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中
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很大的進展,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為我國社會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但是這也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已經逐漸不再適應如今的高校學生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逐漸被各大高校所接受。本文針對傳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談到“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高校作為青年的集中地之一,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已經逐步得到推廣。
1 傳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1.1 高校在管理體制上存在缺陷
高校面對的學生群體十分龐大,尤其是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在不斷擴大招生,管理起來更加繁重。因此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采取僵化單一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學生作為被管理者很難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學校很難顧及學生的想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各項工作的展開,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經常出現武斷的情況,學生內心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不愿配合學校的各項活動,導致學校很多工作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這種情況陷入循環。
1.2 高校在學生管理理念上存在缺陷
管理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指導思想和理念,每個組織或機構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用以達到生存和發展的目的。高校的任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高端人才的機構,教書育人使其永恒的使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學習理念,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以及經濟社會的影響,我國高等學校在教學理念上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物質觀念過重導致高校教師對教學責任不夠重視。受到社會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開始不重視教學質量,頻繁在校外開展第三職業,導致本職工作重心偏移,不能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一部分教師知識把教師這份職業當成是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一份崇高的事業,不能以人為本的為學生著想。(2)教學中功利性過強致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呈現畸形趨勢。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追逐功利是人之常情,但是這個度很難把握和評判,尤其是大學生還沒踏入社會,都期望未來能有一個優越的生活,導致大學生往往只對某一項技能進行掌握,高校也往往未來就業率對學生向工作這一方面進行培養而往往忽視了對大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德行的培養,畸形化趨勢嚴重。在這樣的理念下對大學生進行培養往往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和獎項證書等,卻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1.3 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一直對學生嚴要求,不斷更新教育培養方案,但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卻往往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比如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技能。在高校里,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學校不斷在引進高素質教師資源上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教師也定期有外出或出國培訓的機會。但是高校對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升級卻缺乏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管理人員很少有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與此同時,高校管理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年輕富有活力的大學生,而且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加入,有極強的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管理者由于缺乏相應的培訓學習機會很難使用時代的變化和學生活躍的思想,往往只能是按照章程辦事,缺乏變通,造成辦事效率低下,管理工作進展緩慢,因此,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已經勢在必行。
2 “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
2.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主體性是其內在屬性,在教學管理中必須以學生的主體性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是學生在主體性的具體體現。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校大多把學校建設、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科研建設放在首位,而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個體的培養。在學生管理中也往往以制度管理模式為主,然而學生是相互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生活背景,單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很難適用于每個學生個體。所以,如果高校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學生管理就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處理事務,而不是以制度為中心。在高校里,除了學生以外的所有其他客體都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服務學生的工作。當然這里說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一味的放縱。學生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對于他們的教育和發展是不容忽視的,否則的話教育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方向。因此高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權利,充分、全面的了解學生、培養學生。
2.2 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談到“我們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這種青春天性賦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充分肯定。”學生一個個擁有不同思想的個體,為了對學生進行切合其個體特點的培養,需要學校采取相應的措施,注重學生的多元化培養,保證其各自的特點,激發起學習潛能。
2.3 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的應用,其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僅僅是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有對學生的品德培養、心理疏導、身體素質培養等多方面。傳統制度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管理一直以來都把學科建設和教學成績放在首位,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和理念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