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翠
初中語文教學是為了給學生傳遞和教授一些具有重要學習價值的文章和詩詞,以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初中語文課本中不乏國家從古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現如今學生們所學習到的古詩詞和文言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華,值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學習。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將這些傳統文化不斷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受到傳統文化滲透的影響,增強自身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將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因此,本文將重點論述的是傳統文化對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傳統文化滲透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在對初中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有在教學中加入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能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包含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被滲透進學生的語文教育中進行傳承,其中包含著一些優秀的人物品質和英烈的英雄事跡等都值得學生進行學習。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是對于語文教育內容的擴充,也是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繼續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文化,能夠將這一份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世代地流傳下去。
2 傳統文化對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2.1 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傳統文化底蘊相契合
到了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不再是小學語文教學比較重視學生的字詞的教學,而是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認知能力,對于課文的選擇應該是具備一定難度和理解力的文章。初中語文課文的選擇更加傾向于現代文和古詩詞、文言文的比例,其中古詩詞和文言文就代表了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的過程中,通過對于文章的翻譯,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異同點。例如,在學習《詠雪》、《陳太丘與友期》等文言文時,學生對于《詠雪》中描寫謝太傅讓兒女們比賽用詩句比喻下雪的場景,從中可以看出傳統文化中對于景物比喻的重要性,其中蘊含的寓情于景的特點需要學生學習。在《陳太丘與友期》中學生可以學習到重要的誠信精神,這些都傳統文化的精華,與語文教育的目的相融合。
2.2 傳統文化滲透有助于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
傳統文化的教學加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增加語文教學的環節,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使老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更多的優秀內容可以傳授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獲得巨大的知識和精神財富。例如,在學習《<論語>十二章》時,學生不僅能對于古代的優秀作品《論語》進行學習,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對于文言文的翻譯,通過翻譯對于文章的大意有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給學生進行翻譯教學,如某個字詞和現代文意思的教學,以及一些古代倒裝句的使用等,還需要針對《論語》中所提及的一些優秀的人生哲理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化,通過學習“吾日三省吾身”,老師要教導學生每天都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保留好的習慣,改掉不好的行為。
3 傳統文化滲透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3.1 將傳統文化知識作為課外延伸內容給學生進行普及
老師可以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再進行一些傳統文化教學的延伸,能夠幫助學生在接受基礎教育的之上,對于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加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堅持發揚傳統文化優秀的一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自身的理解,將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充分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人才。例如,老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課外有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的講解,融合歷史知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傳統文化的視頻,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籍,如《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等,使學生能夠在學有余力的時候多進行一些知識的積累,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形成體系,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不斷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3.2 開展專業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輔助語文教學
老師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專門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老師在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是對語文教學的深化,能夠在課堂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給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對于一些語文課文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能夠更加輕松地掌握,對于語文教育環節進行滲透和融合,使語文教學成為更加具備文化內涵的課程。例如,在學習《陋室銘》和《愛蓮說》等課文時,老師不僅在對于文章的內容進行講解,還要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底蘊進行挖掘,給學生呈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陋室銘》中,通過對于作者對于自己所居房屋的態度,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對于世間的紛紛擾擾不在意,這就給文章蒙上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要學習這種淡泊名利的瀟灑姿態,將這種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入地吸收。在《愛蓮說》中,作者更是營造了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形象,這對于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寫作教學中具有巨大的啟發意義。
3.3 老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這對于老師的文化修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文化積累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若是老師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或者不透徹,那么就很難給學生形成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也難以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更加深度的傳統文化的延伸。因此,老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在課余時間也要經常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學習《出師表》時,老師不但要給學生進行翻譯的教學,還要對于諸葛亮寫下《出師表》的歷史背景進行普及,使學生對于課文有一些深入的了解,還要通過自己的理解給學生進行課文中傳統文化底蘊的挖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傳統文化的特點。
4 結束語
總之,通過以上對于傳統文化在初中教學中的滲透可以看出,對于初中語文教育來說,傳統文化的學習尤其非常重要的價值,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能夠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目的與傳統文化的底蘊相融合,還有助于語文教學環節的多樣性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語文學習時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這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所賦予學生的寶貴財富。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文化的滲透,將講課的內容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進行講解,提升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老師也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夠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濱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