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薇
【摘要】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協同治理已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將互聯網與社會治理結合起來以實現協同治理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而緊迫的研究課題。通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休閑漁業的案例分析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互聯網十協同治理的發展現狀中存在治理理念更新不及時、大數據分析工具不足問題。通過對治理理念與協同治理、大數據分析工具與協同治理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社會協同治理能突破現存困難,融合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實現協同治理能力的提升,走向社會的善治。
【關鍵詞】協同治理;互聯網+;大數據;治理;休閑漁業
“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指的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整合。通過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系統和重組業務模型,實現經濟轉型和升級。俞可平曾指出,“共同治理”,治理是指利用公共權力來維持秩序,滿足官方或民間組織既定范圍內的公共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類制度如何正確引導和規范公眾的主動或被動行為,最有效地保障公眾的合法權益。因此,治理本身就是一種公共管理活動和公共管理過程,它決定了它應該包括公共權力、管理規范、治理方法和機制。即政府、社會組織和機構等進行多維合作和協同治理,追求管理優化過程。 “社會治理”是指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和依靠各部門和各單位人民的力量。因此我們亟需解決治理理念更新不及時、大數據分析工具不足、體制機制缺乏創新等問題。我們將協同治理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融合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實現協同治理能力的提升,最終走向社會的善治。
一、文獻綜述
首先,治理理論是全球化的加速、新公共管理的興起、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社會復雜程度加劇、國際社會對公共服務需求增長等多種因素驅動下的成果。詹姆斯·羅西瑙曾指出治理與政府規則之問存在重大差異:一系列活動領域的管理機制雖然未經正式授權,但仍可以有效運作。這些管理活動的主體不一定是政府,也不必依賴國家的強制力量。與政府統治相比,治理的內涵更加豐富,它包括政府和非正式的非政府機制。此外,斯托克提出“一方面,治理行為的一部分來自政府,但它不僅限于政府的社會公共機構和行動者:另一方面,在尋求社會和經濟問題解的決方案時,治理在邊界和責任方面存在模糊之處。國家與社會之間、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的界限與責任日益模糊?!?/p>
二、西海岸新區休閑漁業互聯網+協同治理案例分析
海洋牧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可以詳細分解為以下四個部分:第一,缺乏統籌規劃,這導致各地海洋牧場建設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和有效性能。因此,首先要做好整體規劃對水域進行規劃布局和礁區選址、建設規模和人工魚礁工程設計,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二,沒有合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缺乏科技支持。科研基礎薄弱,缺少相關方面的科研人才,科技支持落后于發展需求,技術體系與平臺建設不完善,關鍵技術和保障措施不完備。海洋牧場發展理念和建設標準不統一,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總體水平相對滯后,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缺乏科研機構和平臺,沒有獨立的技術體系,產業鏈技術儲備不足,過度依賴水產養殖,人工魚和珊瑚礁等行業,沒有建立國家的研究機構和科研平臺。
第三,政府協同治理水平較低,支持力度較小,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資金投入總體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綜合效益較低,產業化水平不高,政府與私人投資的綜合效果不佳,嚴重影響其實際效果。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對青島西海岸海洋牧場的短板建設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加強互聯網+科技支撐。做好科學規劃和建設指導,加快海洋牧場建設標準體系建設,加大海洋牧場技術研究,密切產學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加強海洋牧場監測和效果評估。再次,在政府治理層面加大資金財政支持。國家需要給予更多的財政扶持,并加大對其良好效益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和民間社會組織投資,引起其更多的社會關注。最后,政府需要加強大數據監測系統支持,建立和完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評估機制,定期組織績效評估和特殊檢查。
三、互聯網+政府協同治理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生活發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治理理念更新不及時
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將互聯網+融入協同治理是無法阻擋的趨勢,也是協同治理進步發展的明確方向。因此,在追求“善治”的過程中需要增強合作與創新觀念。此外,互聯網中的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為社會治理創新中的“互聯網+”提供了條件。對于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需要轉變理念,將更多的智慧資源和創新能力應用到社會治理創新中。因此,“互聯網+”在我國社會治理創新的應用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我們不應排斥而應該積極順應這種潮流,努力實現“善治”。
(二)大數據分析工具不足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環境下,協同治理需要社會資源的互助共享、良好整合與有效運用。然而,長期以來由政府主導掌握社會上的大量信息資源,大數據信息幾乎處于壟斷狀態,因而社會公眾與企業獲取大數據信息資源有限,再加上分析工具不足,技術更新不及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速度,大數據平臺尚未形成與社會治理的積極互動。因此,政府部門是否愿意開放這些信息和開放的形式、范圍,在最大程度上推進互聯網十治理數據分析工具的建設,極大地影響了其他治理主體的工作熱情和效率。
四、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府協同治理研究
(一)治理理念與協同治理創新
政府應該是社會利益博弈的“平衡者”,并避免各級社會因利益沖突而損害協同治理。政府應轉變傳統技術對信息占有絕對優勢的原有觀念,打破社會信息資源壟斷局面,融合各種社會治理體制。羅茨的治理定義曾指出,治理作為一個自組織網絡是指基于信任和互利的社會協調網絡。因此要及時增強政府的協同治理能力、更新協同治理觀念,這樣才能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在政府協同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因此,傳統垂直式行政化的治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理念上的改變是互聯網+環境下政府協同治理創新的基礎。
(二)大數據分析工具與協同治理創新
政府應該在大數據環境中提升社會信息的透明度,使政府和其他社會力量能夠在充分的信息交流中理解對方的利益和立場,從而實現共同的治理目標。因此,政府協同治理模式是從傳統勞動到智能的必然趨勢。首先是人才的智能化,以智能大數據資源和人才隊伍為支撐,建立互聯網+大數據智庫團隊。在不同組織中,開展數據工作,例如開發相關APP、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公眾號等相關網絡數據媒體及大數據分析工具,依托這些工具促進政務公開等工作。為政府的協同治理提供智力支撐和技術服務。
四、結論
“互聯網+”大數據視野下的協同治理研究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探討和創新的研究領域,本文從協同治理的視野研究,并以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洋牧場休閑漁業現狀問題為研究案例,在此基礎上提出當前互聯網+大數據協同治理的創新模式,如何解決治理理念更新不及時、大數據分析工具不足等問題。通過相應的建議,期望社會協同治理能突破現存困難,融合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實現協同治理能力提升,走向社會的善治。本文探討的“互聯網+大數據協同治理”模式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思維方式和結合政府、社會、企業三方主體的力量,探索一條既符合實際國情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又能推動協同治理創新的協同發展道路。政府需要適應“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抓住機遇,打破壟斷和部門障礙的局面。從治理理念與協同治理創新、大數據分析工具與協同治理創新等方面進行改革,積極探索“互聯網+大數據”與協同治理的完美結合,從而實現社會的協同治理,最終達到“善治”的目標。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參考文獻:
[1]王倩.我國“互聯網+農村”的實現形式與發展思路研究[D].煙臺大學,2016.
[2]楊立昊.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協同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6
[3]王叢虎.中國“綜合治理”的演進與創新[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5(02).
[4]何倫坤.從“壓制型”到“治理型”:我國勞動行政執法模式的轉型[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19(02).
[5]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J].實驗室科學,2015,18(04).
[6]郝向舉,羅剛,王云中,羅國武,鄭炯,劉彤,劉健.我國海洋牧場科技支撐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水產,2017(11).
[7]肖秋瑤.“互聯網+”視野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7.
[8]葉林,宋星洲,邵梓捷協同治理視角下的“互聯網+”城市社區治理創新——以G省D區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8(01).
[9]陳瑩.試析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困境及創新發展[J].學理論,2015(34).
[10]單子丹.高技術虛擬企業(HTVE)協商機制及其支持系統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
[11]郎友興,葛俊良.讓基層治理有效地運行起來:基于社區的治理[J].浙江社會科學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