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杉
跳繩簡單,好處很多。所以,跳繩被列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重點項目。據報道,在一些地方,有家長擔心過不了“跳繩關”,花錢把孩子送往校外培訓班,一堂課要200元。跳繩已經成了超越語數英三大學科的入學“第一關”,市場上專項提升跳繩技能的培訓班十分火爆。
(10月14日《北京青年報》)
一項相對簡單的項目,為什么會發展出了培訓班?從以前的奧數班,后來的編程班,再到現在的跳繩班,有人把其理解成為是一種“教育焦慮”,甚至認為是在交“智商稅”。不少家長在望子成龍心理驅動下,從害怕孩子掉隊到擔心孩子不能領隊,發展出了一種嚴重的焦慮,總是不顧一切、窮盡所能地做加法。在“劇場效應”下,家長們自覺與不自覺地掉進培訓機構精心構筑的假象甚至圈套里。
不過,“跳繩培訓班”背后不只是教育焦慮。如此簡單的跳繩,難道僅僅是家長的原因?據某地一所小學的老師透露,跳繩是小學各年級的必考項目,在體育總成績中,一到四年級占20%,五六年級占10%。正是因為可能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評獎評優和升學,這才產生了“跳繩焦慮”。
在傳統教育理念里,設置一些考核項目是必要的,而考核就要達標。當前,“考核依賴癥”是一個現實問題,幾乎所有的考核,都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形和扭曲。現在,除了跳繩等規定動作外,有的地方還推出了游泳等自選動作,初衷固然不錯,但一旦操之不當,就可能造成新的焦慮,助長新的培訓班。
對于各種培訓班,尤其是像跳繩這樣的培訓班,家長應該放松心態,重視體育鍛煉是很有必要的,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