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軍
摘要 ?從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類型、基本內容、雷擊損害風險評估、評估依據、評估目的等5個方面,對山東省各地市參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總結,為提高全省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編制水平提供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評審;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7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3-09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39
近年來,山東省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不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服務效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了解全省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現狀,提高全省氣象科技服務部門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技術水平,山東省氣象局法規處組織各地、市氣象科技服務部門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專家,對全省各地、市提交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進行了評審。該文對評審專家的主要意見進行了匯總,以期提高山東省氣象科技服務部門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編制水平。
1評估報告類型不符
根據評估對象所處的不同建設階段,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分為預評估、方案評估、現狀評估3種類型。預評估又稱事前評估,是從雷電防護的角度為項目的選址及功能分區布局提出建設性意見,有利于城市總體規劃。方案評估是為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提供依據,針對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或初步設計方案,對該項目可能存在的雷電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雷電危險性和雷電危險度進行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安全對策及建議。現狀評估是為防雷安全監督提供技術依據,通過對既有建設項目的防雷安全現狀進行安全評估,查找其存在的雷電危險、有害因素并確定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及安全對策。
部分參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類型與評估項目所處的建設階段明顯不符。從報告中項目現場的照片可以看出項目已經建成,該項目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依上所述應該編制為現狀評估報告,而參評報告在不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按照方案評估的方式編寫評估報告,顯然與建設項目所處的建設階段相矛盾,降低了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實用性。因此,技術人員在編制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時,應首先根據評估對象所處的建設階段確定評估報告的類型,做到有的放矢。
2基本內容不完整
雷電災害評估報告的類型不同,評估的基本內容也不盡相同。如雷電災害風險預評估報告主要包括雷電氣候特征評估和易損性風險評估;方案評估主要包括雷擊損壞風險和雷擊危害范圍影響評估;現狀評估還包括抗災性能評估等[1]。
受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編制人員技術水平的限制,部分參評的雷電災害風險預評估報告內容不完整,缺少本地市的雷電災害易損性風險區劃圖,雷電災害風險現狀評估報告缺少評估項目的抗災性能評估等。因此,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編制人員只有根據評估項目所處的建設階段,制作相應類型且基本內容完整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才能為評估項目的防雷安全提供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
3雷擊損壞風險評估不合理
3.1風險種類計算不全
雷擊損壞風險評估是雷電災害風險方案評估報告的基本內容。與損失類型對應,雷擊損壞風險分為以下4類:①風險R1:人身傷亡損失風險;②風險R2:公共服務損失風險;③風險R3:文化遺產損失風險;④風險R4:經濟損失風險。評估一個對象是否需要防雷時,應考慮建筑物的風險R1、R2、R3。除了建筑物防雷必要性的評估外,為了減少經濟損失L4,還需要評估采取防雷措施的成本效益,即計算經濟損失風險R4[3],這樣才能增強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實用性。而部分評估報告存在風險種類計算不全的問題,主要是未計算經濟損失風險R4。
3.2風險分區不當
部分參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將多區建筑物按單一區域建筑物計算各風險分量。將建筑物劃分為單一的一個區,可能導致雷電防護措施費用過于昂貴,因為防護措施需要保護整座建筑物。因此為節省費用,計算各風險分量時,可以將建筑物分為多個分區,每個分區應具有一致的特性,使設計人員在估算風險分量時能考慮到建筑物各部分的特殊性并為各區選擇最合適的防護措施,從而減少防雷的總成本[2]。如一幢標準的醫院,內有手術室和重癥監護室,考慮到建筑物內外地表類型不同,建筑物和手術室都為防火分區,無空間屏蔽;重癥監護室內部有大量敏感的電子系統,可能會采取空間屏蔽措施;假定重癥監護室中的損失率Lx高于建筑物內其他部分。對上述醫院可以確定下列主要區域:Z1(戶外)、Z2(病房)、Z3(手術室)、Z4(重癥監護室)。其各類風險R1~R4分別為各區該風險之和,各區的該風險又為其各風險分量之和,顯然這樣計算的各類風險R1~R4更符合建筑物的具體特征,根據其各類風險R1~R4選取相應的防雷措施更節省費用。
4評估依據羅列過多或不全面
部分參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在評估依據中存在將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羅列太多或不全面的問題。如某地市參評的加油站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列出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近50項,卻沒有石化行業的重要國家標準,如《汽車加油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2012)、《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范》(GB50650-2011)。因此評審組建議評估依據中法律與規定、技術標準與規定不但要全面,而且應按照法律與規定、技術標準與規定分別列出。法律與規定的順序按照發布部門的級別由高到低排列,技術標準與規定按照適用范圍的大小排列。
5評估目的明確
參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的目的和意義都比較明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目的是尋求最低的雷電災害事故率、最少的雷電災害損失和最優的防雷安全投資效益。通過對項目進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一方面可以了解項目自身的風險,對指導該項目選址和功能布局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確定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對相鄰建筑或設施是否應當采取更加有效的防雷措施提供理論依據;最后通過評估選取最為經濟合理的防雷技術措施。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意義是從技術或管理帶來的負面效應出發,對產生雷電災害損失和傷害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及應采取的防范對策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和評估[1]。
因此,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對其目的和意義進行具體闡述,不僅有利于評估報告編制者正確把握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更有利于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推廣與發展。
6小結
總體來看,山東省各地市參評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編制水平較高,有較好的實用性。但受山東省閃電定位儀布局密度偏低、閃電定位資料積累年限短、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編制人員技術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各地市參評報告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參評報告還存在編制人員防雷規范掌握不透徹、防雷類別確定錯誤、書寫不規范、插圖無圖序和圖題、插表無表序和表題、評估結論不明確、建議針對性差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家啟,李良福.雷電災害風險評估與控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10.
[2] GB/T21714.2-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雷電防護第2部分:風險管理 [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22.
[3] GB50343-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52.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