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成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電力行業的發展也有了進步,但是,當前供電所管理存在基礎薄弱、服務水平不強,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業務繁雜、缺乏創新且銜接不通暢、專業劃分過于細致、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等問題。如何改變傳統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式,建立智能、便捷、精準、高效的供電服務新體系具有很強的緊迫性。
關鍵詞:全能型供電所;管理;效果探討
引 言
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全能型”鄉鎮供電所,通過“全能型”供電所建設,進一步優化了鄉鎮供電所及其內部的班組設置,強化了信息化支撐。“全能型”鄉鎮供電所讓供電服務響應更及時、服務手段更便捷,全天候、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將滿足廣大客戶的不同需求,釋放更強的服務能力,創造更大的服務效益。
1、供電所績效管理的意義
結合我國電網建設“全能型”供電所的實際要求,不斷強化對供電所的管理力度,完善績效考核機制,促進管理能力與服務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所績效管理層次不高,考核體系單一,很難適應當前企業進行管理的實際要求與目標。現將存在的主要問題做簡要分析。第一,由于過于重視成果,造成管理工作仍存在著較多不足之處,安全生產、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第二,對供電所的評價過于單一,僅局限于指標的考核,卻沒有建立一套較系統的管理體系,績效管理改進作用不突出。第三,供電所工作人員往往是事后主觀評價,缺乏對過程的管理與控制,工作人員管理取決于績效管理人員的能力與專業水平,導致供電所人員狀態參差不齊。第四,績效管理結果的應用模式較單一,僅局限于薪金的兌現,缺乏激勵機制。第五,績效考核結構反饋問題。績效反饋的目標是提升員工績效水平,主要體現在績效管理成長性與動態性。績效管理是雙方反復溝通的過程,因此,不僅要調節員工薪酬與績效結果,還要將結果當作績效管理的終結,通過對過程與結果的分析,發現員工的優勢與不足,為接下來制定的目標提供參考。因此,績效管理的意義是提升與完善后續員工的績效,若績效反饋沒有做好,特別是考核過程中,員工沒有積極參與,績效結果評定只是考核人員,卻導致管理工作出現不良影響,造成員工產生消極的工作態度。
2、全能型供電所的管理及效果
2.1實時快速響應,建立線上服務模式
面向臺區經理,自主開發應用臺區經理App,從營銷服務、安全生產、綜合業務三方面提供高效的業務辦理信息化手段、業務智能支撐,并在日常工作中對臺區經理作業全過程留痕,確保了臺區經理各種作業行為按業務流程規范開展,實現供電所核心業務和重要指標的集中實時管控和動態評價提升。同時,與客戶建立零距離溝通,方便臺區經理第一時間接收客戶訴求并反饋綜合柜員,優化電網與用戶的實時交互。深化平臺功能應用,強化在線實時管控。利用供電服務管控平臺績效考核模塊,實現線上績效薪酬管理;教培模塊,實現人員素質培訓管理;物資管理模塊,實現線上實體資產管理。延伸服務價值鏈條,豐富拓展線上服務內容。利用供電服務管控平臺基本業務辦理模塊,實現客戶業務辦理由線下轉為線上,“一次都不跑”;利用增值服務模塊,實現停電信息點對點實時推送,實現安全用電知識宣傳、節能知識普及、電能替代宣傳及智慧家居購買等增值服務;利用互動模塊,通過信息、語音及時與客戶建立零距離溝通,一方面實現客戶訴求快速掌握,另一方面建立內控群,實現指標日控及所內業務協同。
2.2全能型供電支撐平臺總體規劃
建設全能型供電支撐平臺的整體目標是:在供電所綜合業務監控平臺為核心的基礎上,構建供電所智能化管理平臺“X”內容,深化提升供電所綜合業務監控平臺,為全能型供電所提供信息化保障;從滿足全能型供電所營銷、生產、安全、服務、管理業務出發,以加強供電所管理、減輕基層供電所負擔為目標,以基層業務需求為主導,適應新技術革命,服務業務集約融合,堅持實用化和易用化,通過平臺建設實現業務管理和信息管理高效協同;將供電所營銷、配電等業務全流程實現線上閉環管理,打通業務流程和工分績效交互流程,實現“五體一體”協同機制在基層供電所的落地融合和高效運轉。構建“移動終端+互聯網+大數據”的全能型供電所信息化平臺,以工作過程管控為主線,實現指標監測、工作過程管控、物資管理、培訓管理、綜合管理,促進人、物資、工作流、信息流的集約化管理。1.搭建供電所關鍵數據監控平臺,實現供電所營配業務系統數據末端融合。2.建立供電所各專業全流程管控評價平臺,實現供電所綜合業務由線下轉入線上流轉。3.優化供電所資源管理模式,統一調度基層供電所生產資源。4.打造人員一專多能的智能化培訓平臺,滿足基層供電所自主培訓的需求。5.提供快捷、人性化的服務,有效支撐基層供電所生產運行。
2.3提升員工多元化管理
傳統管理過程中,員工僅知道工作失誤被考核,但是怎樣提升工作效率卻不清晰,這種缺乏溝通與交流的管理模式,難免會引起員工的抵觸,不利于供電所工作的有序開展。一是保證員工實現全員覆蓋。當前,對員工績效管理工作雖已較成熟,但對于員工績效管理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所以,在構建績效評價體系過程中,結合公平公正原則,實現員工的全覆蓋。二是對星級員工的評定。“全能型”供電所建設以來,員工中,職責變化最大的就是經理與柜員。供電所編制員工評價辦法,激發起員工的工作活力。三是開展崗位風險控制。“全能型”背景下,供電所廉政風險控制協同項目的實施,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另外,提升員工工作意識,為管理工作的完成提供保障。四是完善績效管理政策。供電所召集相關部門開展專題會議,介紹績效管理的思路與辦法;在考核方面,供電所所長、一線員工代表等進行座談,聽取員工意見,完善考核體系;在操作方面,開展專題培訓,保證績效管理執行到位。
結 語
“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實施以來,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大幅提升,打造“電保姆”“電小二”服務形象,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精準服務“三農”用電,實現電力送到田間地頭,服務進入千家萬戶。西安供電公司2018年優質服務實現“零投訴”,95598回訪客戶滿意度100%。行風測評公共服務行業居第一名,為優化營商環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林,王麗麗,劉艷,等.電網實時監控可視化技術研究與分析[J].電網技術,2014,38(2):538-543.
[2] 查申森,竇曉波,王李東,等.微電網監控與能量管理裝置的設計與研發[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38(9):2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