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模式。
二、理論依據
(一)“群體動力理論”:在一個合作性的集體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的成員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交流的撞擊中,產生新的認識,上升到創新的水平,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在學習需要可以得到滿足。
(二)“接觸理論”:單純機械的接觸,尚不能形成促進性學習,增進學習效果。只有發展成為合作性的關系,才能提高小組的向心力及友誼,才能有效地學習。
三、合作學習的意義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說:“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教育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是其中的最大之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特別規定:“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首次明確提出:“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論述明確了開展合作學習的教改方向,也為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措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意味著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在活動中應遵循主動性、開放性、平等性、發展性、合作性的原則。
五、優選合作方法
(一)輪流解題法
“輪流解題法”適用于解題程序比較規范的習題練習,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和糾錯能力。其基本操作方式是把解題步驟分為幾步,由小組成員接力完成,最后評比每組的解題結果。
(二)分塊學習法
“分塊學習法”適用于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探究的數學命題研究。以每班48位學生為例,“分塊學習法”的基本操作方式如下。根據“問題提綱”的要求,教師可先將學生分成8組,每組6人。“分塊學習法”中的學生小組合作分為3個基本步驟。
1.教師分配“合作學習任務”。教師將“合作學習目標”分成A、B、C、D、E、F共6塊“合作學習任務”,小組內每位學生負責研究其中1塊,教師給他們每人提供相應的不同資料。
2.專家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同一學習任務。由研究同一個問題的學生成立專家學習小組。例如:將研究A問題的8位學生組成專家學習A小組,以此類推,共形成A、B、C、D、E、F共6個專家學習小組,各組在學習了教師分發的相應學習資料的基礎上,交流探究同一個問題。
3.原始小組成員交流完成“合作學習目標”。所有學生回到各自的原始合作學習小組中,將剛才這一問題的探究結果講給另外同學聽,各位組員互相傾聽、討論交流,最終完成“合作學習目標”。
(三)小組積分法
“小組積分法”適用于學習難度不大的教學內容,適用于學生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兩極分化”比較明顯的班級。“小組積分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基準分”的設定和每位學生所貢獻的積分數的計算方法。基本操作方式:
1.教師先就某一學習主題面向全班進行統一教學,以做好知識鋪墊和問題引領。
2.將“問題提綱”交給“合作學習小組”,學生就問題進行合作研究,做好檢測準備。
3.每個小組的學生以個人的名義參加檢測。
4.教師由檢測分數計算出每組每位學生為小組贏得的積分,評比各組總積分的高低。
六、合作建模
(一)創設情景
創設情景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設置與實際有關的問題情景展示給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踐及已有的數學知識,從直觀的具體的問題中引發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再提出新的問題,思考新的解決方法。
(二)明確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自主探索
倡導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自體驗,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質疑和思考。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和數學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學生也將親身體驗自然內化為穩固的知識系統,從而靈活運用。
(四)合作交流
在合作的過程中,通過互相表達和傾聽,不僅能使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更好地表達出來,而且還可以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使學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五)效果驗收
最后十分鐘,教師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設計2-3道習題,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六)總結評價
評價最佳問題、最佳解法、最佳卷面,進行獎勵,以鼓勵那些具有創新和踏實作風的同學。
總之,合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文化。無論是科學研究、社會生產,還是政治經濟事務,合作是一種潤滑劑,它推動著社會不斷發展、有序前行。實踐證明,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非智力品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