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悅
當前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已經深入到社會的主要群體,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活力、見識與時尚品味的群體,在網絡使用方面是非常有熱情和經驗的。而面對虛擬的網絡世界和紛繁復雜的信息,大學生在網絡使用過程中也容易面臨道德層面的問題,特別是在網絡社交方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絡社交變得更加具有開放性,因而其中因為網絡不道德行為導致的網絡社交行為偏差也是值得關注的。本文針對我國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的現狀,分析大學生網絡道德與網絡社交行為偏差的關系,提出了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建設的措施,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使當代大學生成為有道德的網絡群體。
1 引言
網絡社交成為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大眾生活的重要內容,在網絡社交的過程中,由于網絡虛擬性的影響,使得在網絡社交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網絡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助于幫助人們約束自己,在網絡社交中遵循傳統(tǒng)的社會交往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進行社交。當前,大學生網民已成為網絡社交用戶的主力軍。然而,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質導致其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如果受到網絡道德的干擾,那么容易使得大學生在網絡社交過程中出現一些社交行為的偏差,比如網絡謾罵攻擊別人、欺騙以及詐騙等不法行為。為此,需要研究網絡道德與大學生網絡社交性行為偏差之間的關系,以此可以通過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來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社交行為。
2 大學生網絡道德與社交行為偏差的關系分析
網絡道德追求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與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文化有著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大學生網絡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其社交行為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網絡社交關系是指人們在社交平臺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脈絡、關系圖譜。大學生網絡社交是指大學生借助微信、微博、QQ、貼吧等在線平臺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由此也形成了大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世界的社交圈子。
心理行為偏差是國內經常見于書面材料的名詞,有時也寫作心理行為偏異,一般指個體及群體存在偏離大多數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為的某些現象。在網絡社交行為中,網絡社交行為偏差主要值得是在利用網絡工具與他人進行社交中出現的社交行為的錯誤或者問題,包括網絡謾罵攻擊別人、欺騙以及詐騙等不法行為等。這些錯誤和問題對大學生正常的網絡社交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大學生網絡道德的不足,會導致大學生在進行網絡社交行為過程中出現一些行為偏差。網絡道德意識薄弱是大學生社交行為出現偏差的關鍵因素。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與發(fā)展的階段,在現實生活中其言語與行為往往受到群體約束、道德監(jiān)督。然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一旦接觸到虛擬網絡,他們就找到任意發(fā)泄、釋放自我的空間。在一個不用暴露真實身份,不用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虛擬世界里,部分意志和信念薄弱的大學生無視道德約束,跨越責任鴻溝,放松自我要求,擔當感和責任感也隨之泯滅。因此,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也隨之下降。比如,在網絡虛擬社交過程中,網絡道德意識弱的大學生容易會出現因為別人與自己觀點看法不同而謾罵別人,這一現象在網絡論壇、微博等平臺中非常常見。缺乏網絡道德意識,沒有做好網絡道德鍛煉和培養(yǎng),使得一些大學生的網絡社交行為出現了許多偏差,因而需要通過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來有效的增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幫助他們進行良好的網絡社交。
3 提升大學生網絡社交表現與道德的建議和對策
3.1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為了有效的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網絡社交,享受網絡社交的便利性和豐富性,需要通過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來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規(guī)范其網絡社交行為。在互聯(lián)網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狀況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大學生認識到正確的規(guī)范的網絡社交行為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可以感受到網絡社交的價值以及規(guī)范性的社交行為的作用。同時,在互聯(lián)網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也要有意識地自覺提高自身網絡道德素養(yǎng),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
3.2 加強校園網絡道德文化建設
通過構建一個健康的網絡道德校園文化,讓大學生群體之間可以彼此交流和鼓勵,提高整個大學校園的網絡道德水平,以此可以有效的防范大學生的一些不道德的網絡社交行為。高校要用先進的文化理論來武裝豐富校園網絡建設,引導校園網絡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影響和改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現狀。對于大學生來說,良好的校園網絡道德文化環(huán)境對他們也是一種熏陶,同時也是一種監(jiān)督,在人人都遵守網絡社交行為標準和道德的環(huán)境中,那些可能出現網絡社交行為偏差的學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良好的校園網絡道德文化環(huán)境可以減少很多網絡社交行為偏差,有助于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和網絡社交規(guī)范意識。
3.3 加強家庭與社會的共同網絡道德教育
除了大學生自己和高校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之外,家庭與社會也是兩個重要的力量,家庭的引導和熏陶有助于大學生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社會的教育和規(guī)范也能夠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網絡道德提供豐富的實踐環(huán)境和條件。在互聯(lián)網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給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行為帶來了危機與挑戰(zhàn),所以在進行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時要把家庭管理與社會監(jiān)督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完整而有效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模式。從家庭管理角度來講家長應轉變對孩子的關愛方式,經常與孩子談心向孩子傳遞正確的網絡道德知識,以嚴謹嚴格的標準來幫助其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道德生活方式,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從社會監(jiān)督角度來講,大學生是處于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其言行與生活習慣深受社會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一方面要發(fā)揮社會對大學生的監(jiān)督作用,規(guī)范其網絡社交的言行;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對網絡媒介的監(jiān)督、調控,為大學生進行網絡社交提供更加健康的環(huán)境,同時也可以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大學生的一些網絡社交行為偏差,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起正確的網絡社交行為準則和習慣。
4 總結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大學生網絡道德如果出現問題會導致其網絡社交行為的偏差。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互聯(lián)網與社交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大學生作為互聯(lián)網社交中的重要參與主體,其網絡道德行為對其自身的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和引導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保證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這大學生、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和責任,也為大學生的網絡社交活動提供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
本文系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大學生網絡道德與網絡社交行為偏差的關系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20180113。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