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峰 王朝 王軍政
對大學生開展政治教育,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歷來是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指出,要發揮黨員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高度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保證質量,把優秀大學生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大學生黨員是祖國未來建設的重要后備力量,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大學生思想呈現多元化態勢。本文將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及其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并針對性的提出優化方案,助力大學生黨員培養質量提升,使每個學生黨員都能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興黨。
近幾年,高校普遍掀起一股“入黨熱”,青年學生加入共產黨成為一種潮流,高校內的黨員隊伍迅速壯大起來。這是令人欣喜的現象,這說明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得到了青年學生的普遍認同,大家都希望向黨組織靠攏,渴望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奮斗。但是,部分學生的入黨動機存在一定問題,其中包括功利化、實用化等心理和傾向,這勢必將影響到黨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被高度重視,正確引導。
1 大學生入黨動機存在的問題
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是入黨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多樣性、差異化、層次化的。其中,由于部分學生對黨的基本理論認識不夠、理解不深,缺乏正確的政治鑒別能力,其也存在以下問題。
1.1 功利型動機
部分大學生選擇入黨是為了在學生組織、成為骨干、評獎評優中得到優于其他同學的實惠條件,甚至在考取公職人員的時候,一個黨員身份可以決定你是否具有報考該崗位的資格;另有多數大學生選擇入黨的原因是為了在進入社會后有更多的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在就業競爭的過程中找到一個滿意的單位或部門,同時在工作過程中得到領導的重用,為職務升遷提供便利。所以大學生就忽視了黨員本身該盡的義務,黨在大學生心目當中的形象也被破壞,只是一味的認為當上黨員能給自己日后的工作帶來便利,把這當作了找工作的資本,這屬于功利心理。有這種動機的學生存在較強的利己思想和功利心理,缺乏必需的社會責任感。
1.2 虛榮型動機
這種情況的學生是因為極大地受到了家庭以及親戚朋友們的推動影響,所以會被被動的要求成為中國共產黨中的一員,或是自身認為共產黨員只是一個光榮的稱號。這類學生的入黨動機不夠端正,而且再加上一些家長對于黨存在的錯誤認識和態度,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重視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品德思想的教育,這些原因也較多較少的影響了大學生們入黨動機的形成。
受這種影響而決定申請入黨的學生,他們對黨缺乏理解,只是僅僅的因為受家里人的影響和虛榮心的驅使而提交了入黨申請,這些學生的入黨要求迫切,但缺乏堅定的信念,缺乏對黨的事業、宗旨和使命的深刻、科學的理解,這種入黨動機是片面的。
1.3 盲從型、被動性動機
這種學生個人對中國共產黨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和深層次的理解,存在一些理論疑惑區和深層次問題,因為他們對黨只有簡單的了解,并不清楚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甚至連是否應該入黨都是茫然無知的。很多同學申請入黨僅是從眾心理的驅使,有些學生因為成績優秀,黨組織遂對其做工作,這些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表現出被動性,這些動機都不是積極的、健康的。
2 入黨動機教育與引導的對策
《中央組織部發展黨員的工作細則》中指出,新時期黨的組織發展工作的指導方針是“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對黨員的組織發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新全面審視大學生入黨工作,創新方法,加強入黨動機教育,開創學生黨建工作新局面。
2.1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也是黨和國家交給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并聯系教學實際情況建設長效培育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國際領域全球經濟秩序正發生大變革與調整,尤其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東西方文化交流愈發緊密。出現很多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現象,如: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利用各種渠道滲透分化思想,尤其是利用網絡通訊等技術獲取話語霸權,對我國逐步推進意識形態演變,其最終目的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破壞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分析國內情況,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關鍵時期,社會上各種矛盾顯著且風險挑戰較多。國內外各種思潮影響下使得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化,大學生思想狀態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提升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
2.2 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大學不同于高中,大學里各種不同的社會思潮相互聚集,相互激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課程。它們對于堅定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大學生思想較為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快,可相對來說,他們的社會閱歷太淺,理論知識較為欠缺,所以學校要教會他們明辨是非,抵制不良思潮的侵害。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并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結構進行優化,必須推進理論課與日常教育工作的結合銜接,高校建立兩者長效合作機制。一方面理論課可以從日常教育工作中吸取理論教育元素,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有一個了解與把握,提升理論課的有效性與精準性,提高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者借助理論課的優勢,創新工作模式與方法,兩者結合給思政工作者提供教育與參與培訓的機會和平臺,實現理論課與日常教育工作的銜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此外,要根據社會情況選擇合適的宣傳方式,實現全方位、無死角覆蓋,引導大學生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2.3 嚴以律己,爭做模范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嚴以律己,用一顆寬容之心對待他人,這同時也是共產黨員基本的修養和作風要求。大學生想要入黨就必須要堅決服從組織決定、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模范地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關心集體和同學,善于團結其他人一道工作,堅決同各種不良現象作斗爭。嚴以律己,就要經常用黨員標準來對照自己,時不時地進行總結,看自身是否進步,看看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并繼續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高校在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這兩種工作的有效性,便要保證學生黨建工作者與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指導思想、方式、思想覺悟、理論水平等方面均進行溝通交流,以此來尋求兩者的共同提高,共同成長;以主題教育的方式來互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以黨的紀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為主題的,而大學生管理工作卻是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學業有成教育等作為主題的。這兩項工作的主題互有融合交叉,因此,主題教育的互動途徑可以加強入黨積極分子與學生黨員的黨組織紀律教育和信念教育的力度,可以加強大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教育水平、日常生活教育水平,繼而激勵學生尋求更高的追求,同時也可以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
2.4 深化大學生對黨的認識
幫助大學生們形成并且樹立正確入黨動機的原因的有效途徑是提升他們對于黨的認知程度,高校應該把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當作教育的重中之重。學校為了更好的進行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要做的不僅是堅持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理解并且幫助學生,更要學會切實的提高教師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使命感。
除了這些之外,還應該健全學校的教育機制,將入黨動機的教育無時不刻的貫穿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始終。拓寬教育的渠道,加強實踐環節,豐富高校實踐教學的內容,使得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實自我的精神生活,提高道德水平,進而深化教育的效果,也逐漸加深對黨知識的認識。周恩來同志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思想改造到老”,這正是當代中國共產黨員不斷追求,不斷進步的真實寫照。
3 結束語
在新的時期,做好大學生入黨這項為黨和國家事業大廈奠定人才之基的源頭性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拓寬工作方法,規范工作程序,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使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從而助力大學生黨員質量提升,使每個學生黨員都能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興黨,成為一面面前行的旗幟。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