《江郎山世界遺產地保護與管理規劃》以及世界遺產申報要求,2009年江郎山申遺期間,江山市采取果斷有力措施,拆除了位于核心區范圍的四層建筑“江郎山莊”,并完成原址復綠,讓自然景觀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結合歷次國際專家和國家執法檢查的意見建議,江山市共投資6000多萬元,對位于江郎山緩沖區的顧村、余家塢70戶民居進行分批搬遷整治,對江郎新街北側建筑、顧村部分外圍建筑以及余家塢村口部分建筑實施外立面改造。目前,遺產地周邊基本不存在違法違規建筑。
突出標準管理
著力提高江郎山世遺服務質量
優化景區環境。近年來,結合“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及“美麗鄉村示范縣建設”等工作,遺產地及其周邊環境得到大大改善,景區周邊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自申遺成功以來,江郎山腳余家塢村先后完成外立面改造、三線下移、庭院整治、集鎮整治、垃圾分類整治、河道清理等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江郎山村沿街店面廣告牌進行統一設計、制作,景區周邊環境有效改善。此外,江山市投入200多萬元,對遺產地內及其周邊的標牌標識進行了重新設計、安裝,遺產地200余處的游覽指示、解說系統更加科學、合理、規范。
探索共建共享。鑒于免費游后,游客量增長幅度較大的情況,為維護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的完整性,努力化解世遺地與所在鄉鎮管理盲區,2018年以來,江山市探索推進景區共建共享管理機制,由世遺地所在鄉鎮承擔景區公共區域內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環境治理等日常管理工作。
加強安全管理。緊繃安全弦,結合“平安江山”建設,開展跨部門的聯合執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風景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推進“平安景區”建設,確保遺產地安全生產無事故。特別是針對江郎山老年晚期丹霞地貌易受風化、冰凍等自然作用影響,巖層松動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特點,邀請國家及省地質專家現場踏勘,并投入1500萬元,完成局部地段排險施工,消除事故隱患。
突出形象宣傳
努力拓寬江郎山世遺品牌影響
實施免票游覽。2017年,江山市啟動免費游活動,全年除國家法定假日、雙休日以外,江郎山景區均免費向游客開放,免費日達243天,力度空前。2018年門票讓利近1億元。
提升品牌影響。先后成功舉辦浙江山水旅游節、江郎山國際旅游節、江山毛氏文化旅游節等重大節會活動,策劃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MaXi-Race江山100國際越野跑等活動,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有效提升江郎山世遺品牌影響。
加強科研交流。組織召開第三屆丹霞地貌國際學術討論會暨第十五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討論會,邀請原中國丹霞申遺專家組組長彭華、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國際地貌學家協會秘書長蘇尼爾·庫馬爾、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名譽委員沃夫岡·依德爾等國內外140多名專家學者,來到江山開展學術交流。2018年,江山市與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合作建立地球科學科普基地,極大提升了江郎山世遺科普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突出合理調控
積極推進江郎山世遺地永續發展
嚴格控制游覽活動。按照江郎山總規最大承載量要求,嚴格控制景區客流量。在完善的智慧系統監控下,郎峰景區、游客中心等重要節點,如將達到景區最大承載量,景區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游客疏散,開展景區限行。
全力支持鎮村發展。近年來,景區先后出資1500多萬元補償原住民的山場損失,支持新農村建設;配合鄉鎮拆除與景觀不協調建筑2000平方米,改造和重建危舊住房37戶,12戶接近核心區的居民遷入緩沖區外的新居;村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統一收集、統一運送,村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成果實現全民共享。依托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周邊一二三產業得以有效發展。近年來,一批家庭農場、休閑農莊在江郎山周邊遍地開花,不僅帶動周邊的農戶致富,也帶動更多其他產業發展。其中,江郎山周邊綠然騰休閑農莊,十一期間接待游客同比大幅增長73.5%。與此同時,加快遺產地周邊業態引進,2018年以來,江郎山居田園文旅頤養小鎮成功招引80億元投資,江郎山養心湖、途居江郎山房車露營地等一批重大項目招商也在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