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芳
摘 要:初中語文教材中文章的篇幅明顯增多,且難度加深,這便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阻礙。并且,隨著教育環境的改善,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發揮太大的效用。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優化教學策略。爭取提升教學質量,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逐步深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全面化的發展逐漸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核心和焦點,閱讀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變得更加凸顯。同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給予閱讀教學充分的重視程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這種新形勢、新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觀念和思想,轉變過去呆板、空洞的閱讀教學形式,從學生認知結構和興趣愛好出發來探索科學、高效的閱讀指導策略,以使學生愛上閱讀,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
一、構建趣味化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詞匯的積累,記憶文本,缺乏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真實的理解,以及缺乏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學習的興趣,進入教學內容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并獲得獨特的課堂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內容時,筆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反向思考,即大家對于自己的理想生活有什么想法,覺得怎樣的生活才是沒有欺騙自己的,才是自己理想中的。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希望自己能夠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城市中享受著全國各地的美食和娛樂;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理想生活是能夠擁有一個隨時出差的工作,能夠乘坐著飛機到世界各地去自由旅行,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也可以觀賞世界各地的美景;有的學生說,自己認為健康和平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因此只要全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快樂就是最幸福美滿的生活。筆者又對學生引導道: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理想,但難免會在實現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讓我們看看普希金是如何來告訴我們來對待不如意的生活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對普希金的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加入了自己的解讀。
二、繪制人物分析圖,幫助學生把握細節
在名著閱讀中,故事情節的流暢發展都是立足于飽滿的人物形象上的,而一本名著最優秀的地方便在于,其能夠為書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設立出性格分明的形象,但由于人物的龐多,很多學生無法很好地理清人物形象的差別、人物的復雜關系,這便造成學生閱讀障礙的產生。而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將各個人物的關系、形象、性格以及重要情節相聯系,就能讓學生對重點事件形成明確的印象,再通過人物之間的聯系對名著形成網狀印象,從而能夠把握名著閱讀中的細節,并以點及面地統領全書。
例如,在進行名著《紅樓夢》講解時,這一名著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賈府,因此,賈府中的人物基本貫穿了全書,因此,筆者便為學生繪制出關于賈府中人物的關系及形象圖,如賈府可分為寧府和榮府,秦可卿便是寧府的代表人物,其名字的分支在寧府的賈珍后面,在這個人物的名字下面,會有其形象“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林黛玉。”,名字后會寫著其“自縊”的結局,或者,王熙鳳在賈赦的分支下,其名字下為“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而其名字后面則寫著“病噎”的結局。這樣,通過任務關系圖,學生在閱讀時,便能夠借助這張圖很清晰明了地把握賈府中的人物,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把握閱讀時的局部細節。
三、引導大量的閱讀,豐富積累學生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比如有神。”很多初中生在寫作文時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現象,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內容空洞,文不對題,這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學生的閱讀量少,素材積累得少,語言基礎薄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以此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充學生的素材積累。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比如一些學生喜歡看武俠類的小說,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史記》中的《游俠列傳》,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閱讀指導。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多閱讀一些熱門作文主題的文章,如親情描寫、友情描寫、景物描寫等,或是一些著作,如四大名著,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方向。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好詞佳句進行摘抄背誦,或是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等,以此來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如此,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廣泛、大量的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完美結合。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放緩腳步、平穩心態,認真地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形式,并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劉艷梅.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97.
[2]柴兆平.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