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摘 要:為了推動我國農業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應充分發揮農業推廣的作用,本文從農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討農業種植業的發展中如何應用農業推廣,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農業推廣;農業;種植業
農業在國民經濟總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而種植業作為農業發展核心之一,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正處于農業結構轉型的新階段,面臨著巨大的生產及經濟轉型壓力,需將農業生產側重點轉向至質量監管、將經營方式轉變為集約式。為更好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戶經濟收入,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從傳播更為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入手,充分發揮出科技在提升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持續加快農業科技傳播速度,推進種植業組織結構及其產業結構。
1.農業推廣的理論分析
1.1農業推廣內涵
從廣泛意義上來講,農業推廣就是以農村為基地,以農戶為對象,依據農戶種植需求所開展的農村社會教育活動。高質高效的農業推廣可將先進的種植技術傳授給農民,確保農民在實際種植期間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是指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將先進的種植技術與種植方式進行推廣,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技術手段的應用與水準。
1.2農業發展的價值體現
農業推廣的工作目標是促進農業的發展,目前的農業推廣包括農村發展、咨詢服務、農業技術教育。比如推廣優良品質的作物,改良作物、對于種植過程中的栽培、施肥、病蟲害防治進行指導,就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一個過程。農業推廣活動的全面開展有利于促進農業種植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農業區域由于水利因素、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農業推廣活動能夠通過科學技術的推廣一一克服這些區域進行農業種植的不利因素。農業推廣結合了不同種植區域的影響因素,趨利避害、取長補短,使得農業種植良好發展。農業技術的大力推廣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通過農業發展中的農村教育為農民提供了再教育機會,提高了農民對科技的認知和知識面,從而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體認知水平的提高。
2.農業推廣促進農業種植業發展的應用策略
2.1創新農業技術推廣理念
現代農業是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廣泛的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有順應自然變為了自覺地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生產已經走上了區域化、專業化的道路,由自然經濟轉化為了商品經濟,成為了商品化、社會化的農業。種植業是農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也應該革新推廣技術與觀念,以期迎合市場經濟對農業種植業的需要,探索能與現代農村經營制度相符合的推廣模式。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的革新,不斷下沉到基層中去,建立起與農民的緊密連接,讓農民真正地參與到農業經濟中。
2.2明確農業推廣主體
在農業發展中,農民將科技轉化為生產效率的主體,加強先進種植技術學習是農民為滿足自身需要與市場經濟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在農業推廣期間,需加強與農民之間的有效溝通,深刻了解到農民需求,并以此明確農業技術推廣重點。例如東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水稻的種植,南方山區推廣花卉、油料經濟作物的種植技術。各級政府部門需肩負起將市場需求及種植技術傳播給農民的重要職責,尊重農民主觀意識,使農民可自主的選擇真正需要的生產技術。
2.3強化農技推廣宣傳力度
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對提升農民經濟收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充分發揮出農技推廣重要性,相關工作人員也應做好農技推廣的宣傳工作,切實轉變農民老舊思想,提升農民對農業新技術應用重要性的認知度。同時提升農業推廣期間各部門的協同性,以更好地拓寬農業推廣信息傳播渠道。比如通過鄉鎮電視臺、廣播進行農業知識講座。舉辦座談會或講座宣傳貫徹農業推廣知識,提供免費農業技術咨詢服務等。
2.4建立高素質的農業推廣人員隊伍
農業技術普及推廣的有效推行取決于推廣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積極性。構建起專業的高素質農業推廣體系是保證農業技術有效推廣的重要前提。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綜合素質都會影響到農業推廣的工作效率。因此應該加強對于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不定期的組織業務能力教育培訓活動。
針對農業新技術舉辦專家知識講座、農業推廣學習、新農技交流會等。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確保其能夠獨立完成農技推廣任務。構建專業的基層農業推廣隊伍,面向社會招聘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或者從農業學校中選出優秀的大學生充實隊伍,更好地解決農民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出基層服務在推動新技術發展進程中的積極作用。
2.5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為確保農業技術能夠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推廣,政府部門也應充分發揮出自身職責,最大限度的扶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切實提升推廣效率,推廣工作在各個地區得到落實。具體而言,政府部門需針對農業生產技術基于充足物質及資源支持,頒布一系列優惠政策,有效防止農業推廣工作因資金不夠充足或專業工作人數量較少出現停滯等問題。在現行農業推廣管理體系基礎上加入獎懲機制,提升農業推廣基本執行力; 創新農業推廣考核體系,針對超產提升及減產賠償等內容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行考察。
2.6注重農業教育及技術培訓工作
將農業研究、教育及農技推廣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施農業推廣項目,應不斷加大對于種植技術的培訓力度,將當地典型成果與技術作為突破口,鼓勵農民進行試種植。改進農業推廣方法。注重農民對生產技術的掌握情況,最大限度地提升農技教育推廣范圍,以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綜合科學素養。不僅如此,在農業教育及技術培訓工作中積極應用多種的教育模式,以提升農民對農業推廣活動的參與度及積極性,保障農業教育質量。
2.7轉變農業推廣機制與方法
現代農業已經朝著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模式轉型,農業科技的推廣應因地制宜、不斷創新理念與方法。農業科技推廣應以各區域生態與產業布局為依據來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通過推廣優質的栽培技術和作物品種,幫助當地農民優化農作物品種,提升莊稼質量。展現當地的種植特色,培育出適合當地的主打農產品,形成當地的支柱產業。在保證農作物種植總量均衡的情況下,調整農作物的構成,形成種植業的多元經濟發展。進行農業推廣技術的革新,使之適應于市場經濟下的發展要求。
3.結語
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利國利民,任重而道遠。農業推廣是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農業科技的推廣可以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資源利用率,保障農業推廣質量,充分發揮出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中的促進作用。推動我國農業穩定發展,保障農民的收益,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妍.探究如何推廣綠色農業的種植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23).
[2]李正林.探究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工作[J].農家參謀,2018(23):14.