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建
摘 要:為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各級相繼成立了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文中先簡述農業融資難突出問題,指出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服務對象和流程及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優勢,并就如何推進基層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農業信貸;擔保;建議
為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引導銀行信貸資金投向農業農村,中央、省市各級相繼成立了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農業信貸擔保工作。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成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戶融資需求,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也亟需加強和完善。
一、農業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
近年來,隨著農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也逐年發生變化,由傳統的單戶小農經濟,向規?;⒓s化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轉變,這種轉變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對資金依賴程度的大幅提升,如何解決資金來源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最迫切的問題。
解決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財政資金支持,二是銀行信貸支持。從財政資金方面看,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財政增收面臨較大壓力,涉農財政資金支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維持每年兩位數增長,依靠財政資金投入已不現實。從銀行信貸方面看,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較大且缺乏可抵押的資產難以滿足銀行風險管理要求,另外服務成本和利息費用高,導致金融支持和服務“三農”的意愿不強。政府財政的補助支持能力和效果越來越不明顯,金融機構的服務積極性又不高,導致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越來越突出。
二、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服務對象和流程
在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市場化信貸和擔保難以解決的情況下,中央、省市各級相繼成立了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為銀行分擔風險,形成政府、銀行和擔保公司的“政銀擔”組合,引導銀行信貸投向農業,形成財政金融協同支農的撬動機制,來補齊農村金融這塊短板。
(一)服務對象全覆蓋。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規模,符合有良好信用、有規模經營主業、有資金需求的家庭農場、農民成立的各類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農業服務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服務對象范圍做到全面覆蓋。
(二)業務辦理流程簡潔。從業務流程來看,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包括政府推薦項目,也包括合作銀行推薦項目。政府推薦項目流程為:經營主體向鄉鎮經管站提出申請,鄉鎮經管站匯總報縣財政金融協同辦公室確認,開展盡職調查,符合條件后上報省公司審查審批后銀行簽訂合同發放貸款。對于合作銀行推薦項目省略了鄉鎮上報過程,其他環節也都一致。
三、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的優勢
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相比其他商業性擔保公司,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準入門檻低。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其他農村經濟組織,根據自身經營生產資金需要都可以申請農業信貸擔保貸款。
二是合作金融機構多。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合作的銀行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農商銀行等,服務網點基本覆蓋整個基層鎮街村居。各經營主體可以根據不同銀行網點,就近申請擔保貸款。
三是貸款利率低。通過農擔機構擔保的農業貸款主體實際承擔的利率在貸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浮不超過30%,加上擔保費等其他費用,綜合成本不超過8%。部分地方財政部門按基準利率的50%予以利息補貼,大大減輕了貸款主體的負擔。
四是擔保費率低。對糧食種植經營主體和扶貧項目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對其他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不超過1.5%,遠低于3%一4%的商業擔保公司。
四、推進基層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加快基層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成立縣級財政金融協同支農領導小組??h級政府成立財政金融協同支農領導小組,縣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財政、農業、金融辦和其他農口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宣傳、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支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本轄區農業信貸擔保政策和工作方案;負責鎮街、合作銀行上報的項目初步審核審查;負責縣級風險補償基金的管理使用等具體工作。基層鎮街設立農擔工作站,明確專人具體負責本鎮街農業擔保項目申請受理及上報工作。
(二)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風險基金。建立農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對轄區內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風險進行補償。從前期試點情況看,以縣級為主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對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發生的風險,省農擔機構、縣政府和金融機構按照6:2:2的比例分擔,縣政府統籌安排財政資金,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用于支付農業信貸擔保貸款相關代償。有利于強化各方在項目推薦審查方面的責任,形成抱團應對風險的合作機制,盡可能降低代償風險。
(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財政加大利息補貼和擔保費補貼力度,通過年度財政預算,將補貼項目列入部門預算,用于貸款農戶利息補貼和擔保費補貼,以轉變財政支農方式,實行財政金融協同發力,在農戶和銀行之間架起橋梁,真正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現代化農業發展。
(四)加強農擔信貸政策宣傳引導。財政、農業和金融等部門應做好農業信貸擔保政策的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廣播、微信、明白紙、掛歷年畫等多種渠道、方式廣泛宣傳,使廣大農戶了解農業信貸擔保政策,熟悉業務辦理流程,及時用好農業信貸擔保政策解決資金需求問題。
(五)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嚴格加強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從擔保項目盡調,上報審批,合同簽訂到放款等各個環節把控風險。加強誠信建設,打擊惡意騙貸、逃貸等各類失信行為,讓廣大農戶牢固樹立誠信理念,深刻認識失信的危害,共同維護良好的農村金融秩序和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關于印發《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貨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財農[2015]121號)[Z].2015(07)
[2] 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關于做好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通知(財農[2017]40號)[Z].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