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嵐嵐 張小琳
摘 要:為研究音樂與美術之間的關系以及幼兒在欣賞音樂時的具體感受,本文通過探討音樂與美術之間融合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以穆索爾斯基作品《圖畫展覽會》組曲中的《鳥雛的舞蹈》為例,通過傾聽——音樂表象——想象——視覺表象——繪畫創作一系列活動分析適合幼兒的作品以及適合幼兒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音想畫;曲目庫;幼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將音樂與美術劃定為藝術領域。美術與音樂雖然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但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及相似的特點。在學前階段同樣都是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
一.幼兒階段將音樂與美術進行融合教育的意義
1.“音樂是流動的繪畫,繪畫是凝固的音樂”,在把握美術與音樂這兩個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充分依托它們之間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的關系。通過“畫”音樂的方式,以清晰的畫面來呈現抽象的音樂語言,使藝術的形象性更加立體化,從而達到聽覺——視覺的轉換。
2.“音想畫”是音樂與美術是完美地融合,即將音樂表象通過繪畫更加具象的表現出來,這其中包括傾聽——音樂表象——想象——視覺表象——繪畫創作一系列過程,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過程有助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通過音樂激發幼兒的想象感受以繪畫的色彩與線條為表現手段,達到“聲與心,形與表”形成兩者的共振,產生共鳴,從而將幼兒的自身經驗與這兩種藝術形式形成連接,提高幼兒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幼兒階段將音樂與美術進行融合教育的價值
1、在幼兒階段,音樂與繪畫共屬于藝術領域,都會通過感官刺激使其產生精神上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表達出不同的情感,情緒與情景。同時,音樂和繪畫都具有根源上的創作性,可以將外界事物用藝術的形式反映出來。
2、通過音樂和美術兩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兒對于音樂和繪畫的興趣和欣賞能力,理解能力;促進聽覺,視覺的發展。而且這樣的一種創新性活動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對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很大幫助。
3、這種創新式的將音樂與美術相融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引導幼兒培養一種良好的藝術素養,增強他們對于美的認知力和理解力。音樂(聽覺)和美術(視覺)相結合,利用兩者間的相通和融合之處引導幼兒,從而促進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和審美心理結構的發展。
音樂和美術本身屬于五大領域之一的藝術領域也是是幼兒園學習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嘗試美術教育與音樂教育之間的整合,通過傾聽——想象——創作的教學過程,把音樂和美術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的教學有情有景有畫,從而做到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主動良性全面發展,而非機械性的被動學習。
三.幼兒“音想畫”教學實踐路徑
1.作品曲目庫的建立。1)曲目收集。在初期尋找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流行音樂、兒歌、古典音樂、通俗音樂等,通過體驗并研究大量的音樂素材之后決定把古典音樂作為“音想畫”項目的曲目素材。古典音樂經過時間的洗禮能夠提升幼兒的藝術感受和藝術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崇高的情操和純凈的心靈,還能建立起幼兒對音樂旋律的形象化感受,促進想象力的發展。因此,把古典音樂作為曲目庫的核心。2)曲目分類。在大量的古典音樂中選取了近百首最適合兒童欣賞的曲目,其中包括:圣桑的《動物狂歡節》、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 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等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并將其按照不同的音樂內容進行曲目分類,將其劃分為舞劇、管弦樂組曲、音樂小品三個類型,分別適應不同類型的“音想畫”活動。
2.作品曲目分析。在中外藝術領域有許多音樂家通過美術作品所創作的音樂體裁作品,以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為例,這部作品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就是將音樂語言與具象的繪畫巧妙地融匯在一起,大大開拓了音樂的表現力。創作于1874年的《圖畫展覽會》,因為他的亡友哈特曼,也就是這部作品背后的“畫家”。是當時俄國一位杰出的畫家和建筑設計師,由于生活的窘迫困境,年僅39歲的哈特曼于1873年突然逝世,這給穆索爾斯基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為了表達對逝去的朋友的懷念與尊敬,穆索爾斯基在展覽中選出了10幅自己最感親切的肖像畫、風俗畫以及以童話和民間故事為基礎繪出的形象畫,創作了這部標新立異的《圖畫展覽會》,表達對亡友的思念與哀悼。
作品由十首小曲組成,每一首以一幅畫為根據,引子取標題名為“漫步”,作為全曲的序幕和間奏,巧妙地將十首獨立的曲子貫穿在一起,塑造了一場完整的、立體的“圖畫展覽會”。這首作品有鋼琴套曲中的《鳥雛的舞蹈》創作靈感源于哈特曼的一幅水彩畫。這是哈特曼擔任服裝設計師時,為跳舞的孩子們設計的蛋殼服。這幅畫作非常幽默詼諧,充滿童趣。穆索爾斯基使用諧謔曲這一體裁可謂點睛之筆。諧謔曲又稱詼諧曲,其主要特點是速度輕快,節奏活躍而明確,常出現突發的強弱對比,帶有舞曲性與戲劇性的特征,與圖畫相契合。
3.“音想畫”活動開展。首先在“音想畫”之前教師先給幼兒聽類似活潑、跳躍的小雞的歌曲增強幼兒的前期經驗,把此次動物形象鎖定為“小雞”。其次,在聽音樂《鳥雛的舞蹈》的過程中教師邊聽音樂便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小雞的動作,但是并不告訴幼兒具體是哪種動物。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需要聽四遍,第一遍幼兒安靜的傾聽。音樂結束教師提問“這首音樂像哪種動物呢?”第二遍聽音樂教師做動作,不要求幼兒跟隨,有的幼兒會不自主的跟隨教師做動作。音樂結束教師提問“剛才老師做的動作你們感覺像哪種動物呢?”第三遍聽音樂要求全體小朋友跟隨老師一起做動作,音樂結束教師提問“小朋友自己做的動作像哪種小動物呢?”第四遍聽音樂要求小朋友自己做出一種新的動作,音樂結束請一位小朋友上臺猜是動物。通過四遍音樂的傾聽幼兒已經對音樂熟悉,并有了自己對音樂形象的認知,教請一位小朋友給大家描述他聽到的音樂形象或者音樂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問動物額特征增加幼兒的具形象性。最后,教師總結音樂的特點,讓幼兒邊聽音樂邊畫出自己認為的音樂形象。
4“音想畫”教學總結?!耙粝氘嫛苯虒W的核心是音樂作品,只有經典作品才是經過歷史的洗滌傳承下來的,所以給幼兒的音樂作品必須是精品且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選擇音樂形象更具體的作品,因為幼兒的學習特點為直觀性、具象性所以在選擇作品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幼兒是否具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果沒有如何幫助幼兒建立前期經驗?!耙粝氘嫛钡摹跋搿睘橄胂?,也就是通過聽音樂把抽象的音樂通過動作、語言的描述具體化,最后通過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在提升幼兒的想象力時教師必須分層次的小步發展,而不能直接憑空讓幼兒想象。在幼兒畫畫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退出不再具體的指導畫畫的過程,把空間留給幼兒。這時候因為已經建立了大量對音樂想象的活動,所以教師在畫畫的過程中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才能達到“音想畫”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蔡幸子,畫中有樂,樂中有畫——音樂與繪畫的關系脛談 [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0,(6)
[2] 李文輝,索長清,但菲,等.音樂訓練對 5- 6 歲幼兒語音意識的影響 [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6):
[3] 徐文佳,“畫音樂”活動的實施環節與評價 [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6)
[4] 榮華,論音樂刻畫形象的創作手法——以《圖畫展覽會》為例 [J]樂器,2019(9)
基金項目:遼寧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91016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