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航
摘 要:2019年1月開始實行新個人所得稅,提高了起征點,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給工薪階層帶來了減稅降負的紅利。但對于一些專項附加扣除,標準還是太低,作者以個人的親身感受提出了一些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
2018年8月31日,是一個值得記錄下來的日子,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次修正,正式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們的個人所得稅按年度綜合所得計征,并且增加了六項專項附加允許在稅前抵扣。我們的個人所得稅,由原來的只考慮社險保障的按月計征,升級到開始考慮生活成本的按年計征。這種稅收原則與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征管趨向于一致。標志著從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頒布開始算起,沿襲了近40年的傳統的個人所得稅計征辦法產生了重大變革,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向著國際接軌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個人所得稅起源于英國。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概念始于1950年,當時政務院發布了新中國稅制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其中涉及對個人所得征稅的主要是薪給報酬所得稅和存款利息所得稅。1980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方始建立。該法的征稅對象區分了中國公民和中國境內的外籍人員。1994年我國實行新《個人所得稅法》,內外統一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初步建立。其后,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家對個人所得稅制度進行了幾次重大調整,例如:提高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減除費用標準;多次提高起征點等等。
但不管怎么調整,有些內容是一直沒變:個人工資薪金采取按月代扣代繳申報,每個月的收入和稅額與下個月是相互對立,互不影響的;同樣是勞動所得,寫書的、搞設計的、做文員的稅率不一樣:那些“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銷售員,有可能這個月交的稅,比前幾個月的收入還多;搞創作的一年一次性拿到設計費12萬,交的稅遠要比每個月拿1萬工資的文員高得多,……。這就給逃稅、漏稅、偷稅帶來了市場。
201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個人所得稅法使得這些問題都成了歷史。
本次個稅改革的最大亮點是將原先分類計稅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成綜合計征。在分類征收下,稿酬所得的稅率只有20%,而勞務報酬所得的最高稅率是40%,工資薪金的最高稅率則是45%,不能充分體現公平原則。現在把這幾項合并綜合,統一了稅率,更加凸顯公平;
新法修改了個稅的計征辦法,把按月算改成了按年算,算你一年總收入該交多少稅,這樣就可以把高的月收入攤到低收入月中去,使得計稅基數更合理;
免征額從3500元/月提高到了5000元/月(60000元/年),拓寬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明顯體現出本次稅改的主導思想:即對中低收入者的傾斜,工薪階層最受益;
新個稅法還首次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這是民眾最為稱贊的地方。對于那些負擔較重、生活成本較高的人來說,無疑大大降低了稅負,這對于促進公平是很有幫助的。
下面就以作者本人為例來看看新舊兩種個稅制度給作者帶來什么樣的好處(為了便于計算,以下金額均取整數)。
作者本人是一名國企員工,工資穩定,每月1萬,年終獎2萬,合計14萬。社險公積金每月2000元。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要還,還有份兼職,收入2000元/月。其余條件忽略。
舊個稅法下:
工資薪金所得稅=[(10000-2000-3500)*10%-105]*12=4140元
年終獎所得稅=20000*10%-105=1895元
兼職勞務所得稅=(2000-800)*20%*12=2880元
合計=4140+1895+2880=8915元
新個稅法下,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可以附加扣除2000元/月,子女教育可以扣除1000元/月,首套房貸利息可以扣除1000元/月:
工資薪金應稅所得=120000-2000*12-60000-2000*12-1000*12-1000*12=-12000,不用繳稅
年終獎所得稅=20000*3%=600元(如果想節稅,還可以把12000記入到工資薪金中發放,年終獎只發8000元,這樣所得稅只有240元)
兼職勞務所得稅=(2000-800)*3%*12=432元
合計=600+432=1032元(調整年終獎和工資薪金的前提下=240+432=672元)
新舊對照,新個稅法給工薪階層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凡是變革性的創新改造,既是對舊制度舊方法中落后的淘汰,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抵消了舊方法中可取的一面。
例如:可抵扣金額的計算。舊稅制下,各月份計稅相互獨立,互不影響,雖然存在財務、人事為了節稅而把各月工資高低騰挪的現象,但計算簡易,不存在后遺癥;而新稅制下,由于是按年度綜合計算收入、扣除,假如一名員工存在年度內跳槽換工作的情況,新單位無法獲得該員工在老單位的收入、抵扣累計數,所以就無法準確的計算該員工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就無法準確的給該員工代扣代繳所得稅。而且國家稅務總局對此類問題的匯算清繳也沒有做出明確的指導,這對該員工來說是不公平的,也給新單位財務、人事帶來不便。作者認為,要解決此類問題,就要開放企業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時的查詢導入權限,新單位能夠查到員工同一年度內在老單位的所有工資薪金信息,這樣才能幫助新單位合理計算員工的應繳個稅。同時,在匯算清繳是,不再按扣繳義務人來分別清算,直接計算綜合收入。
再例如:扣繳義務的不明確。集團公司組織先進評比,給下屬單位的一些優秀員工發放獎金。舊稅制下,集團向下屬單位取得該員工的當月工資明細,把獎金并入后重新計算應繳個稅,扣除下屬單位已繳部分,把稅金未交部分留下后剩余獎金金額發放給員工;而新稅制下,集團不是該員工工資薪金的扣繳義務人,無法取得相關綜合信息,為了不給優秀員工增加稅負,只能把獎金全額發放給該員工,由員工自己在匯算清繳時補稅。這就只能靠該員工的自覺性了。要解決此類問題,除了要求集團企業統一思想,明確代扣代繳責任外,國家應加強監管稽查力度,努力減少此類稅收損失。
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出臺,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從單純考慮以所得征稅向按照個人實際經濟能力征稅的現代化征稅原則邁出的第一步。六項扣除的作用,除了降低稅負以外,還體現出稅收對社會的導向作用,弘揚傳統美德,鼓勵學習,提升居民素質等。但作者認為,一些項目還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例如:專項附加中的子女教育支出,本來是鼓勵結婚與生育的,但現實中,盡管國家已經放開二胎的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并沒有提高,城市里靠工資薪金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夫妻還是不敢生,因為一個小孩的撫養成本太高;
再例如:關于房貸利息,只允許首套房貸利息稅前扣除,像作者這樣只有一套生活用房,貸款卻依據二套房計算,利息本來就要高于首套房,稅收上反而享受不到政策優惠。
再例如:關于大病醫療,只允許對扣除醫保目錄范圍內15000—80000元之間的自付部分據實扣除。在杭州市,國企醫保覆蓋率可以說幾乎就已經達到100%,如果自負部分都已經達到了15000元以上,除非是領導干部,像作者這樣的普通員工的工資薪金肯定已經降到不用納稅的階段了。所以這一項抵扣可以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對比這次新個人所得稅法,一些發達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的法律制度中的: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綜合收入,把孩子的撫養費、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專項扣除等條款更能發揮個人所得稅減緩貧富分化,追求社會公正,輔助弱者,進行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的作用。因此,作者覺得,如果國家再對個人所得稅制度進行修改時,能把這些普遍做法考慮進去:以夫妻兩人的綜合收入為基數,提高在子女撫養方面的扣除標準,把房貸利息抵扣范圍擴大到一套房,而不是首套房(以房產檔案記錄為準),降低大病醫療費用稅前抵扣的標準,那對于作者這樣的生活在大城市,上有老下有小,妻子無固定收入,又有房貸要還的工薪階級來說,無疑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
新個人所得稅的實施,邁出了中國個人所得稅現代化改革的實質性一步。對于個人而言,有利于平衡不同所得的稅負,降低了中低收入群體的稅負率,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更好地體現量能負擔、稅收公平原則;對于征管機關而言,專項附加扣除等扣除項目的增加,使得納稅人納稅更加規范化、申報納稅自主性提高,便于征管且征管成本降低。而財政部稅政司王建凡明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我們希望個稅改革能繼續朝著跟國際接軌的方向走下去,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我國個人所得稅發展歷史》,全國人大網
[2] 《從世界個稅起源發展現狀看中國個稅改革前景》,張巍
[3] 《新個稅法亮點解讀!你想知道的問題都說透了》,韓金標、顧慧君、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