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杰
摘 要:近年來,網絡直播異軍突起,已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社交體驗,滿足了人們多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也要看到,由于直播技術的局限及直播者自身素質的影響,網絡直播也存在倫理失范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的驅使、技術的局限、監管的缺位,只有加強網絡技術的倫理規約、網絡直播平臺的自我約束、網絡直播主體的媒介素養建設、政府監管,才能營造良好網絡直播生態。
關鍵詞:網絡直播;倫理;失范
近年來,網絡直播異軍突起,備受廣大網民追捧,成為打發閑暇時光的主要方式,甚至有人驚呼我們已進入了全民直播時代。可以說,在智能手機的助推下,網絡直播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社交體驗,滿足了人們多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也要看到,由于直播技術的局限及直播者自身素質的影響,網絡直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問題,甚至觸及法律底線,影響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對網絡直播從倫理層面進行審視,對于促進網絡直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直播倫理失范的主要表現
(一)網絡主播的行為有待規范。網絡直播進入門檻較低,基本不存在技術上的要求,只要具備互聯網絡的基本常識,都可以在相關平臺注冊,加入網絡直播大軍,這就導致網絡直播從業人員在短時期內井噴發展,三教九流、心態各異、五花八門的人紛紛涌入直播平臺,必然產生倫理失范問題。一些直播人員為了瘋狂吸粉,穿著暴露、語言挑逗、態度曖昧、舉止不雅,不斷突破道德底線;一些直播人員價值觀扭曲,通過直播平臺宣揚拜金主義生活理念,炫耀豪宅名車、香水名表、限量美食,甚至直接把人民幣堆出各種造型,彰顯不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一些直播人員社會責任感缺失,一切直播行為都是圍繞能否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或更大的社會影響,完全不考慮甚至故意挑戰社會公共價值。
(二)受眾心態的非理性。當前,網絡直播的受眾群體相當龐大,基本在各個年齡段、各類職業都擁躉無數,但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他們在瀏覽直播平臺時心態也是不一樣的,但大多存在非理性認知。如缺乏辯證、全面看問題的能力,在預先立場的影響下,他們總是傾向于選擇自己偏愛的直播內容,并形成固有的成見式認知,按照自己的主觀理解進行片面解讀,并且很難改變;一些受眾在獵奇、獵艷心理驅動下,通過打賞等行為,鼓動、刺激直播人員進行各種出格表演,成為低俗、庸俗直播內容的需求方;一些受眾則沉迷于觀看網絡直播,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而且激情“打賞”,享受“打賞”行為帶來的片刻心理滿足,毫不在意為此付出的經濟代價。
(三)網絡直播內容的魚龍混雜。由于網絡直播產生時間不是很長,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行業標準相對缺失,政府監管也不是很到位,這就導致網絡直播內容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亂象叢生,不僅向受眾傳遞了錯誤的價值理念,而且成為制約自身更好更快發展的瓶頸。有的內容低級趣味,換內衣表演、洗澡表演、瘋狂吃喝表演層出不窮,拉低著平臺用戶的審美觀,消耗著受眾寶貴的時間,不斷突破社會道德底線;有的內容侵犯個人隱私,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一些人在獵奇心理驅動下,在賓館、公共浴室、商場試衣間等場所非法安裝攝像頭,直播他人隱私行為,部分受害人甚至因此精神崩潰;有的內容突破人性底線,給受眾帶來極度不適感,如各類虐待小動物的行為,凸顯了人性的泯滅與丑陋。
二、網絡直播倫理失范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的驅使。網絡直播本來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網絡直播逐漸變了味,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獲得更多的點擊量,往往會不擇手段,突破道德約束。無數草根階層夢想著通過網絡直播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由于直播平臺迅猛發展,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意欲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就需要不僅顏值、才華出眾,而且內容、方式也要與眾不同。一些主播為了短平快的追求,就放松對自己的倫理規約,通過直播低俗內容吸引觀眾、制造不良信息維持人氣,價值觀底線不斷失守。
(二)技術的局限。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正是在歷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歷史前進的步伐才不斷加快。隨著技術不斷向高、精、尖方向發展,人與技術的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技術受人控制的程度逐漸降低,并日益展現出不可控的趨勢,為了避免淪為科技的附庸,對各類技術進行倫理規約就非常必要。網絡直播技術擴展了信息傳播空間,但也鈍化了參與者的理性思維能力,屈從于非理性的誘惑。不少人深陷網絡直播而不能自拔,在一定程度上與直播技術自身存在的缺陷有很大關系。
(三)監管的缺位。任何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自律與他律的共同作用,強有力的自我約束是行穩致遠的根本前提,但離開必要的外部監管,自我約束可能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加強全方位的外部監管是重要保證。網絡直播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尚處在摸索前進階段,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產生與社會道德倫理相悖、甚至與法律相沖突的行為。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直播環境,法律規制難免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如網絡直播的倫理失范問題,直播平臺、主播、觀眾三者都負有相應責任,但對責任的認定、劃分卻并不容易。制度的缺失必然產生監管的缺位,從而導致網絡直播倫理規約的無力。
三、網絡直播倫理失范的治理策略
(一)加強網絡技術的倫理規約。網絡技術的發展不能突破道德底線,必須在合乎社會倫理規范的框架內運行。針對網絡直播存在的各種亂象,要通過技術發展實施必要的監測、阻斷,屏蔽那些傳遞負向價值的信息,全面普及人工智能監測,對直播內容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監控,凈化網絡直播環境。加強網絡直播參與者的實名認證有助于網絡直播的管理,對網絡虛擬人格的制約能提高現實人格的責任意識。當然,在對網絡直播參與者進行倫理規約的同時,也要通過技術手段保護其隱私,避免因個人隱私泄露而伴生新的倫理風險。
(二)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的自我約束。網絡直播平臺要肩負起營造綠色網絡環境的責任,自覺遵守職業道德,維護社會公德,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直播平臺要嚴格執行相關部門的要求,制定直播標準,限定直播內容,重視受眾舉報,對播出不健康信息的網絡主播實施退出制度,從源頭上杜絕網絡直播倫理失范的產生;要與主播處理好關系,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合同,盡量避免因利益分配而產生糾紛;要制定主播職業發展規劃,加強對主播的培訓,著重培養那些可塑性強、潛力較大、天賦較好的主播,增強平臺的競爭優勢。
(三)加強網絡直播主體的媒介素養建設。網絡直播主體包括主播和受眾,網絡直播活動是在主播與受眾的互動中完成,因此,二者必須提升媒介素養,增強責任意識、明確是非觀念、堅守道德底線,避免淪為網絡直播的附庸,以強烈的責任意識營造網絡直播良好生態。主播要加強學習,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淵博的專業知識構筑實現躍升發展的穩固根基,不為了迎合受眾的庸俗需求而播出情調不高的內容,更不能傳播有害信息。受眾也要提高網絡道德,合理、辯證、批判性地看待直播信息,理性“打賞”、適度“點贊”,保持陽光心態,壓制住蠢蠢欲動的好奇、獵艷心理,提升欣賞品味,樹立情趣高雅審美觀,遠離低俗內容的侵襲。
(四)加強政府監管。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已陸續出臺了加強網絡直播管理的相關規定,但與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相比,制度建設明顯滯后,導致監管漏洞的存在。因此,加快制度建設步伐,為網絡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刻不容緩。完善網絡直播平臺的監管制度,嚴把入口關,及時關閉違規直播平臺。明確監管部門,避免推諉扯皮,解決責任落實難的問題。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廣大網民積極踴躍舉報違法亂紀的網絡主播及平臺,厚植凈化網絡直播環境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